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伊朗不討喜被打OK?學者從沒人問「以色列先動手」看台灣:媒體站隊能擋飛彈嗎

風傳媒

更新於 06月17日04:51 • 發布於 06月17日04:51 • 李瑋萱
2025年6月15日,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上空攔截伊朗發射的飛彈。(資料照,美聯社)
2025年6月15日,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上空攔截伊朗發射的飛彈。(資料照,美聯社)

以色列和伊朗衝突加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前一日離開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峰會期間川普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所有人都應立即撤離德黑蘭!」旅美學者翁履中16日深夜在臉書引述外媒報導指出,面對以色列連日致命的空襲行動,德黑蘭當局近日透過中間人向以色列與美國傳達訊號,表示願意重返談判桌,但條件是美國不得參與軍事行動;他分析,川普雖強調自己會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然而,現實遠比這種「交易型外交」複雜得多。另外,翁履中也在另篇貼文中提及,在多篇報導中,西方媒體普遍針對戰爭發展和「伊朗為何是威脅」進行分析,但卻沒什麼人問「以色列為什麼可以先動手?」

翁履中分析,面對伊朗釋出的和談訊號與以色列堅定的軍事目標,外界正在見證一場政治、軍事與地緣博弈交織的高風險對峙。這場以伊衝突已非側翼出手的代理行動,而是跨越國界的直球對決,伊朗政權在內部權力鬆動與經濟困境下,面對國際壓力的手段愈發有限;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為鞏固權力出手,也反映出西方民主體制面對現實之下,民主價值和人權論述如何轉向。

翁履中提到,川普雖對外宣稱雙方會在自己努力下達成協議,但他一直認為外交可以透過交易、談判與個人魅力解決,即使像以色列與伊朗這樣長期敵對的雙邊關係,也可以靠「交易」化解,然而現實遠比「交易型外交」複雜得多。川普強調美國沒有參與攻擊,但其拒絕以色列暗殺伊朗領袖的行動提議,反映出美國國安體系深知戰事一旦失控,不僅將牽動區域整體安全,也可能迫使美國被動捲入,從而打亂整體戰略部署。而在在權衡之下,伊朗確實可能嘗試尋求「停火不認輸」,亦即透過模糊的外交語言釋出談判意願,但仍保留未來繼續發展核武的空間。

翁履中進一步說,然而以色列不會善罷甘休,必然持續施壓,要求伊朗在停止鈾濃縮與削減核設施運作上做出明確承諾。因此,即便伊朗此時釋出停火意願,以色列真會相信伊朗願意放棄核武?伊朗是否願意接受檢查與監督機制?是否真心做出實質讓步?這些都是後續能否談成「協議」的關鍵。以歷史經驗看,外交協議往往不是戰爭停止的原因,而是某方無法繼續而不得不妥協的結果,當伊朗在軍事上處於被動,透過談判換得暫時喘息,或許正是其眼下最務實的策略選擇,但就算短期停火,雙方對彼此的仇恨,很難完全遺忘。川普發文說自己調停之後「中東會再次偉大」上的說法,真實社交(Truth Social)往往都不太真實!

在新一篇貼文中,翁履中提及「令人無奈的混亂世局與國際現實」。他點出,在以伊衝突的多數報導中,均針對戰爭發展及「伊朗威脅」進行分析,沒什麼人問以色列為什麼可以先動手?這算不算西方媒體的塑造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因伊朗在西方眼中不討喜,所以被打沒問題?但伊朗百姓同樣無辜!反觀台灣絕對比伊朗討喜,但如果遭遇主動攻擊,媒體框架就算全站台灣這一邊,「就等於國際援助?西方輿論支持,難道是台灣的Iron Dome(鐵穹,防空系統)? 能攔得住飛彈嗎?」文末,他表示,內外都呈現混亂之中,需要更多人願意冷靜想想了!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以色列打亂川普「油價盤算」?阮慕驊估通膨升溫不會降息:撐一下美元、美債

‧ 習近平傳緊急手術後已失勢?學者爆新領導班子上位:露面是為美俄摸底演戲(推薦閱讀)川普大閱兵,台灣國旗列第一排?飄揚華府畫面曝光 調查報告還原「致敬日」

‧ 川普大閱兵,台灣國旗列第一排?飄揚華府畫面曝光 調查報告還原「致敬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