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3月中旬訪台,並與《遠見》進行獨家專訪。在他出書後,全球科技圈因DeepSeek崛起、川普重返白宮而產生巨變,他如何看待這些發展?
今年1月,美國知名科技記者史蒂芬·維特(Stephen Witt),在台灣出版《黃仁勳傳》(The 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繁體中文版,掀起廣大關注。
46歲的維特,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並曾在2015年以著作《誰把音樂變免費》(How Music Got Free: A Story of Obsession and Invention),深入探討數位音樂盜版的革命,及其對音樂產業的深遠影響,入圍該年《金融時報》、麥肯錫商業年度最佳圖書獎。
隨著新作問世,維特近期行程滿檔,接連拜訪了新加坡、中國,並在本週抵達台灣。
「讀者至今的反應非常棒!」維特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時笑道,「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坐在那裡簽了1500本以上的書,讓人非常震撼,大家真的很喜歡讀關於黃仁勳和輝達的故事。」
他也提及,新書出版不過短短數月,世界已發生諸多巨變,如DeepSeek橫空出世,以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皆為全球科技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真希望我能花十年、甚至我的餘生來寫這本書,故事沒有結束,它還在持續,」維特說。
《遠見》X《黃仁勳傳》作者精彩QA
這段未完的故事,究竟將會如何發展?他又如何看待現在這個時代轉捩點?以下是《遠見》本次專訪的精華內容: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川普上任後實施的關稅政策影響深遠,近期更促使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您如何看待川普的策略?這對美國及全球供應鏈將有何影響?
維特答(以下簡稱答):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任何經濟學家都會說這是個糟糕的決定,川普就像一條瘋狗,我沒有投票給他、也不支持他。
台灣已證明自己有能力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良率來製造晶片。經濟學入門也告訴我們,貿易可以讓雙方都受益。因此,阻止貿易只會帶來經濟衰退,而這正是現在發生的事。
談台積電加碼美國:台灣矽盾防線正在削弱
在川普上任之前,已有許多國家正在建造新的大型晶圓廠,試圖與台積電競爭,如今台積電處境將更加艱難。張忠謀一直將台積電稱為「台灣矽盾」,但這道防線可能正在削弱。
我無法確定這會帶來什麼影響,也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不過,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亞利桑那州廠能順利投產,這對台積電的經濟利益仍是有利的,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這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局面。我對於美國當前的行為感到非常沮喪,也非常失望。
問:不只半導體產業,台灣零組件廠及電子代工廠也因關稅政策,面臨轉移製造基地的挑戰,尤其部分大廠過去幾年陸續擴大投資墨西哥,如今可能受到25%關稅政策影響,您怎麼看接下來的發展?AI供應鏈向美國轉移是否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答:是的,我認為只要川普還是總統,這件事就會發生。但現實是,將生產「回流」到美國的成本很可能遠超25%,即使長遠來看也如此。因此,維持在墨西哥生產並支付額外關稅,可能仍然是更具經濟效益的選擇。
我認為川普的長期想法是希望關稅能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從而降低其他稅收。然而,這同時也會讓美國變得更加孤立,並導致美國生產力大幅下降。
今年1月,美國知名科技記者史蒂芬·維特在台灣出版《黃仁勳傳》繁中版。張智傑攝
談川普關稅:其實是在替美國加稅
在川普上任之前,美國的經濟競爭力是非常強的——我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這點毫無疑問,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財富就來自貿易,尤其是跨國貿易,這同時也讓其他國家受益。這是一個雙贏關係,對貿易徵稅只會讓雙方都受損。
至於鴻海等台廠該怎麼辦,我不清楚,我猜川普希望他們到美國德州或其他地方建廠,但這在經濟上並不可行,因為最終支付這筆稅款的,是蘋果、是輝達、是美國公司。換句話說,川普其實是在對美國企業加稅,我認為他的支持者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一點。
問:在這樣的局勢下,您認為輝達會如何應對?
答:他們將會非常專注於建立美國供應鏈,他們必須這麼做,他們不能夠賭川普會改變政策,所以,至少在接下來四年裡,他們必須建立美國供應鏈。
但如果往未來10年或20年想,可能會有大量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投入製造,到時人力成本就不那麼重要了,這大概就是最親近川普的馬斯克對未來的看法。這雖是過於極端的情景,但它已經開始發生,我認為20年後那將會是現實。
所以,到時供應鏈放在哪裡可能不再重要,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它是否靠近便宜的電廠,以及它是否位於一個地緣政治安全的地點。
問:面對川普第二任期帶來的不確定性,您對台灣政府和產業有何建議?
答:這是非常難的問題,我想可以用張忠謀和黃仁勳早年的關係來回答。
當黃仁勳聯繫張忠謀時,輝達是個非常小的公司,員工可能只有60人左右、而且差點就要破產了。但之後黃仁勳親自寫了一封簽名信,請求台積電幫忙,而後張忠謀打電話給黃仁勳,他們就此建立合作關係。
如今,台積電成為亞洲最大科技公司,輝達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這一切都歸功於那段合作關係,因為張忠謀願意去幫助那些最小、最邊緣的客戶,將他們培養成大公司。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美國現在不再將台灣視為良好的貿易伙伴,台灣必須願意和別人建立新聯盟,我不知道會是哪裡。我想可能沒有人能預測,但你必須願意接受那些看起來很小的國家或經濟體,並一起壯大,就像當初輝達的經歷一樣。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希望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我認為現在必須開始種下這些種子。
維特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讓美國變得更加孤立,並導致美國生產力大幅下降。張智傑攝
談DeepSeek:美國的晶片圍堵政策已經失敗
問:近期DeepSeek在全球科技圈掀起巨大震撼,這在您預料之中嗎?這對輝達有哪些長遠影響?
答:我有預料到像DeepSeek這樣的公司會出現,我與許多軟體開發者交談時,他們總是不斷尋求突破,而DeepSeek找到了方法。
當然,一開始輝達股價因此下跌,但從很久以前他們的核心理念,就是一直在尋找那些需求無限的運算產品,從早期電玩時代開始,他們就意識到3D圖形市場的需求是無限的,而現在AI也一樣,所以如果它更高效,並不意味對GPU需求會減少,因為開發者會有雄心嘗試更多事情。
不過,輝達真正的風險來自像華為和中芯這樣的公司,尤其隨著關稅政策施行後,中國更難取得輝達晶片,這就為競爭對手提供了很好的環境,來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所以,我認為美國的圍堵政策已經失敗,DeepSeek證明了這一點,最近又出現了新的模型Manus,正引起各種關注。很顯然,圍堵策略是失敗的,但美國接下來該怎麼做,我想是非常難的問題。
問:寫完《黃仁勳傳》後,您已開始著手規劃下一本書了嗎?
答:我原本預計要寫關於量子電腦的書,但我覺得它還太遙遠,不會在五年內出現。所以我現在的計劃是寫一本人類與AI互動的書,就像電影《雲端情人》(Her)中,男主角愛上AI一樣。
我覺得這件事正在現實中發生。所以我想寫一本書,故事圍繞某個與AI墜入愛河的人,或是描寫人類與AI成為最好的朋友。與此同時,我會在各章節中穿插採訪AI聊天機器人的開發團隊,呈現他們如何讓AI愈來愈像人類,並講述他們的擔憂及想法,我想過去沒有人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
年齡/46歲
現職/作家、電視節目製作人、調查報導記者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學士
著作/《誰把音樂變免費》《黃仁勳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