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沒網路、沒帶手機,會沒安全感?心理師4招改善「手機焦慮症」!

今健康

發布於 2022年05月03日02:13

不少人到了沒有網路的地方會焦慮、出門沒帶手機會沒安全感,也有人時常會感覺到手機在震動,或是看到APP上的紅點會感到心煩。手機已成為現代不可或缺的科技產物,食衣住行育樂等己乎都可以此操作。

但是,真的不可取代嗎?

心煦心理治療所陳鈺弦心理師指出手機方便所帶來的常見困擾,手機焦慮症,其不僅容易提升原本心中的不安、衍生更多層面的不安、沒安全感,也容易形成科技冷漠,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若發現自己有這樣的焦慮,建議可多觀察自己,包括是否需要,也提供改善方式,避免被手機綁架。

沒網路、沒帶手機會沒安全感?
專家指「手機焦慮症」常見特徵。

陳鈺弦心理師指出,手機焦慮症在2008年之前被提出,稱為Nomophobia,即為「無手機焦慮症」,研究發現2100位的成人當中,有53%有此狀況,包含無法使用手機時、手機沒電時、沒有訊號時會感到焦慮不安。2009年研究欲得知為何需要如此頻繁使用手機,55%表示需和親友密切保持聯繫,10%表示因工作關係不能漏接訊息,9%則表示沒有手機就是會感到焦慮。

後續研究也將此現象歸類出幾項行為特徵,包含不論何時何地都確保手機是帶在身上;所到之處會先確認或想辦法是有辦法收到訊號、有網路的;無法將手機關成靜音,時時刻刻都得有要有辦法接到通知;反覆確認是否有未讀訊息、信件、來電,也包括是否有未消除「紅點」、未消除的「未讀訊息」;反覆的充電,甚至有時即便手機電量是滿格的。也有些人也常會有感覺到手機在震動、有訊息鈴聲,但檢查手機卻沒有來電或訊息。有許多民眾也常見有無法接受「已讀不回」的情況,而且是感到相當不滿。而最令人擔憂的,也是民眾普遍知道、卻也默認或無視的,也包括了延遲或取消自己原有的活動或行程,以及忽略了原本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為何會出現手機焦慮症?
心理師解析常見特質及原因!

陳鈺弦心理師從上述行為特徵中也分析出人格特質,包括可能無法與人面對面的溝通、對於失去與人的連結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畏懼、害怕漏接資訊,以及若生活沒有手機所帶來的便利是不被允許的,因此出現前兩段的這些行為。

而對於已讀不回,對此陳鈺弦心理師表示,此情況可略從兩個面向探討,包括前述害怕失去與人的連結,也就是害怕被孤立,另一個面相則是難以忍受「無法快速得到結果」,在手機帶來充滿便利的生活中,已有不少人生活節奏過快,變成所謂的急性子,不論任何事情都期望能快速得到結果,但往往卻忽略了對方的原因,例如對方可能當下有事、還沒找到機會回覆、或有其他考量等等。

陳鈺弦心理師表示,前面所提到的行為特徵、人格特質等等,不論是什麼原因,一般而言皆可歸類在消除焦慮的目的,有時甚至衍生成「手機強迫症」,例如反覆檢查手機消除被孤立的焦慮,或是檢查網路消除無法獲得最新資訊的焦慮等。

但是,請細想,
手機真的這麼重要嗎?

細想,或許其實很多場合沒手機、沒網路也不會怎麼樣。相信大家都聽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意味著「因為生活需要所以產生手機」,不過現代已有不少人形成「因為有手機所以我需要」,鮮少思考當下是否真的需要手機,有些人甚至和親友吃飯滑手機時往往只是在發呆,並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細想或許會發現,有很多時候沒手機其實根本無所謂。

當然,也並非是否定手機的存在,親友吃飯時適度的滑手機,有時也是化解暫時沒話聊的尷尬,凡事並不是非黑即白,手機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或許不必時時刻刻都用到手機,甚至更進一步地產生沒使用就焦慮的現象。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心理師4招改善手機焦慮症,
科技便利留給真正需要時刻!

陳鈺弦心理師建議,若有發現自己對於手機相關事物有所焦慮,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使用手機的規則,例如設定使用時間,或禁止使用的時間,例如只有工作時段可以使用,或是與家人用餐時不能使用,面對面的互動,讓人與人的連結更有溫度。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的親友互動是「硬要」,但其實若將此觀點換個方向可視為「儀式感」,是適度的限制以避免過度自在反而失去原有的美好,道理像是搭飛機雖然更快,但若不趕時間搭火車可以看到更多美景;又或是進賣場直接購買物資便離開雖然快速,但就少了慢慢逛街的趣味。

最重要的是,可以觀察並找出自己為何在沒有手機時就會感到焦慮,若找到原因,可從其他方式替代。例如前述提到的害怕被孤立,那麼其實可以邀請親友出遊或吃飯、面對面的互動;害怕漏接資訊,或許可從聽廣播、看新聞取代,而害怕漏接資訊是擔心自己在和親友互動時出現「這件事我竟然不知道」嗎?或許想想,不知道又何妨,就算漏接資訊也無所謂。另外,也有人會直接將手機調成「非震動的靜音」,手機由自己主宰,自己想看得時後才看,而非被手機綁架著時時刻刻都得看。真的出現焦慮不安時,可思考「我現在真的需要嗎?還是其實也還好?」。

讓自己的生活從「綜合到手機當中」,慢慢回到「從手機當中一個一個慢慢取出」,讓生活恢復多采多姿,便利留給真的需要便利的時刻即可。更有原則、有限度的使用手機,更有助於讓生活和科技便利取得平衡。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陳鈺弦心理師 #手機焦慮症 #手機強迫症 #焦慮症 #強迫症

《延伸閱讀》

.養生也要養心,4情況早檢查!醫:心理疾病普及,且易影響健康。

.減肥失敗?肥胖停不下進食?關鍵也可能在「心理疾病」。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