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從「主子」到「組織」─中國民主轉型的文化障礙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2年04月29日01:10 • 發布於 2022年04月28日06:57 • 新聞編輯採訪
現在的中國政治制度實質上是政治上的私有制,經濟上的公有制。(資料照/Unsplash)
現在的中國政治制度實質上是政治上的私有制,經濟上的公有制。(資料照/Unsplash)

在當代中國官方的慣性思維中,常說西方的這個不適合,那個不接受。可是卻從不告訴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接受的論據。只是他們似乎忘記了馬克思主義本來也是西方的政治思想,又卻拒絕西方世界的關於民主、自由、平等觀念,這還真是讓人匪夷所思了。

在我看來,原因很複雜,但是道理卻並不難理解。

中國人常說「馬上可以得天下,卻不可以馬上治天下」。對當今之中國而言也可以說是革命可以得天下,卻不可以永遠以革命的方式治理國家。

自秦至清,中國兩千年專制政治史常被今人所批判,但是如果沒有西方海洋文明的崛起與超越,誰又能說他不是最適合中國這塊農耕文明的制度呢?

有些人認為是孔夫子害了中國,可是哪個又敢說仁、義、禮、智、信是不對的?

中華文明之所以長久且持續不間斷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客觀上的地理環境東、南環海,西北高原形成了天然屏障,阻隔了其他文明的侵擾;二是確立了以政儒治法的王朝政治體制。所以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在經歷小冰河期時,不得已向溫暖的南方掠奪生存所需。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秦漢以來中原文化、制度上的成熟始終領先於北方游牧民族,使得一時得逞的北方游牧民族最終被中原文明同化。

農耕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靠天吃飯,無外乎陽光雨露。皇帝自稱為天之子,代天禦民。所以就成了這個人世間所有民的唯一的主子。

所以循著這個邏輯(當然是中國邏輯),更直接的來講這只是個遊戲規則,那就是「全贏全輸」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個規則是除非而且直到其中一方確信他們不能全贏或者不會全輸,這個規則遊戲中的主角是無意於妥協的。

因此,秦以後中國只有專制而無封建。

但就算是即便如此,兩千年的中國專制社會還是確立了經濟上的私有制,政治上的共享制(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而在縣以下施行以鄉紳為首的社會自治。雖然從倫理上皆奉皇帝為主子,但是「天高皇帝遠」,日常的事情還是大家自己商量著辦了。

但是我們看當今中國的政治制度,很多政治研究學者認為並不是原來的馬克思主義,他的直接源頭是列寧主義,列寧主義強調黨的團結、鐵的紀律、組織嚴密、黨的路線、一個共同的政治核心、沒有大的宗派。

可是歷史已經證明列寧主義只是革命時的權宜之策,不然就無法解釋蘇聯的崩塌。

現在的中國政治制度實質上是政治上的私有制,經濟上的公有制(最終又轉向了私有的統治者)。某階級統治萬萬年,而消滅了私有制後政府成了一切資源的擁有者和社會財富的分配者。孟子說:「人無恆產則無恆心」,每個人只是這個國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當然誰重要,誰不重要得黨說了算)。

因此,每個人只有依附於這個看似強大的組織才能找到所謂的安全感。

農業文明需要以集體的力量才能帶來個人的安全,所以,個人自由必須讓位於集體利益。這種價值排序本來是沒有問題。但是當代工業文明是西方在以資本與人工為基礎,市場為紐帶,法治為保障的條件下建立起來的一套體系。這其中民主、平等、自由的價值必不可少。

所以,在我看來現在中國的樣子就像一個穿著西裝卻留著辮子的大清遺民,外表已經與西方同頻了,但是腦子還活在中世紀。

作者》安凡 中國人權活動者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