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我之眼》意識能量研究先驅 大衛‧霍金斯博士 David R. Hawkins, M.D., Ph.D. 著
當我們一靜下來,就會發現心理面好像有一台喋喋不休的機器,不斷地發射念頭、想法、記憶、計畫、憂慮、懷疑、重複及無意義的旁白,還浮現一些過去的事件、故事情節,以及過去和現在的人事物畫面。接著,又是幻想、白日夢、恐懼、推測及幻影。在這沒完沒了的嘈雜聲中,還點綴著新聞片段、媒體報導、電影場景、電視節目,以及網路上的對話。除此之外,還有財務和工作上的煩惱、待支付的帳單、種種計畫、家庭、政治等擔憂,不勝枚舉。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種無能為力的泥沼中,幾乎沒有掌控的餘力。隨著注意力集中的嘗試,或許會出現一些有邏輯性的思考,但隨後心智又會很快地跳回到它無邊無際的念頭、想像及幻想的大海中,一刻也不停歇。
這一切紛亂的思緒有什麼意義嗎?
到底要如何處理這種近似精神病的情況呢?
我們好像有一種會不自主地想要思考,想要填補心裡所有空檔的渴望。深入觀察後會發現,根本沒有一個「我」在思考這些念頭。事實上,「我」幾乎不介入,真正的「我」甚至難以插進一些有意義的話語或想法。當它有能力這麼做時,我們把這種介入稱為「專注」,但這需要花心力來推開那些喋喋不休及干擾,才能夠組織一系列的邏輯思維。
若要不被心裡的想法及想像出來的內容所支配和操控,我們就需要放下想法是個人的、有價值的或是源自於「我」的錯覺!當人出生時,就有一個稱為大腦的器官,從所有的基因組合中,形成了一種脆弱且複雜的大腦神經元和突觸的生長模式,接著又會先後受到子宮內環境及後天條件的影響—比如營養、發育、情緒、智力的變化,以及社會的各種思想灌輸,讓我們誤以為這些就等於「我」。
如同身體不代表真正的你,你的想法也不代表真正的你。
念頭所產生的畫面是自行發生的,並非出自個人的選擇,而是出自非個人的思想流。人之所以不願意放下念頭,不只是因為虛妄地把念頭當成是「我的」,還把念頭認同為「自己」。心智傾向於為自己的念頭感到驕傲,就像保存著一個重要的寶藏,但那些念頭並非是「我的」,因為沒有「我」涉入其中。當肉眼看到影像時,眼睛不會聲稱它是影像的源頭,同樣的,耳朵也不會聲稱它是聲音的源頭。經由一些目睹及單純觀察的經驗,就可以明白看出,這些念頭也不是產生自一個稱為「我」的獨一無二的人。它們只是遊戲棋盤上,觀念及情緒程式組合、排列的產物。一旦了解到心智不等同於「我」,我們便能切斷這個身分認同—不再把心智當成自己。
如果可以放下對所有事物的自以為是及認知,會是一大解脫,使我們經驗到廣大的益處,而不會造成我們所擔心的損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會受限於心智,所以擺脫心智會帶來一種深刻的平安及絕對的安全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代表我們終於完全回到了家,心中不再有任何疑慮。不需要再得到什麼,也不需要再思考或完成什麼。它的結局是絕對的、深遠的、靜止不動的、寂靜的。從此,那些帶來無盡煩惱的渴望、需求及時間壓力終於結束了,它們的空洞昭然若揭。
留言 1
林琤淇
上大夜班最怕白天不能睡覺
但是工地的工人是白天上班
然後那挖土機的挖頭改成地面鑽
那個聲音頻根本大聲又不舒服
我只好選擇像廟會熱鬧氣氛
鑼鼓喧聲的聲音來中和頻律
哈哈哈哈哈 真又效果
我的專注會變成歌聲頻率
不再專注不能睡覺的躁音
2022年05月22日15: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