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5大居家事故排行榜!孩子的居家安全,防範+急救大法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2年01月22日15:31 • 發布於 2022年01月22日00:00
5大居家事故排行榜!孩子的居家安全,防範+急救大法
5大居家事故排行榜!孩子的居家安全,防範+急救大法

 

媒體報導,一名2歲男童平時都會吵著要阿嬤煮飯時抱著他,經常看阿嬤切菜、炒菜,沒想到日前男童因覺得好玩,獨自在家時拿起菜刀剁南瓜,竟不慎將自己的大拇指給切斷,當場鮮血流不止。阿嬤發現時趕緊送醫急救,經檢查後發現,男童拇指軟骨組織全斷裂,所幸透過手術後,順利將手指接回,不過仍需要密切追蹤觀察。

提醒家長,家中危險物品一定要收到孩子看不到、摸不著的地方,盡可能不要讓孩子遠離自己的視線,以免發生危險。

越以為安全的地方更容易鬆懈

一般父母常認為,放寶寶在戶外玩耍很危險,關在家裡的時候比較安心,但事實可能會讓您跌破眼鏡!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科主任黃清峯表示,根據統計,以0〜6歲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大部份的事故都是發生在家裡,約佔2/3;反倒是隨著年齡增長,戶外活動越來越多,在外發生事故的風險才會增加,例如:上國中後可能和同學相約到戶外騎腳踏車,更大一點開始騎摩托車…等。

家長觀念影響數據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也指出,依據過往調查,家長普遍認為公共場域最危險,家裡最安全;但實際事故數據卻顯示,居家事故佔總事故量的6成,位居第一,代表家長的觀念會影響事故發生的數據。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在家是最安全的,相對來說,就會較為鬆懈,也難怪居家事故量會比較高;而身處於家長認為較危險的公共場域時,就會把孩子保護得較好,孩子的受傷機率也就降低了。

過去也曾做過調查,在住家當中,家長普遍認為最危險的地方是廚房,但實際上事故量最高的卻是客廳!原因可能是,孩子很容易把客廳當成遊戲場所,在奔跑玩耍時,常有跌倒受傷的可能性;其次是客廳的沙發有時會緊靠在窗戶旁,孩子在沙發上跳動時,很有可能就從樓上摔下樓去;反而廚房的事故量相對較低。由此可見,如果家長的觀念不加以修正,無法隨時保持警戒、加以防範,可以想見兒童居家事故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居家安全 預防勝於治療

黃清峰醫師提醒,孩子脆弱的身心,受不了任何事故傷害的打擊,因此,在家中做好萬全的預防措施,絕對勝於事發之後才帶著受傷的孩子就診。當家中有了幼小的新成員,爸比媽咪就應該徹底檢視生活周遭的環境,並且細心地呵護、陪伴孩子,以免造成遺憾。

家中的「事故」其實可以事先防範,並非「意外」!

探討孩子在家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時,一般人通常喜歡用發生「意外」來形容孩子受傷的不幸事件,但黃清峰醫師解釋,正確的說法應該使用發生「事故」這個名詞才對。事故與意外不同,無法預料的事件才能稱為意外,而事故傷害通常是可以想像而且能夠預防的,就如同很多在家中發生的危險事件,都是可以透過事先防範來避免,卻因人為的疏失或防範的疏漏而發生。

延伸閱讀:必學!寶寶居家意外緊急處理法(燒燙傷、高處摔落、誤喝清潔劑、嗆奶、抽筋 、割傷流血)

居家意外事故排行榜

哪些意外最容易在家中發生?常見的發生原因、場所為何?爸比媽咪又該如何預防孩子發生危險呢?

