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童書書房》短篇故事大師海茲・雅尼許(Heinz Janisch)獲國際安徒生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05月12日10:00 • 發布於 05月12日10:00 • 吳文君

近日童書界最受矚目的訊息當屬波隆那童書展期間陸續揭曉的國際安徒生獎、林格倫紀念文學獎,以及發掘並獎勵新秀的SM基金會大獎。來看看今年獎落誰家。

【國際兒童文學獎頒布】

■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本屆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海茲・雅尼許(Heinz Janisch),1960年出生於奧地利布根蘭邦居辛縣,目前居住在維也納。雅尼許不僅為兒童也為成人寫作,曾獲頒多項文學獎,包括2005年奧地利國家兒童詩歌獎、2018年奧地利兒童及青少年文學藝術獎,及2020年德國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學院大獎,寫作對象遍及各年齡層。

雅尼許認為,「對文學來說,沒有什麼是微不足道的。」(nothing is too small for literature)「對我而言,讓孩子們將書籍視為一份禮物很重要,就像是眼前有一個驚喜袋:你打開它,出乎意料,並且從中感到驚喜。」

評審團評語指出:「雅尼許是短篇故事大師,他的書為讀者留下想像空間。儘管他許多作品都很幽默,有時候甚至荒誕不經,但他寫作中蘊含的哲學元素,往往使其作品思想深邃。雅尼許的文字淺顯易懂卻意味深長,以『少即是多』來形容這位作家恰到好處。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性,對世界各地的兒童和年輕人都富有吸引力。此外,他對文學有巨大的貢獻,不僅是在寫作上,他還為兒童和成人舉辦讀書會、文學和創意寫作工作坊,也包含為年輕身障藝術家舉辦創意工作坊。雅尼許的寫作細緻入微、層次豐富,作品具有普遍性,鼓舞人心。雅尼許的兒童文本從不聚焦於某個主題,無意教誨或布道。反之,他引誘讀者進入充滿希望和慾望的夢想之境,抵達樹冠,深入海洋。」

今(2024)年雅尼許與長期合作的奧地利插畫家賀格・邦許(Helga Bansch),共同推出新作《在路上》(Auf dem Weg)。德國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促進會(Verein zur Förderung der Kinder- und Jugendliteratur)主席梅格芙(Dagmar Mägdefrau)稱譽這本書是「適合孩童的簡單、安靜詩歌。」

雅尼許的知名作品包括:《安徒生的童話旅程》(Hans Christian Andersen. Die Reise seines Lebens),瑪雅・卡斯特利奇(Maja Kastelic)繪圖;《阿里不達戰爭》(Die Schlacht von Karlawatsch),阿優莎.布勞(Aljoscha Blau)繪圖;《橋》(Die Brücke) 與《喳喀碰!》(Zack bumm!),皆為賀格・邦許繪圖;《國王與海》(Der König und das Meer- 21 Kürzestgeschichten),沃夫・艾卜赫(Wolf Erlbruch)繪圖等書。

《在路上》(Auf dem Weg)書封及內頁(圖片來源:MUNDOAZUL)
《在路上》(Auf dem Weg)書封及內頁(圖片來源:MUNDOAZUL)

本屆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是年初剛來臺現身國際書展的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評審團指出,「史密斯的作品一如視覺敘事或短暫的音樂記憶,聆聽即是他處理故事的方式。他以看似簡單的技巧來講故事,實際上是熱切、勤奮練習的結果。他的性格謙遜但真實,富有同情心又溫柔。他運用色彩為每本書引入自然、氣味和戲劇情境,剔除多餘的事物以求表達情感,『少即是多』也適用於他的每部作品。史密斯是一位真正全能的藝術家。」

席尼・史密斯已有多部作品引進臺灣,並兩度獲得Openbook好書獎。知名作品包括:自寫自畫的《城市裡的小訪客》(Small in the City);《路邊的小花》(Sidewalk Flowers),故事作者強亞諾・羅森(JonArno Lawson);《白貓與修道士》(The White Cat and the Monk),作者喬・艾倫・波嘉(Jo Ellen Bogart);《我家在海邊》(Town Is by the Sea),作者瓊安・史瓦茲(Joanne Schwartz);《我說話像河流》(I Talk Like A River),作者喬丹・史考特(Jordan Scott)等書。

新作則為與詩人喬丹・史考特再度合作的繪本《芭芭的花園》(My Baba's Garden),以及史密斯自寫自畫的繪本《你記不記得……》(Do You Remember?)。

