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無力? 醫:反而代表排尿功能良好! 出現「1狀況」才該擔心

潮健康

更新於 02月12日07:18 • 發布於 02月11日10:59

潮健康/編輯部

「頻尿」的發生不一定是膀胱無力害的,更有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醫師於YouTube頻道「程威銘醫師Dr. DKK」表示,造成頻尿的成因眾多,並非單純只是膀胱無力,有時候反而代表身體機能運作良好,建議民眾事先釐清頻尿的原因,不必過度恐慌。

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無力? 醫:可先透過這「4大指標」釐清

程威銘醫師表示,若發現自己一喝水或飲料就想跑廁所,首先要檢視自己是否有飲用茶飲、咖啡等容易刺激腎臟產生更多尿液的咖啡因飲品。咖啡因可能使膀胱變得敏感,降低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進而導致頻尿。因此,減少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或許就能有所改善。

若僅僅只是喝水也會頻尿,程威銘醫師則指出,該狀況不一定與膀胱無力有關,建議事先釐清每次的排尿量:如果尿量不多,可能是「膀胱過動症」作祟,或是經常喝冰水所造成。對於喜好喝冰水者而言,其膀胱容易受到刺激並變得敏感,進而導致稍微有一點尿意就想跑廁所。

程威銘醫師進一步澄清,多數人喝水後頻尿且尿量多,其實可能是腎臟排水功能良好的表現,「出現上述狀況,代表身體能夠迅速將吸收至血液中的水分排出,避免水分滯留造成水腫或電解質不平衡。」不過,特定族群一喝水就想上廁所,其實是因為喝水習慣不佳,例如一次喝下過多且超過身體負荷的水量

程威銘醫師建議民眾,應少量並多次地補水,以一般成人而言,一天大約需要2000-2500毫升的水分,排尿時觀察尿液呈現淡黃色幾乎透明即可暫時停止飲水;倘若在運動或工作時的出汗量較大,再額外補充水分即可。

一直跑廁所是「電解質」不平衡害的? 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2大原因

控制腎臟排水功能的激素,主要為下視丘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會減少腎臟的排水功能並使尿液減少;反之,分泌量較少時則會增加腎臟的排水能力、使排尿量增加。至於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2大因素,分別為血管內的血液含量,以及血液裡的滲透壓

程威銘醫師解釋,當運動或大量流汗時,身體處於缺水狀態,血管內的血液量會降低,進而引發口渴感受,並出現大量補水的慾望。此時,抗利尿激素也會同步增加分泌,讓腎臟減少水分排出,以適度補充血管內的血液量;一旦血管內的水分充足,抗利尿激素就會減少腎臟便會將多餘水分轉化為尿液。

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另一個因素是血液內的滲透壓,簡單來說就是血液內的物質含量,特別是「電解質」。血液中的電解質主要來自飲食,因此當飲食較為重鹹時,腸胃道吸收的電解質較多,會使血液的滲透壓上升。此時,身體會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留住更多水分在體內,以平衡過多的電解質。

程威銘醫師分享,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中,奶奶在睡前給頻尿的小女孩吃一小把鹽,也是為了增加體內電解質的含量,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夜間尿液,避免尿床。反之,若平時飲食清淡,血液內的電解質含量較低,只要稍微多喝一點水,就會使血液內的滲透壓下降、減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進而產生尿意。

職業駕駛小心憋尿憋出病! 醫揭曉長途開車最佳補水時機
職業駕駛小心憋尿憋出病! 醫揭曉長途開車最佳補水時機

職業駕駛小心憋尿憋出病! 醫揭曉長途開車最佳補水時機

綜合所述,一喝水就想尿尿且尿量較多,並非是膀胱無力的徵兆,反而可能是身體狀況不錯的體現。程威銘醫師認為,這代表個案平時有注意水分的補充,且飲食清淡,才能讓腎臟快速反應突然增加的水分攝取。

至於需要長途旅行,或本身為職業駕駛者,若無法隨意上廁所,要注意限制自身的飲水量,避免陷入頻尿的窘境。程威銘醫師解釋,不斷有尿意卻又無法上廁所,長久下來容易使膀胱受損;正確的做法是等到駕駛結束或抵達目的地,可以隨意找時間如廁後,再適度補充不足的水分,以避免憋尿導致膀胱炎泌尿道感染

程威銘醫師提醒,導致頻尿的原因眾多,通常是因為飲水過量所致。不過,若喝水量少卻又尿多,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或其他問題的徵兆,若有任何疑慮,建議及早求助泌尿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30出頭就洗腎? 頻尿、高血壓當心「多囊腎」! 醫師:用藥愈早愈好

男性「夜尿」恐提升骨折、死亡風險! 醫:睡前做「1運動」助緩解膀胱敏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