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訓練平衡感、熱量消耗!倒著走有益健康的5個原因,專家提醒4要點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14日04:36 • 發布於 03月14日04:36 •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採訪 / 陳蔚承 圖 / Pexels
訓練平衡感、熱量消耗!倒著走有益健康的5個原因,專家提醒4要點
訓練平衡感、熱量消耗!倒著走有益健康的5個原因,專家提醒4要點

走路有益健康,不過換個方式可能好處更多。國外有專家指出,倒著走對健康保健更好。

走路對一般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並且已被證實有諸多好處。不過除了一般向前行之外,倒著走其實對某些有身體狀況的人更友善,且能訓練平常不太能練到的肌群。

可訓練平衡與增加熱量消耗 膝關節差、足底筋膜炎都能做

因現代人生活作息,現在專家普遍不強求規律的運動,而是「活動」,每天花個10、15分鐘走路就能對健康有益。不過走路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它是視覺、移動、本體感覺的綜合,想好好行走,每一項都不可或缺。

往前走對多數人而言是一種自然、簡單的事,不過有專家建議,倒著走好處比正常走路更多,因為倒著走,大腦及肌肉必須處理、協調跟平時不同的使用部位,可以當作日常訓練或是運動項目來得到額外的好處。

倒著走的好處包括:

增加走路的平衡感和穩定度。倒著走可以改善步態,英國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臨床運動生理學講師麥克納馬拉(Jack McNamara)指出,改善平衡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倒著走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也指出,以往也有研究發現,對中風患者而言,每週倒著走3次,4週後能有效增加平衡感。

強化肌群。倒著走使用的肌群和往前走不同。陳渝仁指出,日常使用或訓練的大都是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倒著走則是可以使用大腿後肌和小腿側面脛前肌,可以更有效保護膝關節不受傷。

對膝關節壓力小。陳渝仁表示,往前走是腳伸直、腳跟著地,對膝關節壓力大;倒著走則是屈膝、腳尖先著地,對關節壓力小,對膝關節退化或膝蓋不好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運動。

足底壓力小。如前述,向後走是腳尖先著地,能緩衝足底壓力,可能可以緩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幫助熱量消耗。倒著走能比往前走消耗更多熱量,麥克納馬拉表示,這是因為肌肉、大腦必須處理跟平常截然不同的運動模式,「根據以往研究,同樣的速度,倒著走比往前走增加了40%的熱量消耗。」

另外,《國際運動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曾有研究,找了26名BMI正常的女性,分成倒著走組和正常走路組各13名、研究6週,結果發現,倒著走組體脂肪少了2.4%,心肺能力明顯提升。

倒著走好處多但較危險,注意4件事就能安心健身

倒著走看不到背後的事物,因此容易跌倒、絆倒,如果空間狹窄更是不方便。除了必要時要有人在旁邊提醒,專家也建議做到以下事情確保安全、增加運動效果:

• 不要求速度或走多遠,以安全為主。

• 在跑步機上走。陳渝仁表示,跑步機可以調成最慢速,有扶手且不怕被東西絆倒,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

• 不要往後看,維持身體挺直、眼睛往前看,如果頻頻轉身,反而會失去大腦要協調肌肉而額外消耗的能量。

• 可以先從家裡開始走,如果家中環境狹窄,可以在腳上綁重物。麥克納馬拉指出,大約只要綁上體重的10%的物品就可以增加腿部肌力。

陳渝仁指出,每天倒著走15分鐘即可,它可以當成訓練的一環;膝蓋不舒服、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如果害怕行走,倒著走可以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式。

延伸閱讀:

腳起水泡處理5步驟,腳水泡痛癢怎麼辦?8原因一次看

北歐式健走風行全球,健走杖可用登山杖取代嗎?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