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防暈車偏方大檢驗,話梅、貼片、萬金油有效?

大家健康雜誌

發布於 2018年12月28日09:29 •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春節假期適合與全家人出外散心踏青,但若總是上車就暈、下車就「抓兔子」,這樣出遊肯定提不起勁!坊間防暈偏方多,吃蜜餞、貼撒隆巴斯……真的有效嗎?防暈偏方大解析,讓你及早準備,出門不敗興而歸!

玉嬈是個喜歡到處旅遊的人,但每每出遊她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可以出外看美景,憂的是上車必定從頭暈到尾,每次到達目的地都需要花一點時間恢復因暈車而不適的身體。

哪些情況
出門容易暈車

為何有些人特別容易暈車?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每個人對暈車的感受性不太相同,有些人絲毫不受影響,有些人卻深受其苦,原因在於當人體移動位置時,耳朵內部的內耳半規管會讓身體作出適當的反應動作。假如內耳感應器被過度刺激,導致大腦感覺神經系統無法協調平衡,就會產生暈眩、冒冷汗、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暈車症狀。

會暈車多跟體質有關,體質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容易暈車。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則說,有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或血管退化(高血壓、糖尿病)者,較易暈車、暈機或暈船。除了個人體質,前一晚睡眠品質不好、過度疲勞、坐車前饑餓或過飽、情緒緊張……等,也較易暈車。

防暈藥丸、貼片、藥水
哪種有效?

暈車藥的型態分成3種:藥丸、貼片、藥水,常見成分是抗組織胺劑或是低劑量的東良菪鹼(scopolamine)。抗組織胺劑可降低內耳前庭器官的敏感度,有止吐的效果,而東良菪鹼是一種抗膽鹼激性藥物,有抑制前庭腦幹反應及嘔吐中樞的效果。何一成醫師說,抗組織胺劑最大的副作用是嗜睡與口乾舌燥,東良菪鹼的副作用是短暫的口乾舌燥、想睡覺或視力模糊等。

■防暈車藥丸
陳潮宗醫師表示,藥丸在出發前30~60分鐘服用即可。小孩使用抗組織胺劑應在建議劑量內,超過可能會有興奮反應、痙攣、幻覺、抑制呼吸等現象,6歲以下孩童應由醫師指示使用,而嬰兒對暈車通常有耐受性,不建議使用暈車藥。

■防暈車貼片
貼片式的暈車藥,其成分可經皮膚吸收。上車前4小時貼在耳後無毛髮的地方,透過皮膚吸收,止暈效果可達72小時,副作用是血壓較高、容易口乾,患有青光眼、攝護腺肥大者以及老年人不建議使用。

■防暈車藥水
藥水與藥丸其成分與原理、使用方式、適用對象、副作用大致相同,只是藥水較藥丸吸收快,故在搭乘交通工具10~30分鐘前服用即產生效果。

緩解暈車祕方多
用對方法才有效

民間流傳一些防止或緩解暈車的偏方,哪些有效?為何有效?使用時需注意什麼?跟暈車藥比起來,哪種效果好?以下請醫師一一解析。

偏方1》出門前在肚臍上貼塊沙隆巴斯,可防暈車?

A:一般止痛藥膏無法防暈車!
何一成醫師表示,有些止痛藥膏含有抗組織胺,但不是每一種抗組織胺都能預防暈車,一般止痛藥膏對緩解暈車是無效的。

偏方2》喝薑茶、聞薑片、嚼薑片可止吐?

A:對!
陳潮宗醫師分析,生薑具有溫胃和中,降逆止嘔的效果。薑湯成分天然,沒有副作用,很適合一般大眾使用。怕辣者,增加水的分量,即可降低刺激性。

偏方3》吃話梅可防暈車?

A:可抑制噁心感。
陳潮宗醫師指出,暈車的原因如果是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吃酸梅就有效,因為酸梅屬於鹼性食物,酸鹼中和,可減緩暈車、抑制噁心感。也有人主張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但此方法不能減緩暈車症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