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星雲大師圓寂享耆壽97歲!與糖尿病共存逾半生,豁達生死倡導器捐4價值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23年02月06日08:16 • 發布於 2023年02月06日04:00 • 健康遠見編輯部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月5日下午,在弟子們陪在身旁下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星雲法師長年受糖尿病所苦,近年也多次因身體狀況而進出醫院、開刀,但他曾說過要「與病為友」,並強調「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必太畏懼它,可以把它當作朋友,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照顧,疾病和身體也會共存共榮的。」

釋星雲童年出家,俗名李國深,法名今覺,法號悟徹,自號星雲,1927年生於江蘇省江都縣(今揚州市),是禪宗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被尊稱為「星雲大師」,於1949年初遷居台灣,1967年創辦佛光山。

釋星雲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的寺院道場達300所以上、佛教學院設立16所,並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 、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均頭國民中小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以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

1985年,釋星雲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於1992年創辦國際佛光會,而國際佛光會也在2003年被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列為正式成員。值得一提的是,釋星雲1997年曾在義大利梵諦岡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世紀宗教對話。

一生與病為友,星雲大師與糖尿病共存逾半生

事實上,星雲大師一生與病為友,在1967年佛光山開山後不久即確診糖尿病,但他始終坦然積極面對。除多次表示「與病為友」的重要性外,保持正面心態面對更是關鍵「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必太畏懼它,可以把它當作朋友,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照顧,疾病和身體也會共存共榮的。」

星雲大師曾提及,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正如火花,雖然瞬間即滅,卻為人間留下燦爛的光彩。

他強調,佛教講「因緣」,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如同器世間的成、住、壞、空,季節的春、夏、秋、冬一般。

對於身體的管理,應該是「當閒,要讓它閒;當忙,要讓它忙;當老,要讓它老;當病,要讓它病。」我們要求「長生不老」、「永遠沒病」,是不可能的,就像要求「東西不壞」,也是不可能,因此不必太過介意自己的身體,即使病了,有時還能「久病成良醫」呢!

所以有病不要緊,只要我們能正視疾病,對症下藥,就能迅速恢復健康,最怕的是逃避現實,諱疾忌醫,如此,則縱使華陀再世,佛祖降臨,也難有治好之時。

面對疾病,星雲法師表示,「有病不要緊,只要我們能正視疾病,對症下藥,就能迅速恢復健康,最怕的是逃避現實,諱疾忌醫。」遠見資料
面對疾病,星雲法師表示,「有病不要緊,只要我們能正視疾病,對症下藥,就能迅速恢復健康,最怕的是逃避現實,諱疾忌醫。」遠見資料

自中風後身體走下坡,曾告訴醫療團隊「出家人不怕死」

但正如星雲法師所言,「要求長生不老、永遠沒病,是不可能的」,星雲大師自中風後身體狀況走下坡,每2天要進高雄長庚醫院洗腎。

不過星雲法師意志力強韌,即便晚年視力不佳、腿部不良於行,但遇到主持會議、接待訪賓等重要場合,還是會堅持要站起來,讓旁人感受到他強韌意志力。他曾告訴醫療團隊醫師「出家人不怕死」,如今他圓滿走完一生,也算放下人間苦痛。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據親近星雲大師人士表示,星雲大師於農曆年前便住進加護病房,入院約3週,病情掌握都在預期中,5日早上喘得厲害,喘到無法進食,血壓也不穩定,核心弟子已有心理準備。

經與醫療團隊討論,下午3點多搭私家車離開長庚醫院,傍晚5點左右在佛光山上圓寂,親近大師人士說「大師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地方,走得很安詳」。

器官捐贈不只是遺愛人間,更是生命的延續

不僅看破生死,星雲大師也打破大眾傳統認為,人往生後要保留大體完整的認知,早在30年前就簽署捐贈器官志願書,做了器官捐贈的準備。

星雲大師指出,捐贈器官也可以說是佛教的首創,因為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為國王時,即以「割肉餵鷹」的胸懷作了器官捐贈的義舉,此舉並成就他的菩薩道。

此外,佛教經典也記載不少捨身例子,例如:《金光明經》的薩埵王子捨身飼虎、《大般涅槃經》的雪山童子為聞佛法捨身給羅剎等,這些捨身捨命的人,比死後才捐贈器官的行為更是了不起。

還有古代的高僧大德,在動亂的時代裡,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為了真理的需要、佛法的流傳,他們犧牲自己的生命,將生命布施給眾生,奉獻給常住,都是器官捐贈意義的再延伸。所以捐贈器官,其價值有四點:

第一、遺愛人間:

人體的器官,到了人生百年後,可說都是沒有用的物質,如果能把這個身體沒有用的物質再加以利用,讓它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可以延續它的機能價值。例如,將眼角膜捐給患有眼疾的人,讓他可以重見光明;把腎臟捐給有腎臟病的人,讓病人可以恢復健康,延續他的生命。把自己身後的各種器官,留給需要的人,就是遺愛人間,這是偉大的布施。

第二、資源回收:

天地承載我們,父母孕育我們,社會大眾也貢獻給我們許多資源,而我回饋給人間的是什麼呢?假如說,人生到了最後把自己沒有用的物質給人家來利用,這就是將天地間的資源再回收,是很有意義的。

第三、慈悲喜捨:

捐贈器官意指捨棄身命,佛教視為最上乘之布施。據《大智度論》載:「布施財物為外布施,捨身則稱為內布施。」所以,若能捐贈皮膚、眼角膜、腎臟、骨髓等器官就是在行大慈悲、大喜捨、大布施。

第四、延續生命:

布施我們沒有用的器官,藉它延續生命的存在,這不是很有價值嗎?所以,捐贈器官的意義值得提倡。

參考資料:

星雲大師文集—【三十七說】我一生「與病為友」

星雲大師文集—生命的寶貴

星雲大師文集—卷三 認知世間 捐贈器官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