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170位慈青,一同回到花蓮靜思精舍,重新走一趟初心的足跡。不少慈青已經成家立業,在衝刺工作之餘,並沒有忘記初發心,也把握因緣做慈濟,更把許久沒有聯絡的夥伴找回來,與上人分享點滴成長故事。
南非第一屆慈青簡毓嫻分享,30年來成為人母,為孩子準備便當的同時,推廣蔬食餐盒,人生不同階段,不間斷聞法品書,承擔人文真善美,發揮文字影響力。
慈青學長 簡毓嫻:「如果一個字是一粒米,我要用文字把米籮裝滿,我要用文章去傳遞真善美,我要用真誠和溫暖去感動別人。」
個性不愛受拘束的江昭燕,因為到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啟發了一念悲心,感恩一路上許多人的陪伴,讓自己沒有脫隊,持續擔任醫療志工。
慈青學長 江昭燕:「很感恩上人,讓我穿起這套柔和忍辱衣,磨掉我自己的剛強的個性,也更尊重社區的每一位師兄師姊。」
出生慈濟家庭的王瑞琳,一本八大人覺經讓她體會世間無常,照顧腦性麻痺的妹妹,承擔社區活動的報導,付出中磨練自己的心。
慈青學長 王瑞琳:「走入人群,去進到對方的生命,去體驗他人的生命,就能夠感同身受,就能夠體悟人生,我覺得我在寫別人的故事的時候,我也是在體悟他人的人生。」
證嚴上人開示:「智慧造福人間,這種念頭常常堅定,就沒有妄想雜念,我們日日生活方向就會很直,因為你心中有一條,靈山塔的道路,法不只是聞,還要說,說法。」
今年第3次邀約慈青回娘家,每一顆菩提種子,不忘師徒有約,深耕社區為人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