林月琴執行長表示,由於政府尚未運用公共資源做大規模的調查,意外事故的統計資料,大多由各醫院自行計算後通報,因此可能排除了許多沒有嚴重到需要送醫的居家事故資料。另外,由於科技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過往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居家事故的發生也變得越來越難預料,爸比媽咪必須仰賴平時細心地觀察,才能找出自家的危險因子,守護孩子的人身安全。

第1名:跌倒墜落

黃清峰醫師指出,最常見在家中發生的事故就是跌倒墜落,最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是從窗戶墜樓。因此,國內新法規定,9樓以下的大樓,欄杆、圍牆必需超過110公分以上;10樓以上的大樓則要在120公分以上。目前新落成的大樓,都必須符合此條件才行,但問題在於許多老公寓、老社區,不但窗戶多,欄杆、圍牆的高度常常也不符合標準。

此外,由於寶寶在學步期走路時會搖搖晃晃,跌倒受傷的機會也相對較高,1〜3歲的孩子最容易因走路跌倒造成臉部撕裂傷而送醫;但相較於墜樓,大多並不嚴重,通常可在治療後順利恢復。

跌倒墜落3大危險因子

1.窗戶
2.陽台
3.樓梯

防範重點

1.注意家中的窗臺、陽台欄杆、圍牆等,是否老舊鬆動。
2.檢視圍牆、欄杆的高度是否達9樓以下超過110公分、10樓以上超過120公分、欄杆間隙不超過10公分的標準,若未達標則需加強。
3.窗戶加裝鐵窗,礙於許多新大樓有不能加裝鐵窗的規定,黃清峰醫師建議,可以加裝隱形鐵窗,隱形鐵窗的材質是鋼索,可保護小朋友免於墜樓,同時兼顧美觀。
4.如果窗戶連隱形鐵窗也無法加裝,就只能想辦法讓窗戶無法打開。孩子在家時應將較低的窗戶鎖好,或安裝窗戶安全鎖,使窗戶無法全開,不管是橫拉或外推,空隙都不能超過10公分,才能避免孩子摔出窗外。
5.窗邊或欄杆前,切勿擺放可以讓孩子攀爬的家具或物品,例如:沙發、椅子。
6.家中若設有樓梯,應在樓梯上方加裝安全柵欄,以避免孩子接近樓梯而滾落。
7.磨石子或磁磚等堅硬的地板上,最好安裝軟墊,以避免孩子學走、奔跑時摔傷。
8.建議讓寶寶單獨睡在嬰兒床上,不建議和大人一起睡。嬰兒床必須加裝床欄,以避免孩子從床上滾落。

緊急處理

.墜樓時

當孩子發生最嚴重的、從高處墜樓的意外時,由於身上可能發生骨折,最好立即連絡救護車,並不適合家長自己衝下樓將孩子抱起送醫

.跌倒摔傷時

如果寶寶在家裡跌倒,或從床上摔落,能看見他是怎麼著地、撞到哪裡最好,對醫師的治療處理會有很大幫助。若不幸沒有目擊過程,醫師只能先針對身上觀察得到的傷口做處理。

.流血時

當孩子有外傷而正在流血時,必須先幫孩子止血。可使用「加壓止血法」,以無菌紗布按住傷口;若傷口位於手腳等肢體末端,就將之抬高、高過心臟。黃清峰醫師表示,其實人體有自然的止血機制,除非傷到動脈,否則一般流血幾分鐘後大多都能自然止血,不過使用以上方法可以加快止血的速度。

.內傷時

如果孩子持續哭鬧不安,甚至出現嘔吐、昏睡不醒、頭痛、抽筋…等症狀,但外觀看不見傷口時,就有可能是俗稱的「內傷」(顱內、胸腔或腹腔出血),必須盡快就醫接受檢查治療。

延伸閱讀:又是獨留孩子在家釀悲劇!1歲男童墜樓身亡…

第2名:壓砸夾刺撞

這些傷害最容易發生於無法有效控制身體活動,且對於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還不了解的幼兒身上。例如,攀爬電視機時跌落、被電視機壓傷,把玩高處物品、以致物品掉落被砸傷,被折疊桌、折疊椅、抽屜或門夾傷…等。

