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小便有「泡泡」是健康警示? 腎臟醫:等15秒後才知道

TVBS

更新於 2020年05月13日12:23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3日12:23 • 吳煜翔
尿液色澤可判斷是否健康有問題。(示意圖/TVBS)
尿液色澤可判斷是否健康有問題。(示意圖/TVBS)

小便是每天必須的生理需求,但排出尿液的顏色與狀態則是反應身體是否健康,若出現小便有泡泡須留意可能是「蛋白尿」代表腎臟出問題。腎臟科醫師表示,小便出現泡泡並非全是蛋白尿,待上完後停留15秒再觀察。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逆轉腎》書中指出,並非尿液混濁或泡沫尿都是蛋白尿,脫落的表皮細胞、柱狀細胞或結晶、白血球等物質,也會讓尿變濁;此外,如果前一晚吃了太多高蛋白食物,導致尿液中的磷酸鹽增加,也容易看到泡沫。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蛋白尿?江守山建議,小便時若發現尿液混濁或帶有泡沫,先等15秒鐘,因蛋白尿的泡沫比較細緻而持久,若15秒過後泡泡仍鋪滿水面,就可能是蛋白尿。尿液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代表腎臟可能出問題,建議儘快就醫檢查,釐清出現蛋白尿的原因。

江守山說,就算檢驗結果顯示蛋白尿,不見得代表「腎臟出問題」,健康的人有時一樣會排出蛋白尿,像是站太久、太勞累、吃過多肉類、劇烈運動或發燒時;當尿液被汙染或檢驗室不慎將檢體放太久,也會造成檢驗誤差,而出現「假性」蛋白尿。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