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想成就自我,要先塑造自我

哈佛商業評論

發布於 2022年09月07日04:00 • 彼得.杜拉克

歷史上成就不凡的人物,達文西(da Vinci)、莫札特(Mozart)之類的人物,都很懂得自我管理,也因此才能有偉大的成就。大多數人也必須懂得如何開發自我,把自己放在能發揮最大貢獻的位置。

想成就自己,要先了解自己。打造品牌的第一步,是給自己定錨,正確開發自我。

彼得.杜拉克讓我們問自己5個問題,從問題中尋找自我定位,與職涯發展方向。

第1問:我的強項在哪裡?

大多數人都自認了解自己的長處,結果往往是誤解。問題是,唯有發揮長處,才會有優秀的表現。

發現自己長處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回饋分析(feedback analysis)。每當你作了重大決策或行動時,記下你預期會發生的情況,等9到12個月後,再把實際結果與你原先的預測相比對。

只要持之以恆,你可以藉由這個簡單的方法,在短短兩、三年內,了解自己的長處是什麼,而這是你最應該知道的要事。

回饋分析可以顯示,你因為做了或沒做哪些事情,因此無法充分發揮所長、獲得最大效益;也可以告訴你,哪些領域你並不擅長,哪些領域你毫無天分,根本做不來。

採取三個行動

做過回饋分析後,接下來就可以採取一些行動。

首先,就是專注發揮所長,把精力放在能產生效果的地方。

其次,努力強化自己的長處。回饋分析可以讓你很快知道,自己需要改善或學習的技能有哪些,哪方面的知識有待充實,這些通常都可以補救。數學家是天生的,但每個人都能學會三角函數。

第三,找出自己在哪方面犯了「知識的傲慢」的毛病。有太多人,尤其是專精某一個領域的人,對其他領域的知識往往不屑一顧。例如,一流的工程師對自己不懂人情世故,往往自鳴得意,還認為涉及「人」的事情就是情緒化的,不適合優秀工程師的腦袋。這種以無知為傲的心態,會讓自己走向失敗,應該要努力吸收能讓自己充分發揮所長的技術與知識。

改掉壞習慣

同樣重要的是,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由回饋分析,可以很快察覺。

比方,某人的問題是缺乏禮貌,回饋分析也可以反映出來。如果回饋分析顯示,某人的表現很好,不過一旦需要與別人合作,就一再敗事,那問題可能出在他對人沒有禮貌,所以總是和他人產生摩擦,難以成事。

拿自己的預測和實際結果相比,就可以看出哪些事你不要去做。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把精力浪費在改善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而是把精力、資源與時間用來提升成充分發揮的領域,在這個領域成為明星。

第2問:我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對知識工作者來說,「我怎麼做才會有好表現」可能比「我的長處是什麼」更重要。

人人各有所長,同樣地,把事情做好,各人也有各人的獨特方式,這與人格特質有關。

不論人格特質是先天或後天培養的,早在你開始工作之前,人格就已經形成了。因此一個人怎麼做事,其實已經定型了,唯有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會有傑出的成就,同樣地,唯有以自己最能發揮的方式做事,才會成功。

下列幾項人格特質,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怎麼把事情做好。

人格特質1:我是閱讀者或聆聽者?

首先,要分辨自己是閱讀者(reader)或聆聽者(listener)。極少人知道有這種區別,也不曉得自己屬於哪一類。

閱讀者(reader)擅長從文字紀錄、影像、正在發生的現實等獲取資訊,喜歡自行做判斷。閱讀者需要對外界保持關注,確保自己隨時都能「讀取」。

聆聽者(listener)擅長從他人的談話中收集資訊,而且能專注提取最重要的內容,並加以辨識和分析。聆聽者可以在會議過後提出精準的回應,並激發他人更多思考的火花。

人格特質2:我是怎麼學習的?

要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會有好表現,第二件事就是必須了解自己如何學習。

如果你問別人:「你是怎麼學習的?」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可是如果再問:「你會根據這方面的認識來行動嗎?」就很少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根據這方面的認識來行動,才是有好績效的關鍵;或者反過來說,如果不根據這方面的認識來行動,就難有好表現。上述分辨自己是閱讀者或聆聽者,就關乎你怎麼學習最有效率。

人格特質3:我善於合作或單打獨鬥?

為了有效地自我管理,你還必須問:我善於和別人合作,還是適合單打獨鬥?如果確認自己善於和別人合作,還必須再問:我以什麼關係和別人合作?

