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私校高中生透過申請入學管道,錄取四所大學醫學系,並自行在網上公開學習歷程,卻遭網友踢爆造假,陸續被取消錄取資格。台大校長陳文章今天呼籲社會不要過於苛責,給學生空間反省,每個人都有跌倒的時候。此外,陳文章說,會在招聯會討論學習歷程的採計比例。
日前一名高中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錄取包含陽明交通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多所大學醫學系,而學習歷程檔案提到曾參加高中菁英盃辯論比賽,獲得「最佳辯士」榮譽。但遭網友質疑,這名學生並非當年菁英盃的最佳辯士,只是其中一場比賽的「優秀辯士」。而上述四所學校均已宣布取消其錄取資格。
台灣大學雖沒錄取這名學生,但校長陳文章今天在校務會議後接受媒體聯訪,仍被問及對此事的看法。
陳文章表示,學習歷程的重點是「忠實呈現你自己」,提出獎項等資料,都應附上相對應佐證。這次學生因為「不真實」的學習歷程,被各校取消錄取資格,應該很難過。
站在教育者的立場,他還是希望該學生能振作起來,畢竟學習的路還很長,可以報名分科測驗,爭取後續管道的錄取機會。
陳文章認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沒有人是「完人」,希望該學生有了這次的教訓後,還是要往前走。他也呼籲社會不要過於苛責,給學生一個空間反省和思考。
媒體追問,如果該名學生在後續管道錄取台大,是否會歡迎他?陳文章說,「我們沒理由拒絕他。」畢竟分科測驗就是看成績,考生照規定考上,學校一定會歡迎。他也相信學生經過這次教訓,一定會知道以後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對於此事件引發社會對學習歷程的批判,身為大學招聯會召集人的陳文章說,過去聯考是「一試定終身」,現在的申請入學在學測之外,還有口試、筆試、書審等,而學習歷程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陳文章表示,他個人認為申請入學中,學習歷程等的占比,不一定要定得很死,每個系都有各自考量,希望能給招生系所一些彈性和自主性。他會在後續招聯會會議中,討論學習歷程採計的比例。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