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已經確定2050年將正式開徵碳費,目前各企業紛紛將目標瞄向兼具減量及ESG績效的森林碳匯。不過,森林碳匯怎麼計算?過去得藉由人工伐倒後秤重,或將樹木分解,甚至是爬上樹的頂端計量,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指出,現在的科技只要透過地面光達掃描,就可以達到公分等級以下的高精度要求。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引發國際社會熱議,節能減碳已成為國際趨勢,台灣為了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轉型,明年起國內碳排及用電大戶都將面臨不斐的碳費開徵。今年6月,環境部(原環保署)再推出「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企業若想抵減碳費,可以透過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以及森林碳匯等方式。
不過,樹木沒有電費單,並不會明確標示有多少碳,森林碳匯該怎麼計算?林試所指出,樹木的木材裡約有一半是碳,因此,要想知道樹木吸存多少碳,可從材積量來換算。但由於樹木高大,形狀也不規則,很難在直立的情況下算出體積或質量,過去林學家們藉由伐倒後秤重,或將樹木分解成圓柱、圓台和圓椎等幾何體,分別計算體積後加總而得,但如果為了計算企業所貢獻的碳匯,又將樹木伐倒,就失去意義了。
林試所指出,有別於破壞性伐倒樹木的方式,透過光達技術可以對物體進行3D掃描,取得物體幾何表面的點雲(point cloud)資料,進而偵測並分析物體的形狀及尺寸。因此,透過高精度及高解析度的光達掃描系統,可以在軟體上重建樹木的外觀模型,進一步計算材積量,就能知道企業貢獻多少碳匯。林試所森林經營組助理研究員李隆恩說:『(原音)用這樣的技術,就可以取代傳統。我們早期一定都要靠砍樹,因為說實在就是,我這個案我不可能砍樹,因為我們就是要做碳權的交易,那砍掉了就沒有所謂的碳匯的量了。所以他其實是當財政單位要求的時候,它其實是嚴格說起來,是唯一少數一兩種可以幫你去做一個比較精準的碳計量的工具。』
林試所也指出,光達技術在樹木掃描後還有許多延展應用,像是樹木景觀配置,修剪前後期的比對分析,以及老樹的影像保存,都可以透過掃描技術加以完成。林試所未來也將透過創新應用,透過光達的3D掃描技術,提供更多數據與研究資料,以作為森林碳匯計量的參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