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算大,好吃卻很多,可惜港人來台吃來吃去同樣的一二三。
難得即將遊台港友提問:「除了西門町那間的鴨舌頭,還有別家推薦嗎?」
港仔不假思索回曰:「小春園。」
小春園對於港人很陌生,但只要是大稻埕圓環的老街坊肯定都知道,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
她的開始,同時是一個遷移故事的起首。
葉師傅從福州來台落腳於大稻埕在1916年,本是推車賣麵維生,卻憑滷味成名,一直幫忙的女兒寶珠接手後,以六種滷製方式處理不同食材,確定了小春園的味道,更首創以人手剪掉鴨舌頭後面暗藏污物的氣管,讓客人吃得更健康。
是百年歷史老店家,但歷史不代表一定對味合胃口,能讓港仔一吃成為心頭好,在於她似有還無的口味輕盈,不若其他店的同類型產品厚重一擊即中,反而雅緻怡人,愈嚼愈香,愈吃愈有味,味道成熟很大人。
選擇上,在鵝、鴨、雞、豬、非肉類的五大品項中,有人愛小春園的鴨舌肉厚 Q 脆,或是蜜汁七里香的獨特口感,港仔則鍾情豬尾巴豬皮的彈性恰到好處,還有雞爪的帶來啃骨頭的樂趣,其他如豬大腸、百頁、香菇蒟蒻丸或是夏季限定的嫩筍也能吃出滋味。
小春園至今已交棒至第三代王小姐手中,她與時並進架設網站於網上販售真空包裝遍全台,造福全台挑嘴愛吃鬼在討厭的疫情時期。在味道調控上亦絲毫不倦怠,味道上的從一而終,吸引港仔一吃十多年從沒變心,吃過其他店家別的品牌,最後還是會回到小春園來。港仔更欣賞王小姐以母親的肖像製成寶珠阿嬤的商標,是貢獻表揚,也是女兒對母親的懷念。
實在值得更多人知道小春園的好,所以曾將她收錄在《台北人情味小吃》一書中,這次梅開二度再撰文,不僅鼓勵港友來台多吃多嚐試,也邀請在台灣的你一起發掘更多好吃的,最終受益的肯定是同學閣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