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Windows筆電防竊7招預防術:資料防竊、尋找我的筆電,Windows 7筆電一樣能保護

T客邦

更新於 2019年06月05日12:40 • 發布於 2019年06月04日06:30 • MikaBrea

你以為只有手機、平板會被偷嗎?如果你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無論在智慧型移動裝置崛起之前或之後,似乎很少有消費者會特地注意到筆記型電腦的「實體安全」這一塊。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設定防火牆、安裝一套堪用的防毒軟體,就足以讓筆電「安全」伴隨自己到永遠,但事實上,就是因為這種輕忽的心態,常導致筆電遭人盜取後,使用者就一點辦法都沒有,財務的損失或許事小,但珍貴資料和私人檔案若入他人之手,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為了喚醒大眾對筆記型電腦「實體安全」的意識,本篇主篇學習以 Windows 為例,用內建的功能和額外軟體,來讓讀者重新省視自己的筆電防偷對策!

1.原來Windows 10也有「尋找我的裝置」!

雖然說有許多人不太喜歡 Windows 10的半強迫式更新,使得許多新、舊電腦必須改朝換代,但微軟要求使用者升上 Windows 10也是有其理由的,畢竟它是一套更加「現代」的系統,相對於過去的產品,安全性的提升絕對是無庸置疑。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 Windows 10內建了十分方便的「尋找我的裝置」功能,可以在筆電遺失時做為快速尋回的依據。唯獨要注意,按照微軟的說明,登入工作或學校帳戶為 Windows 預設帳戶時,無法變更此功能的預設值;另外,舊版本的 Windows 10此功能是與「位置」連動,不授與權限的話預設為關閉。

1.首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1.首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 1.首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更新與安全性」的選項。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更新與安全性」的選項。

▲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更新與安全性」的選項。

3.進入「更新與安全性」後,在左邊的選項中,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3.進入「更新與安全性」後,在左邊的選項中,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 3.進入「更新與安全性」後,在左邊的選項中,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4.在「尋找我的裝置」畫面點選「變更」,就可以開、關此功能,通常預設是啟用。
4.在「尋找我的裝置」畫面點選「變更」,就可以開、關此功能,通常預設是啟用。

▲ 4.在「尋找我的裝置」畫面點選「變更」,就可以開、關此功能,通常預設是啟用。

5.如果是登入公司或學校的帳戶,「尋找我的裝置」就無法由使用者自行變更設定。
5.如果是登入公司或學校的帳戶,「尋找我的裝置」就無法由使用者自行變更設定。

▲ 5.如果是登入公司或學校的帳戶,「尋找我的裝置」就無法由使用者自行變更設定。

2.Windows Hello生物辨識,比密碼更安全

手機上有指紋辨識、臉部辨識等,已經是目前的主流,但是在電腦平台,擁有生物辨識技術的裝置,卻仍然不夠普及,大量使用者還是依賴密碼做為保安手段,稍嫌不便。如果是對資訊安全很有觀念的消費者,現在市面上已經可以發現許多,搭載指紋辨識器的筆記型電腦供人選購,而升級至 Windows 10之後,微軟將生物辨識解鎖的功能,整合為「Windows Hello」,透過內建單一頁面即可進行設定,大幅降低操作難易度。此外,如果消費者選配相容於 Windows Hello 技術的攝影鏡頭,更可以設置臉部解鎖,相較於指紋辨識器,成本可說低上許多。

1.同樣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1.同樣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 1.同樣先開啟 Windows 10左下角選單,接著點選齒輪圖示的「設定」。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帳戶」選項。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帳戶」選項。

▲ 2.在「Windows設定」中,找到「帳戶」選項。

3.接著於左邊的選項中,找到「登入選項」的設定。
3.接著於左邊的選項中,找到「登入選項」的設定。

▲ 3.接著於左邊的選項中,找到「登入選項」的設定。

4.「登入選項」中的「Windows Hello」,會視電腦安裝的硬體,決定可啟用的選項,如指紋或臉部辨識。接著點選「設定」。
4.「登入選項」中的「Windows Hello」,會視電腦安裝的硬體,決定可啟用的選項,如指紋或臉部辨識。接著點選「設定」。

▲ 4.「登入選項」中的「Windows Hello」,會視電腦安裝的硬體,決定可啟用的選項,如指紋或臉部辨識。接著點選「設定」。

5.以指紋辨識為例,使用者重複按壓指紋,且設定 PIN 做為備援後,即可完成設定,未來登入使用指紋即可,不必輸入密碼。
5.以指紋辨識為例,使用者重複按壓指紋,且設定 PIN 做為備援後,即可完成設定,未來登入使用指紋即可,不必輸入密碼。

