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辦GCTF國際研習營,集結34個國家150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一同研討災害發生時的應變措施,而慈濟基金會也在會議上分享,過去的防救災經驗,希望透過各國交流,讓未來災害發生時,能更有效的因應。
透過影片分享災害治理防治,從福慧隔屏的內部介紹,到國際人道援助,只要發生災難時,慈濟就不會缺席。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顏博文:「我們針對緊急災難的這種發放,我們都有很多發明,像我們淨水設備 淨水船,在水災的時候,還有行動廚房,在緊急災難,我們需要提供熱食,當然慈濟還有很多這個,包括我們在安置收容中心,我們整套的這個隔離,以及多功能折疊床。」
「開始出動 出動。」
防災有備無患,面對全球暖化帶來的全新挑戰,慈濟也不斷強化防災設備,當災害發生時,能第一時間應變。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顏博文:「根據我們過去大型災難的經驗,我們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持續精進,包括我們防災教育,防災士的訓練等等,主要是加強韌性,當然在緊急災難階段,我們怎麼樣把我們的,這個緊急發放,以及救援物資,這個配置做好,然後讓運作更順利,這個我們還持續在改進。」
除了慈濟基金會分享過去的防災經驗外,這次的GCTF國際研習營還邀請包括菲律賓、加拿大、澳洲以及歐盟等國家共能參與交流,增進國際間防災合作的共識。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 李維森:「這次活動我們一共有,將近150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自34個國家,我想台灣這裡所展現的就是,台灣如何從過去的經驗,學習將政府 民間組織 學界,融合在一起,所以你看到在台灣的防災體系,不管在平時 災時 重建,我們都可以看到,政府 學界 民間組織NGO的角色,在這個方面來落實執行。」
在極端天氣成為常態的現今,防災不再是單一國家或是政府的責任,透過這次會議,強化國際上民間與政府的防災合作,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防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