黃清峰醫師指出,台灣必須越來越重視孩童可能被電視砸傷的問題,因為隨著時代進步,厚實的傳統映像管電視越來越少,映像管電視重量較重,要扳倒相對比較不容易,但以現在的液晶電視來說,小朋友一爬就很容易翻倒電視而摔傷、砸傷。

防範重點

1.電視機必須安置好,放置電視機的櫥櫃應是固定式、無法輕易移動的,寬度也要比電視機來得寬;或可考慮將液晶電視螢幕安裝於牆上。
2.家裡若有幼兒,建議不要使用折疊桌、折疊椅,或收置於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攀爬時夾傷,或不慎倒落時將孩子壓傷。
3.容易撞傷的位置,例如:桌角、牆角、櫃子邊緣…等,建議加裝包覆式軟墊來覆蓋住尖銳處。
4.家中的危險物品(如:剪刀、水果刀、鎳子、藥品、殺蟲劑或清潔劑…等)一定要收好,且放置的抽屜或櫃子建議加裝安全鎖扣,以避免孩子取出把玩。
5.電風扇一定要加裝安全防護網,避免孩子調皮伸手進去玩。

緊急處理

.皮肉傷

如果只是皮肉傷,初步一樣使用「加壓止血法」、「抬高止血法」來止血,小傷口可塗上優碘,再用OK繃或紗布包紮起來,之後只要留意發炎、感染問題即可。

.嚴重傷口

較大或較深的傷口,要是連止血都很難止得住,在初步處理後就要儘快送醫,讓醫師重新仔細處理傷口,並判斷是否需要縫合等後續處理。

.傷口腫起

倘若患部嚴重腫起,不確定是否骨折,且寶寶哭鬧不休時,就要先固定住懷疑骨折的部位,然後儘快就醫,切勿任意扳弄患部。

第3名:燒燙傷

廚房裡的熱水、浴室裡的洗澡水、開飲機、熱水瓶、熱湯熱食、汽機車排氣管…等物品,都會造成幼兒的燒燙傷;甚至家裡的插座孔洞,也有造成燒傷的可能性,爸比媽咪必須小心家中任何會「發熱」的地方!

近年來流行親子共廚,為的是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惜食物,並養成不偏食的好習慣。但偏偏廚房又是最容易發生燒燙傷的區域,爸比媽咪該如何取捨?多大才能讓孩子進出廚房呢?黃清峰醫師表示,目前並無明確文獻告訴我們,幾歲以上的小孩其心智與身體發展足以進出廚房烹煮食物,原則上只要碰到必須用火或操刀的部分,學齡前都不適合,因為0〜6歲孩子的行動難以預測,很容易發生燙傷或割傷,建議爸比媽咪可以讓年幼的孩子參與揉麵糰、捏飯糰、挑菜葉…等較為安全的步驟即可。

防範重點

1. 避免讓孩子單獨進出廚房。
2.廚房裡的鍋子把柄要朝內,讓孩子無法用手扳倒,小朋友的好奇心是天性,如果剛好扳下一鍋熱水或熱湯,後果將不堪設想。
3.別抱著寶寶去泡牛奶,以免寶寶突然手一撥,就被熱水燙傷。
4.將打火機、火柴、電暖爐…等會發熱的物品收好。
5.幫寶寶洗澡時記得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最好先讓孩子在浴室外頭等候,等水放好之後再進浴室,洗澡水溫度建議不超過42°C。
6.孩子洗澡時,家長不要離開現場,以免孩子自行開關熱水,造成燙傷。
7.熱水瓶、開飲機儘量放置於孩子搆不到的高處。
8.插座孔洞以安全防護蓋蓋住,以免孩子調皮,拿尖銳物品去戳插座孔。 

緊急處理

.沖:先用冷水沖或泡進冷水浴缸內。
.脫:就是除去衣物,但需小心不要撕到表皮。
.泡:泡冷水一陣子來降低傷口溫度。浸泡時間一般建議至少20分鐘,不過和燙傷的面積大小及程度有關。
.蓋:覆蓋乾淨紗布衣物。
.送:由於燙傷面積達全身的5成以上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必須立即就醫。