▲ 5.以指紋辨識為例,使用者重複按壓指紋,且設定 PIN 做為備援後,即可完成設定,未來登入使用指紋即可,不必輸入密碼。

3.硬碟啟用BitLocker,被拆電腦也不怕

微軟的 BitLocker 技術最初推出於 Windows Vista 作業系統,而在 Windows 7推出後,BitLocker 進一步獲得重視,持續改進直到 Windows 8成為「完全體」,終於變成堪用、穩定的硬碟加密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用 BitLocker 為系統硬碟、隨身碟進行加密,因為算是進階功能,所以作業系統必須要是「非家用版」,以 Windows 10而言,就得是專業版、企業版與教育版的使用者,才可啟用 BitLocker。對此,如果是 Home 版的使用者,筆者建議可透過免費開源軟體「Hasleo BitLocker Anywhere」來替代。透過 BitLocker 加密後的儲存裝置,如果安裝其它電腦上時,會被要求進行額外認證,算是電腦「被拆機」時,比起登入密碼更安全的保護手段。

1.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拉到最底看見「裝置加密」,再點選「BitLocker設定」。
1.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拉到最底看見「裝置加密」,再點選「BitLocker設定」。

▲ 1.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拉到最底看見「裝置加密」,再點選「BitLocker設定」。

2.在跳出的視窗中,點選系統碟或任意磁碟機、隨身碟旁邊的「開啟BitLocker」選項。
2.在跳出的視窗中,點選系統碟或任意磁碟機、隨身碟旁邊的「開啟BitLocker」選項。

▲ 2.在跳出的視窗中,點選系統碟或任意磁碟機、隨身碟旁邊的「開啟BitLocker」選項。

3.首先需備份修復金鑰,避免加密後發生意外打不開。點選「儲存到檔案」,將金鑰備份到「要被加密的磁碟」以外的地方,如外接隨身碟。
3.首先需備份修復金鑰,避免加密後發生意外打不開。點選「儲存到檔案」,將金鑰備份到「要被加密的磁碟」以外的地方,如外接隨身碟。

▲ 3.首先需備份修復金鑰,避免加密後發生意外打不開。點選「儲存到檔案」,將金鑰備份到「要被加密的磁碟」以外的地方,如外接隨身碟。

4.第一個選項加密速度較快,但適合剛安裝好的新電腦;使用一段時間的電腦,想獲得完整加密,建議用第二個選項。
4.第一個選項加密速度較快,但適合剛安裝好的新電腦;使用一段時間的電腦,想獲得完整加密,建議用第二個選項。

▲ 4.第一個選項加密速度較快,但適合剛安裝好的新電腦;使用一段時間的電腦,想獲得完整加密,建議用第二個選項。

5.加密需要作業時間,視電腦效能與硬碟大小而定。完成後回到步驟2的畫面,就可以管理或移除用 BitLocker 進行的加密。
5.加密需要作業時間,視電腦效能與硬碟大小而定。完成後回到步驟2的畫面,就可以管理或移除用 BitLocker 進行的加密。

▲ 5.加密需要作業時間,視電腦效能與硬碟大小而定。完成後回到步驟2的畫面,就可以管理或移除用 BitLocker 進行的加密。

下一頁還有更多實用教學!

4.透過「尋找我的裝置」,鎖定電腦並顯示訊息

前面已經教導各位讀者開啟 Windows 10內建的「尋找我的裝置」功能,而當筆記型電腦真的不幸遺失時,又該如何透過此功能找回呢?首先,使用者請務必確保記得那台遺失的電腦中,登入的是哪一個 Microsoft 帳號,如果連帳號都忘了,那可就甭談下一步了。其次,請準備另一台可以正常上網的電腦或智慧型裝置,登入網頁介面進行定位。最後,該台遺失的 Windows 10電腦,必須要「連上網路」才能回報位置,而精確度上則因為不像手機內建有 GPS 晶片,所以肯定會有些許誤差,不過當作參考已綽綽有餘。除了定位裝置外,「尋找我的裝置」也可以鎖定電腦,並顯示訊息提供給拾獲者/偷竊者。

1.首先至「http://tinyurl.com/qajsszx」登入遺失電腦上的 Microsoft 帳號。
1.首先至「http://tinyurl.com/qajsszx」登入遺失電腦上的 Microsoft 帳號。

