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存股族最愛的「定存股」代表,台塑四寶(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如今卻慘跌至金融海嘯以來新低,甚至出現跌破每股淨值的罕見現象。這不只是個股崩跌的故事,更是台灣石化業面臨轉型遲緩與中國紅色殺戮戰雙重夾擊的警訊。
在節目《下班經濟學》中,財經專家黃世聰分析指出,台塑四寶的困境來自兩大結構性問題,而背後折射的是全球石化產業正加速洗牌的現實。
從定存股變成危險股?台塑四寶的兩大致命傷
1. 轉型太慢,錯失電子級塑化的大行情
長期以來,台塑四寶主攻大宗塑化產品,在成本與規模戰略下佔據一席之地。但近年來,全球塑化產業逐漸向電子級、高值化產品靠攏,台塑卻未能同步調整策略,錯過了這波高毛利轉型契機。
黃世聰直言:「當市場從量變轉為質變,還停留在過去邏輯的企業,終將被新一輪浪潮淘汰。」缺乏技術升級與高階產品佈局,讓台塑逐漸喪失競爭力,連帶壓縮了獲利空間。
2. 中國產能大爆發,價格戰打到見骨
中國石化產業從「十三五」計畫開始,即大舉投入重資本建設,長興島、曹妃甸、連雲港等地興建出七個「中國版六輕」的超大型石化基地。
這樣的產能暴衝,不只導致全球供需失衡,更讓五大泛用樹脂價格長期低迷,直接衝擊台塑四寶的獲利。在價格戰面前,再強的成本控管也難敵供給過剩帶來的崩壞性破壞。
紅色殺戮戰:中國版王永慶,更擰得出利潤
中國石化巨頭不僅複製了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垂直整合模式,更以龐大的國家資源、土地與資金紅利,加速形成「產能傾銷」。
以恆力石化為例,董事長陳建華自比「撿垃圾出家」,靠著強大的低成本擴產與國際併購,一步步吞噬國際訂單,讓全球老牌石化廠苦不堪言。
這場中國主導的「紅色殺戮戰」,正在迫使全球石化企業停產、減產,陷入惡性競爭與產能內耗,對傳統台系業者來說,猶如慢性凌遲。
不只石化,下一波受害產業有哪些?
鋼鐵、水泥、成熟晶片都要小心
中國的產能內捲不僅發生在石化業,也逐步蔓延至鋼鐵、水泥、汽車、成熟製程晶片等傳統產業。這些產業本身毛利就不高,一旦遭遇中國價格戰,往往失血更快。
黃世聰提醒,未來十年,中國不斷釋出的「過剩產能」將成為全球投資最大的黑天鵝之一。
AI與機器人短期安全,但長期也有隱憂
儘管AI與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目前成長快速,尚未被中國產能干擾,但若未來重複當年石化業模式,缺乏差異化與創新,終將落入同樣困局。
投資建議:轉型快、具護城河的公司,才值得留倉
- 產業選擇:避開高度競爭、易被中國擠壓的產業
- 企業挑選:優先關注有差異化競爭力、轉型速度快的公司
- 策略調整:分散產業配置,避免資金集中重災區
台塑四寶股價破底,不只是單一企業的警訊,而是對整個台灣石化業與投資人投下的預警彈。產業趨勢變化從來不等人,不及早轉型,就只能在價格戰中被殲滅。
定存股神話破滅後,投資人更該精挑細選
定存股也會失靈,特別是在整體產業遭遇紅色殺戮戰、競爭力急劇弱化的時代。未來的投資,不能只看股息與過往榮光,更要看企業是否能因應全球供需變局。(推薦閱讀)短線過熱警戒!AI行情熄火,只有「這市場」逆勢大漲2%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下班經濟學》,讓主持人謝哲青、劉方慈及財經專家黃世聰帶你一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