醫師小叮嚀

黃清峰醫師提醒,有些家長很緊張,孩子一燙傷就馬上往醫院送,來到診間時燙傷時的衣物都還包覆在傷口上。由於衣物有吸水的特性,會吸附熱水,延長燙傷的時間,所以在家如果真的不小心燙傷,除了趕快用冷水大量沖洗、浸泡,也要記得儘快脫掉燙傷部位的衣物,不過,如果衣物已經黏在皮膚上,就必須交由醫師來處理。

延伸閱讀:4個習慣,保護寶寶遠離五種燒燙傷

 

還有哪2種幼兒居家事故要注意防範?如果想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保護自己,可行嗎?

 

5大居家事故排行榜
5大居家事故排行榜

第4名:梗塞、窒息、溺水

你一定想不到,除了果凍、糖果、貢丸、年糕之外,花生醬也是容易造成寶寶梗塞窒息的元凶!美國兒科醫學會就特別提醒,「別讓孩子吃整口的花生醬」!花生醬應該用來塗抹在麵包上食用,不建議挖一湯匙整口吞,因為這種黏稠的質地一旦整個卡住寶寶細小的食道,就連使用「哈姆立克法」都很難有效將它吐出來。

另外,睡眠也是寶寶容易發生窒息的時候,黃清峰醫師指出,完全不建議讓寶寶趴睡,很多人認為頭型要漂亮就要趴著睡,但趴睡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根據統計數據指出,仰睡的孩子得到嬰兒猝死症的風險如果是1,趴睡就會變成3倍,側睡則變成2倍,所以即便是側睡都不太建議。而在什麼情況下風險會攀升到最高?就是當寶寶平常已經習慣仰睡了,突然讓他趴睡,那麼風險就會高達17倍。另外,二手菸、未喝母奶…等也都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子,。

至於溺水,家中最容易發生於浴缸、臉盆等儲水容器,浴室不像廚房,小朋友不太可能不進去,建議洗完澡後就讓孩子出浴室,如果夏天想讓孩子玩水,爸比媽咪就必須在旁陪伴。發生事故時常有家長表示,只是出去拿一件衣服、接個電話,回來孩子就掉進水裡了,其實家長可能覺得只過了一下子,但事實上孩子沉進水裡只要5分鐘,就很難救回來了。

防範重點

1.家裡精細的小物件,像是錢幣、彈珠、鈕釦,不要放置於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2.小貢丸、小魚丸、蒟蒻、果凍、糖果、年糕…等食物都容易造成梗塞窒息,必須切得細碎再給孩子吃,以免噎到。
3.窗簾繩子也容易造成窒息,必須收納至高處。且家裡所有電線最好沿著牆壁打釘固定,避免孩子去拉動。
4.別讓孩子睡太軟的枕頭,甚至不需要枕頭。3個月大之後孩子會自己翻身,一旦成了趴睡的姿勢,枕頭又太軟,孩子的臉就會整個陷入枕頭裡,容易導致窒息。
5.讓孩子睡硬板床最為安全。
6.華人常習慣求平安符給孩子戴,其實並不建議,否則在床上翻滾時容易勒住脖子,引發窒息危險。
7.家中較大的儲水容器平時應盡量不儲水,洗澡或玩水時家長也必須全程陪在孩子身邊。

緊急處理

.哈姆立克急救法(梗塞時)

救援者站在患者背後腳步成弓箭步,前腳置於患者雙腳間,兩手環繞其腰部,一手握拳,拳頭之大拇指側與食指側(俗稱拳眼),對準患者肚臍及胸骨劍突之間,另一手握緊拳頭,快速往內、往上擠按,使橫隔膜突然向上壓迫肺部以噴出阻塞氣管內之異物。

.口對口人工呼吸(呼吸停止時)