▲ 1.首先至「http://tinyurl.com/qajsszx」登入遺失電腦上的 Microsoft 帳號。

2.登入後,會看見所有連接該帳號的裝置。點入遺失的裝置後,再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2.登入後,會看見所有連接該帳號的裝置。點入遺失的裝置後,再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 2.登入後,會看見所有連接該帳號的裝置。點入遺失的裝置後,再點選「尋找我的裝置」。

3.如果遺失的筆電正連著網路,地圖上就會出現即時定位,否則請利用「上次出現在…」的文字敘述,來取得大概位置。
3.如果遺失的筆電正連著網路,地圖上就會出現即時定位,否則請利用「上次出現在…」的文字敘述,來取得大概位置。

▲ 3.如果遺失的筆電正連著網路,地圖上就會出現即時定位,否則請利用「上次出現在…」的文字敘述,來取得大概位置。

4.在地圖最右邊的上方,可以看見「鎖定」選項。
4.在地圖最右邊的上方,可以看見「鎖定」選項。

▲ 4.在地圖最右邊的上方,可以看見「鎖定」選項。

5.於此處輸入鎖定畫面要顯示的訊息,按下「鎖定」後,也可設定新的登入密碼提高安全性。注意遺失的筆電得連上網路,才會接收到鎖定動作。
5.於此處輸入鎖定畫面要顯示的訊息,按下「鎖定」後,也可設定新的登入密碼提高安全性。注意遺失的筆電得連上網路,才會接收到鎖定動作。

▲ 5.於此處輸入鎖定畫面要顯示的訊息,按下「鎖定」後,也可設定新的登入密碼提高安全性。注意遺失的筆電得連上網路,才會接收到鎖定動作。

5.老電腦也要顧,安裝Prey Anti Theft更強大

雖然說內建於 Windows 10的「尋找我的裝置」功能已經非常方便,可以當做筆電失竊時,第一時間定位與鎖定的依據,但對於較舊的系統如 Windows 7,卻得安裝額外的軟體,來讓遺失的裝置有能力自我定位且回報位置。「Prey Anti Theft」是一套老牌的防偷竊軟體,無論 Windows、Mac 甚至 Linux、Android 和 iOS 都可以安裝,而且免費版本就已經非常好用。就筆者個人的使用體驗,「Prey Anti Theft」非常輕量化,背景運作時對日常使用幾乎沒有任何干擾,而且也不容易被他人發現安裝有此套程式,確實是保護電腦的極佳選擇之一。

1.首先到官方網站「preyproject.com」,點擊右上角的「Download」,選擇對應的程式版本下載後安裝。
1.首先到官方網站「preyproject.com」,點擊右上角的「Download」,選擇對應的程式版本下載後安裝。

▲ 1.首先到官方網站「preyproject.com」,點擊右上角的「Download」,選擇對應的程式版本下載後安裝。

2.記得安裝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要勾選「Set up Prey」來開啟綁定裝置的網頁介面。
2.記得安裝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要勾選「Set up Prey」來開啟綁定裝置的網頁介面。

▲ 2.記得安裝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要勾選「Set up Prey」來開啟綁定裝置的網頁介面。

3.第一次使用請選擇「NEW USER」,也可選擇透過 Facebook 帳號或 Twitter 帳號來登入。
3.第一次使用請選擇「NEW USER」,也可選擇透過 Facebook 帳號或 Twitter 帳號來登入。

▲ 3.第一次使用請選擇「NEW USER」,也可選擇透過 Facebook 帳號或 Twitter 帳號來登入。

4.輸入姓名、E-Mail 及自訂密碼,再勾選下面兩個同意事項的核選框,按「SIGN UP」。
4.輸入姓名、E-Mail 及自訂密碼,再勾選下面兩個同意事項的核選框,按「SIGN UP」。

▲ 4.輸入姓名、E-Mail 及自訂密碼,再勾選下面兩個同意事項的核選框,按「SIGN UP」。

5.成功註冊且登入後,看到如圖的畫面,就算是綁定成功囉!裝置已受到 Prey Anti Theft 的保護。
5.成功註冊且登入後,看到如圖的畫面,就算是綁定成功囉!裝置已受到 Prey Anti Theft 的保護。

