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人,不斷地在愛情裡尋找備胎。他們並不是不需要愛情,也不是不想要穩定,但是當愛情出現一絲一毫的不安全感時,他們就覺得要有備胎才會稍稍比較安心。
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愛得太深,傷得就重。
為什麼這些人要一直找備胎?
說來說去,還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未能給予充足的安全感,無法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但父母又不算完全不關心他們。如果是放任不管的話,他們大可長成逃避依附的型態,一個人過得好好的,不與世人深交,但他們不是,他們長成了焦慮依附的型態,越是得不到的,越渴求能得到,就像小時候努力掙著父母擁抱與撫摸她們一般,長大後也努力地要自己的伴侶給自己安全感,無論是用生氣或是哭泣,都是在向伴侶所求得來不易的安全感。〈延伸閱讀:為何要愛得那麼累?停止感情中的錯誤期待,那些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
但是要得到安全感並不容易。他們的內心總還是會擔心會有失去伴侶的一天,所以他們習慣開池塘養魚,這一條溜走了還有下一條。當然並不是每個焦慮依附的人都會如此,只是會如此做的人,在焦慮依附裡面比較多而已。我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也不是要你不要跟焦慮依附的人交往,更不是要責怪正在閱讀這篇文章,同時也在開池塘養魚的你,我會這麼說,只是想讓讀者了解,這群人其實過得很辛苦,在感情裡定不下來,一遇到一些不安全感,就無法好好用心在日常工作或課業上,急於奔波在感情裡。
還記得我有一次,為了一個喜歡的女生,就搭高鐵從台北送了一杯飲料到高雄;有一次為了害怕失去一個女友,就從台北搭火車去新竹,只為了見她的面,好讓自己安心下來。我的內心深處充滿著不安,若是對方又剛好能挑起那一根心弦,就會讓我更加苦不堪言。像我們這一種人,很容易陷入籃板球式的戀愛,可以很快地喜歡上一個人,又很快地換下一個人,但又常常在夜深夢迴裡想起某一粒硃砂痣,卻又擔心枕邊人忘卻不了她的前任。
那麼,難道我們的這一生就必然這樣嗎?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擺脫童年影響 學習建立自身安全感
童年確實影響著我們很多,要改變童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是很困難的,所以越是容易缺乏安全感的人,就越應該找尋能夠接納我們,自身又有足夠安全感的人。如果你找了一個人,即便她深愛你,卻不那麼在乎你是不是跟其他異性朋友出去、不那麼管你的交友圈,依然給你充足的愛,那麼,你還會那麼沒有安全感嗎?至少以我的經驗來說是不會的。
但是,我也曾毀掉這樣的關係。他們並沒有辦法包容你的一切,依然會有無法忍受的點,一旦踩到了,他們還是有可能和你分手,這是你必須和對方溝通清楚、達成共識的地方。
在此同時,過去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雖然像我們這樣的人,可能會常常在感情中飄忽不定,要從失戀裡走出來也需要很長久的時間,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被迫在愛情裡面思索出更多人生的道理,得到更多人生的意義感。
傳說中,蘇格拉底說過,如果你有個幸福的婚姻,那很美滿;如果不,那你會成為一個哲學家。這並非沒有道理,越是驚滔駭浪的人生,使我們越清楚該如何應對進退,面對各種危機四伏的狀況,也更能在暴風雨中掌舵。我們都在成長,在一次又一次的受傷中,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不喜歡寫雞湯文,我也不知道你我得花多久的時間,才能遇到讓你我安定下來的人,但可惜,這就是你我的成長過程,既然不能回頭,那就一起走吧。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由「 Psydetective-貓心」撰寫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