1.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進行。如患者口鼻內有嘔吐物、泥沙、血塊…等異物時,搶救者可用紗布包住食指,伸入口腔進行清除。並鬆開衣領、褲帶、內衣…等。
2.口對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兩口氣,擴張已萎縮的肺,以利氣體交換。
3.將患者仰臥,頭後仰,頸部以枕頭或衣物墊起。口蓋兩層紗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頜,另一手拇指、食指捏緊患者鼻翼,以防吹進的氣體從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張開,搶救者吸一口氣後,張大口將患者的口全包住。
5.接著做捏鼻動作,快而深地向患者口內吹氣,並觀察患者胸廓有無上抬下陷活動。一次吹完後,脫離患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時鬆開,慢慢抬頭再吸一口新鮮空氣,準備下次口對口呼吸。

影音教學:

寶寶噎到了!爸媽該怎麼做?(哈姆立克法)
寶寶呼吸困難?長庚醫師親自示範急救術 (CPR、心肺復甦術)

第5名:中毒

黃清峰醫師指出,中毒問題是預防勝於治療,畢竟當毒物已經進入人體,要醫師保證一定沒有傷害是不可能的,只能減輕已經發生的傷害。台灣最嚴重的中毒事件主要來自於藥品,其次是清潔劑,再來像是瓦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很常見。

防範重點

1.家裡任何有毒性的物品,都應置於高處或上鎖,服用完藥物,也要養成隨時收納的好習慣,避免讓孩子碰觸得到。
2.大人和小孩的藥必須分開存放,以免搞混讓孩子誤食過量劑量,引發危險。
3.食物器皿不能拿來盛裝藥物,之前就曾發生爸爸用寶特瓶裝酒精,媽媽拿來泡牛奶的意外。
4.瓦斯中毒很多時候現場都有開窗戶,但只有開一扇窗戶,事實上,至少要開兩扇窗戶才能產生對流。
5.有時即使熱水器裝在陽台,還是照樣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因為冬天衣服厚重,假使晾得太密集,加上風向又往屋內吹,房子另一端的窗戶也沒開,空氣就只能進,出不來,所以即使熱水器安裝在室外,也一定要確保通風才行。
6.根據美國調查,孩童誤食中毒率最高的竟是水銀電池。常被置放於玩具中的水銀電池,對寶寶來說是極新鮮的物品,一旦放入口中甚至吞進消化道,就有中毒與腐蝕的風險,爸比媽咪不可不慎。

不可讓年幼的孩子獨處

近來許多兒童事故,都是發生於孩子獨自在家時,或照顧者與孩子在不同房間時,因此,為了寶寶的安全,應避免讓孩子獨處。《兒童與少年福利法》也明文規定,對於6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所以由大小孩來照顧小小孩也是不適合的),違者可處新台幣3000〜15000元之罰鍰。

緊急處理

.了解孩子吞進了什麼

許多家長帶孩子來求診時,只覺得東西不見,例如:藥好像少了很多顆,也不是很確定寶寶吞進了什麼,有些東西是X光照得出來的,像水銀電池、銅板,但藥物卻很困難,如果沒有現場目擊,實在很難判斷該如何處置最佳。

.半小時內催吐

吞進毒物的半小時內才能催吐,否則過太久等毒物進入腸道,就無法吐出來了。另外強酸強鹼中毒也無法催吐,以免對食道產生二次灼傷。

.一氧化碳中毒

發現時,要趕緊把窗戶全都打開,且動作要輕緩,小心不要引起火花,也不要開燈,以免發生爆炸。儘速關閉瓦斯,並將患者移到遠離現場的通風地方。接著趕緊叫救護車。由於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施救者自己也要特別注意,中毒前兆是頭暈、噁心、嘔吐;如果一個房子裡的所有人同時開始頭暈,就要小心。

家長Q&A

Q1:家中的急救箱裡應備妥哪些藥品及工具?