2024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及其作品《路邊的小花》(Sidewalk Flowers)內頁(圖源:左/IBBY官網;右/The Marginalian)
2024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及其作品《路邊的小花》(Sidewalk Flowers)內頁(圖源:左/IBBY官網;右/The Marginalian)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本屆林格倫紀念文學獎頒給澳洲的非營利慈善機構:
原住民讀寫識字基金會The Indigenous Literacy Foundation(ILF)

成立於2011年的「原住民讀寫識字基金會」致力彰顯的普世價值為: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故事,鼓勵閱讀並提高識字率,確保澳洲原住民兒童獲得優質的文學作品。該基金會在澳洲各地427個原住民社區展開工作,強調落實在地文化認同的重要性,期盼透過閱讀,讓原住民兒童能在他們的書籍中發現自己,發現自身文化和語言的獨特性。

評審團評語指出:「懷著好奇與尊重當地原住民的態度,ILF致力於澳洲原住民兒童的閱讀及說故事服務。透過書籍的傳播,激發兒童的閱讀能力、說故事能力和創造力,建立起兒童對閱讀的渴望、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歸屬感。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使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主席透過電話向ILF執行長Ben Bowen(右)通報得獎訊息。(圖源:林格倫紀念文學獎官網)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主席透過電話向ILF執行長Ben Bowen(右)通報得獎訊息。(圖源:林格倫紀念文學獎官網)

在ILF支持下出版的繪本《The Yakanarra Dogs》(原住民語 Yakanarrajangka Kunyarrwarnti)由Yakanarra社區學校的低年級學生創作。在澳洲繪本作家Alison Lester和Jane Godwin引導下,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故事,為故事畫圖,並在老師和長老的協助下,翻譯成當地原住民族語Walmajarri(瓦馬加利語)。

繪本記錄了位於西澳金伯利地區,菲茨羅伊河和大沙沙漠之間,聖喬治山脈山麓的美麗社區Yakanarra裡,各式各樣狗兒的生活:狗狗偷鞋子,會游泳的狗狗潛入河流深處,尋找淡水蝦,睡覺的狗狗躺在陰涼的地方,飢餓的狗狗互相咬來咬去和打架。描述性的故事文字與孩子們的聲音相呼應,繪圖俏皮活潑、色彩鮮豔,還有形狀各異的狗狗,做出各種古怪滑稽的動作,孩子們直覺性的筆觸像極了洞穴壁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台灣兒童文學研究學會」(Taiwan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TCLRA)申請成為林格倫紀念文學獎提名機構,睽違許久,是台灣目前唯一經大獎主辦方核定的提名單位。

《The Yakanarra Dogs》書封
《The Yakanarra Dogs》書封

■波隆那童書展SM基金會大獎(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 – Fundación SM)

本屆SM基金會大獎授予25歲的巴西插畫家恩里克・科塞爾・莫雷拉(Henrique Coser Moreira)。莫雷拉1998年出生於巴西古里提巴,他小時候非常害羞、安靜且善於觀察。比起文字,他更擅長用圖畫來表達自己。求學階段,他會整天在書本、筆記本或書桌上畫畫。如今他已是一位活躍於國際舞台的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

莫雷拉對於如何透過插圖來傳遞故事非常感興趣,特別著迷於創作無字圖畫書。評審團認為他的繪畫風格清新脫俗、以極簡的方式傳遞出豐富的訊息,微妙的表現了「孩子眼中的昆蟲微觀世界」。受表揚的五幅圖像出自莫雷拉在巴西出版的第一本兒童讀物《藍色犰狳》(Tatu do Azul),故事描述從巴西巨木到腰果樹,再到草莓番石榴,花園裡熱鬧繁忙,充滿活力。小犰狳圖塔認為自己是一條毛毛蟲,螞蟻法拉想成為水手,但卻沒有人認真對待他們。《藍色犰狳》講述兩隻小動物的相遇,以及他們追求巨大夢想的故事。

SM基金會大獎得主恩里克・科塞爾・莫雷拉(Henrique Coser Moreira)其作品《藍色犰狳》(Tatu do Azul)(圖片來源:SM基金會大獎官網)
SM基金會大獎得主恩里克・科塞爾・莫雷拉(Henrique Coser Moreira)其作品《藍色犰狳》(Tatu do Azul)(圖片來源:SM基金會大獎官網)