有些人在團隊內表現最好,有些人則在獨立作業時最有成效。有些人特別擅長擔任教練與指導者,有些人就是無法勝任指導者的工作。

人格特質4:我適合作決策或當顧問?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我適合當決策者還是顧問?

很多人擔任顧問時表現傑出,卻無法承受作決策的負擔與壓力。還有很多人需要顧問來強迫自己思考,然後他們就能據以制定決策,並且充滿自信、迅速勇敢地執行。

最後,杜拉克強調:別想「改變自己」,這是很難做到的。你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做事方法」;同時,盡量不要接下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的工作。

第3問: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為了管理自我,你最後還得問: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如果組織的價值系統讓你無法接受,或者不符合你個人的價值觀,在那裡工作,勢必會讓你感到挫折而難有表現。

價值觀和長處衝突怎麼辦?

個人長處及最能發揮所長的方式,往往能夠相輔相成,不會相互衝突。可是一個人的價值觀與長處,有時卻會彼此牴觸。

你非常擅長的事,未必符合你的價值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似乎不值得你投入一生來做那份工作(或者連投入大半生也不值得)。

杜拉克舉自己的例子:他年輕時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表現很好,他很擅長。可是他看不出自己的工作對人類社會有什麼貢獻。他體認到,「人」才是他最看重的,否則就算他變成最有錢的人,也感受不到人生的意義。當時全球正歷經經濟大蕭條,但他還是辭職了,而且多年過去,他依舊覺得那是正確的決定。換句話說,價值觀的確是、也應該是自我職涯的最終的檢驗標準。

第4問:我歸屬與何處?

你看清了自己的價值觀,接下來就能夠、也應該決定自己的歸屬。

或者說,至少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哪裡。

如果體認自己在大型組織中不會有什麼表現,就必須學會拒絕到大型組織工作;如果知道自己不是決策者的料,就必須學會拒絕擔任決策的工作。

成功的事業,不是按照完美計畫發展出來的。如果了解自己的長處、做事的方法、價值觀,自然能把握機會,發展出自己的事業。平凡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歸屬在哪裡,可以靠著努力而勝任工作,變成績效不凡的傑出人物。否則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就會只是個平庸的角色而已。

第5問:我應有什麼貢獻?

在過去,絕大多數人根本不需要問:我應該貢獻什麼?因為決定權不在自己手裡,即使到了1950與1960年代,知識工作者誕生,還是仰仗公司人事部門規畫他們的職業生涯。

到了1960年代晚期,當時的年輕人開始問:我希望做什麼?如今,知識工作者尤其應該學會問自己:我應該有什麼貢獻?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釐清三項重點:

  • 這需要什麼條件配合?
  • 考量我的長處、行事方式與價值觀,我怎樣才能對該做的事做出最大貢獻?
  • 應該要達到怎樣的成果,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

由於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的事,所以綜述來說,你應該要自問:今後一年半內,我在哪些領域、怎麼做,就能達到改變現狀的成果?

答案必須綜合考量幾個因素:

首先,成果必須有一點難度,用現在流行的詞語來說,需要「努力施展」,但又不能遙不可及。

其次,成果必須有意義,要能發揮影響力。

最後,成果必須明顯可見,最好還能夠衡量評估。

釐清以上這些因素,就可以擬定行動方案:該做什麼、從哪裡開始、怎麼開始、該設定什麼目標與期限。

要做到自我管理,每位知識工作者的思考與行為,就必須像一家企業的執行長。你就是你自己的公司,你就是你自己的CEO、行銷長、品牌長。

如今的社會,公司可能一夕之間倒閉,但一個知識工作者的才能,是一輩子的,而且透過社群,可以接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正在人類社會掀起革命性的變化。

請充分了解自己、管理自己、貢獻自己,最後──塑造自己。

關於作者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當代頂尖的管理學泰斗,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無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方面,杜拉克皆洞察犀利,不斷提出擲地有聲的觀點,他的管理思想,幾乎橫跨整個二十世紀,啟發一代又一代的組織管理者。

杜拉克終身勤於寫作,在他長達60餘年的寫作生涯,出版近40本著作,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發行全世界,是當代影響力最深遠的管理學權威。2005年11月11日,杜拉克辭世,享年95歲。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文章〈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更多管理知識,請閱讀原文。

加入哈佛商業評論LINE好友,隨時接收管理新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