黃清峰醫師建議,內服藥物的部分,還是要透過醫師的診斷才可使用,一般在家可以自行使用、最好常備的急救用品如下:

.消耗品

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無菌棉花棒、無菌紗布、紙膠、OK繃。

.消毒藥品

酒精棉片或酒精(消毒器械)、優碘(消毒傷口)。傳統上使用的紫藥水、紅藥水…等,並不建議,如果在家使用了這些藥水,到醫院其實醫師並不容易觀察傷口,況且一般民眾也不太清楚不同顏色藥水的差別。

.器械

小鑷子、圓頭剪刀、小手電筒。

延伸閱讀:別以為在玩水!這8種現象,表示孩子正在溺水

Q2:除了藥品,父母還能做好哪些準備?

林月琴執行長建議,家長最好要學基本的急救法,因為孩子年紀小、容易發生事故,能不能馬上進行急救,有時甚至關乎寶寶的生命安全。家長如果具備一些急救的知能,會比較保險。

此外,平常要把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或消防隊電話…等必要資訊,記錄在電話旁,一旦發生事故,才方便馬上求助。

Q3:當發生事故傷害時,父母如何安撫孩子?

孩子身體的傷必須妥善加以治療,但心靈所受的創傷更是不可小覷。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在剛發生事故的那幾天,有些孩子會呈現安靜狀態,並沒有關係,不用去催促他,也不用不停地問他:「你發生什麼事情?」「你害不害怕?」因為如果他害怕自然會說。

有些孩子則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例如:哭鬧、晚上睡不著、半夜驚醒,甚至平常明明已經會用杯子喝牛奶了,突然又要用奶瓶喝牛奶。當出現很多異常行為時,爸比媽咪可以先接受他這種異常行為、陪伴他,告訴他:「媽媽在旁邊,媽媽會保護你。」不要跟他講「沒關係」,因為對他來說就是「有關係」,即便孩子尿床都不要責備他,有的孩子會咬手指,父母不妨先包容、接受這些行為一段時間吧!

Q4:如何避免「大欺小」?

父母平常要多觀察孩子,因為每個孩子年齡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行為,如果孩子正處於忌妒的情緒上,首先周遭的親人要注意不要強化他的忌妒心,像是對他說:「你媽媽生了弟弟就比較不愛你了啦!」這樣一來孩子對於弟弟當然就會有較強烈的負面情緒。

如果第一時間發現孩子有對其他孩子動手的舉動,要儘量讓他們處於分開的狀態,因為2、3歲的孩子有時也搞不清楚狀況,跟他講理效果不大,手足相處時,爸比媽咪還是待在現場比較安全。

很多大孩子其實不是故意讓弟妹受傷,有時只是一片好心,因為弟妹吵著要吃糖果,就拿去餵他們,卻釀成窒息事件,因此千萬別將孩子交給不適任的照顧者來照顧。

Q5:有觀點認為,要讓孩子在試誤中學習保護自己?

林月琴執行長認為,家長不能這麼想,越小的孩子還是要越保護,且需階段性地放手,國外就曾提出4:6的說法,針對4〜6歲的孩子,要提供4成的安全教育,6成還是依靠環境保護;而托嬰階段的比例則可能是2:8,環境保護應佔8成以上,2成才是仰賴安全教育(告訴孩子做什麼不行),如果環境設計上完全不去保護孩子,最後危險還是會發生。

黃清峰醫師也表示,其實孩子比較會在家裡受傷較常見的就是1〜3歲這段時間,因為他們的身心都還處於發展中,很難教懂他們如何不跌倒、撞到,因為他們走路步態還不穩,大腦控制肌肉的機制也還不是那麼協調,本來跌倒撞到就是正常的,所以我們應該提供孩子安全的環境,而不是告訴他:「你自己要小心,不小心是你不聽話,不聽話痛一下沒關係,以後你就會記得。」總而言之,並不是「不做防備孩子就會變得小心,做了防備他就一定會不小心」這麼絕對,況且事故傷害的發生可輕可重,像墜樓甚至會造成死亡,爸比媽咪真的是輕忽不得啊!

延伸閱讀:嬰幼兒居家意外急救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