2024年波隆那童書展拉加茲獎「幼兒讀物」(Toddler)首獎得主為巴西繪本作家雷納托・莫里科尼(Renato Moriconi)。他以充滿詩意與想像空間的《Dia de Lua》(Moon Day)勝出,評審團認為此書優雅的頌揚了文學和童年中永恆的最愛——月亮。內文試閱如下:

「然後,他幫助了划槳划到疲累的漁夫。」
「他如花瓶,為花所用。」
「因為不需要照亮任何東西,他去海灘休息了一會兒。」

《Dia de Lua》內頁(圖片來源:JUJUBA)
《Dia de Lua》內頁(圖片來源:JUJUBA)

【出版新訊】

■瑞典兒童文學家林格倫的經典繪本《黃昏國度》(I Skymningslandet)重新問世!《黃昏國度》故事描述一位行動不便的男孩,每天在床邊殷殷等待掃帚先生降落窗邊,帶他一起飛向遠方。掃帚先生穿格子西裝、頭戴高禮帽,就這樣從窗戶走了進來。他問男孩是否願意前往暮光之地,一開始,男孩的腿隱隱作痛,他覺得自己無法辦到。但後來,男孩克服了永遠待在房間裡的絕望,答應掃帚先生一起飛翔。

英文書名《In the land of Twilight》twilight有「黃昏」、「薄暮」之意,也有生活處於邊緣的、不安穩的狀態,暗喻男孩受困的心境。就算不會走路,走得不好也沒關係,只要在黃昏國度裡,男孩可以自由自在飛翔,沒有疼痛和阻礙,擺脫牢籠、無拘無束。瑞典插畫家瑪莉特・托恩奎斯特(Marit Törnqvist)回憶當年與林格倫合作此書時,她還不滿30歲。當時沒有Google街景圖可鳥瞰城市,為了畫出斯德哥爾摩老城的黃昏暮色,她與85歲的林格倫特地搭乘熱氣球,穿越天空,記錄下當時美麗的黃昏地景。

■日文繪本界巨人長新太的經典之作《雲的日記》(くもの日記ちょう)重新面市。想知道雲過著怎樣的生活嗎?雲如何觀察雪人,變成蝴蝶,找到感興趣的女朋友,在海上與巨大的鯨魚相遇,對抗天氣預報,上山吃蘑菇等等。天上的雲永遠自由自在,許多雲不為人知曉的奇妙生活,都在感覺派繪本大師長新太天馬行空的作品裡,持續飄移。

■目前居住在奄美大島的日本藝術家ミロコマチコ(Miroko Machiko)早期代表作《土壤》(つちたち)新版上市。「早安,早安,早安!早安,土壤!」在陽光煦煦照耀下,黑色、棕色和金色的小土壤顆粒們,全都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從畫面邊界溢出,這本宛如大自然頌歌的美麗作品,狂野、躍動、飛翔,讓人感受自古以來地球持續運作的生命力,讓人再度深深嗅聞大地的氣息。

《土壤》(つちたち)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土壤》(つちたち)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韓國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家李琴䬁(이금이,Lee Geum-yi)經典童話《巴姆提村故事》系列,在韓國兒童文學史上有重要意義。系列四本書《巴姆提村馬里之家》(밤티 마을 마리네 집)、《巴姆提村博姆之家》(밤티 마을 봄이네 집)、《巴姆提村英美之家》(밤티 마을 영미네 집),《巴姆提村科恩達利之家》(밤티 마을 큰돌이네 집),以鮮活的人物打破只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才是正常家庭的普遍觀念。無論兒童還是成人,都渴望得到家人的認同與關愛。童話探討角色內心,離家出走的母親、嚴厲的父親、殘疾的祖父、收養的弟弟,以及主人公們,陪伴讀者思考「什麼是家庭?」

李琴䬁是2024年韓國首度入圍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決選名單候選人,談論韓國兒童文學復興不能錯過這個名字。她是韓國兒童文學先驅者之一,活躍於韓國文壇,並將寫作範疇擴大到青少年文學和小說,《巴姆提村故事》是時代淘選下兒童心靈的代表作,永垂不朽的文學經典。●

閱讀通信 vol.281》打棒球真是一件熱血的事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2024-05-12 18:00 童書書房, 國際安徒生獎, 林格倫紀念文學獎, 波隆那童書展SM基金會大獎, 黃昏國度, 巴姆提村故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05月16日12:1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