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潮健康

發布於 2022年10月11日04:00

潮健康/編輯部

膽囊出現息肉該擔心嗎?  4大類型「這種」最要命
膽囊出現息肉該擔心嗎? 4大類型「這種」最要命

膽囊出現息肉該擔心嗎? 4大類型「這種」最要命

若身體裡的「膽囊」出現息肉,是否需擔憂息肉產生病變的風險?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指出,門診一位男性病患,近日體重突然減去4公斤,懷疑是因半年前檢查出「膽囊息肉」所導致。事實上,膽囊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同,病變風險非常低,因此民眾不必過於憂心。

錢政弘醫師表示,根據最近歐洲胃腸醫學會刊的建議,膽囊息肉在一般人群中的罹患率為1-7%,且可進一步劃分為4大種類:

1. 膽固醇息肉
佔所有患者的比例最多(60%)。膽囊息肉超過一半是膽固醇息肉,肇因於膽固醇代謝異常堆積於膽囊壁所導致。

2. 肌腺瘤
約佔25%,通常侷限在膽囊的底部,起因為膽囊內壓過大、造成膽囊壁結構異常,肌肉層增生而成。基本上沒有惡性的疑慮。
3. 發炎性息肉
佔10%,顧名思義是因為膽囊慢性發炎形成。
4. 腺瘤
較少見(0.5-4%),可以說是有癌變風險的息肉,但目前還未證明膽囊癌皆為腺瘤轉變而來。約有一半患者的腺瘤合併膽結石存在。

息肉會變成癌症嗎?  醫:大於「這公分數」要格外注意!
息肉會變成癌症嗎? 醫:大於「這公分數」要格外注意!

息肉會變成癌症嗎? 6.6%的息肉「會長大」?

膽囊息肉是否有進展為「癌細胞」的可能?錢政弘醫師指出,絕大部分中等大小的息肉(0.6-1公分)表現為良性的自然進程,但有少數較罕見的惡性腫瘤性息肉,直徑僅不到1公分。在幾項大型研究中,大於1公分的息肉,發生腺瘤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有統計腺瘤平均大小為1.4公分),息肉越大則癌變機率越大,若大於1.8公分,形成膽囊癌的機率就更高。

「統計起來平均追蹤3年的時間,有6.6 %的息肉會長大,雖然變大的機率很低,但仍不無可能!」錢政弘醫師表示,目前的「杜普勒超音波」技術,可以協助判斷是否為腺瘤,不過大部分的息肉用超音波仍不易區分是否有惡性變化,大多是靠測量大小推測。有懷疑惡性腫瘤時,可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

至於膽囊息肉是否會消失?錢政弘醫師說明,統計上約有10 %的小息肉在追蹤過程中會消失。有可能是起初將結石、膽泥、膽固醇的堆積或是膽壁上的皺折「誤認為小息肉」,爾後檢查時息肉就不復存在。另一種可能為原本出現發炎性息肉;而當膽囊發炎改善,息肉隨即跟著消失。錢政弘醫師提醒,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膽固醇息肉跟飲食中的膽固醇有關,但避免高油飲食應是正確做法,尤其有許多人還合併有膽結石,需多留意血脂肪是否過高。

罹患膽囊息肉需定期追蹤  醫:大於「這公分數」要格外注意!
罹患膽囊息肉需定期追蹤 醫:大於「這公分數」要格外注意!

罹患膽囊息肉需定期追蹤 醫:大於「這公分數」要格外注意!

另外,錢政弘醫師也根據膽囊息肉大小做出以下建議:
1. 若「息肉大於1公分」、或「每年增加0.3公分」、或「鄰近膽囊壁有增厚(大於0.4公分)或消失」,或有「息肉內有血流訊號」等現象,皆會懷疑有癌病變風險,應考慮膽囊切除。若無切除,應持續密切追蹤。

2. 大小為0.6-1公分,建議開始每 3~6 個月超音波追蹤 1 次,如果息肉大小未見增加,隨後可每年追蹤 1 次 。
3. 一般檢查偶然發現的無症狀且直徑小於0.5公分的息肉,影響較為輕微,可視個人狀況斟酌是否追蹤。
最後,錢政弘醫師提醒,息肉和結石往往同時存在,有時超音波很難區分是否有大息肉混在裡面。臨床上也有膽囊腫瘤被誤認為結石的案例,所以不確定時,多做幾次超音波是必要的。以上是一般原則,合適的追蹤方式還是要與醫師討論。

延伸閱讀: 胃痛好不了是「膽結石」作祟? 醫授「4大要點」一秒分兩者差異
「5日斷食」瘦超快 代價是「膽結石」上身? 醫師點名高風險族群勿亂試

原文出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