▲ 5.成功註冊且登入後,看到如圖的畫面,就算是綁定成功囉!裝置已受到 Prey Anti Theft 的保護。

6.用Prey Anti Theft找回裝置,還能遠端清除

在正常狀況下,「Prey Anti Theft」在電腦中運作時是「無聲無息」的,而且也無法透過程式界面,進行任何相關的管理工作。唯一能夠稱得上「操作」這套防偷軟體的方式,僅有透過網頁登入帳號後,才能對電腦下達一連串的指令。「Prey Anti Theft」與 Windows 10內建的「尋找我的電腦」相較,功能更為強大,不但能讓電腦發出聲音,方便使用者尋回或警告偷竊者,付費後還可以遠端清除裝置,甚至直接取回電腦中的資料,將遺失的損失減到最低。「Prey Anti Theft」獨特的「失竊模式」可以加強裝置回報資訊的頻率,也備有完整的文字記錄,追蹤裝置的一舉一動。

1.裝置失竊時,請到「preyproject.com」的首頁,點選右上的「Login」,並登入綁定時所註冊的帳號。
1.裝置失竊時,請到「preyproject.com」的首頁,點選右上的「Login」,並登入綁定時所註冊的帳號。

▲ 1.裝置失竊時,請到「preyproject.com」的首頁,點選右上的「Login」,並登入綁定時所註冊的帳號。

2.登入後的網頁如下圖,左邊是綁定的裝置,中間的地圖顯示定位,右邊欄則是可對電腦下達的指令。
2.登入後的網頁如下圖,左邊是綁定的裝置,中間的地圖顯示定位,右邊欄則是可對電腦下達的指令。

▲ 2.登入後的網頁如下圖,左邊是綁定的裝置,中間的地圖顯示定位,右邊欄則是可對電腦下達的指令。

3.點選左邊紅色的「SET DEVICE TO MISSING」會進入失竊模式,電腦會加強狀態回報頻率,付費後可達2分鐘一次。
3.點選左邊紅色的「SET DEVICE TO MISSING」會進入失竊模式,電腦會加強狀態回報頻率,付費後可達2分鐘一次。

▲ 3.點選左邊紅色的「SET DEVICE TO MISSING」會進入失竊模式,電腦會加強狀態回報頻率,付費後可達2分鐘一次。

4.若點選右邊欄的「LOCK DEVICE」,可以自行設定密碼,將遺失的裝置鎖起來;「SOUND ALARM」則是發出警告聲。
4.若點選右邊欄的「LOCK DEVICE」,可以自行設定密碼,將遺失的裝置鎖起來;「SOUND ALARM」則是發出警告聲。

▲ 4.若點選右邊欄的「LOCK DEVICE」,可以自行設定密碼,將遺失的裝置鎖起來;「SOUND ALARM」則是發出警告聲。

5.付費才能使用的遠端清除功能非常強大,從基本的文件、Email到雲端硬碟的本機檔案,甚至是自訂資料夾都可以主動刪除。
5.付費才能使用的遠端清除功能非常強大,從基本的文件、Email到雲端硬碟的本機檔案,甚至是自訂資料夾都可以主動刪除。

▲ 5.付費才能使用的遠端清除功能非常強大,從基本的文件、Email到雲端硬碟的本機檔案,甚至是自訂資料夾都可以主動刪除。

7.最終資料救援手段,使用Windows內建備份功能

如果筆記型電腦真的不見了,而透過「尋找我的裝置」或「鎖定」方式,都依然找不回來的話,那至少硬碟中的資料,也得嘗試取回一部分,「減少損失」才能避免傷害擴大。對此,最重要的功課莫過於是「備份」了! Windows 10的全系統備份,沿用了 Windows 7的老招式,即是用建立磁碟映像檔的方式,來將整顆硬碟「打包」成單一檔案,在必要時進行還原。唯獨這個「備份」的選項,藏得比以往深了一點,不仔細找還真的找不到。由於透過此方式建立的備份,檔案非常之大,但保存的內容也最齊全,效果最好,只要記得準備一顆大點外接硬碟,定期製作映像檔,無論是系統突然掛點或筆電遺失,都是絕佳的備援方案。

1.首先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選項。
1.首先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選項。

▲ 1.首先進入「Windows設定」中的「更新與安全性」選項。

2.在左邊的列表中找到「備份」,並點選右邊畫面的「移至[備份與還原](Windows 7)」的選項。
2.在左邊的列表中找到「備份」,並點選右邊畫面的「移至[備份與還原](Windows 7)」的選項。

▲ 2.在左邊的列表中找到「備份」,並點選右邊畫面的「移至[備份與還原](Windows 7)」的選項。

3.在左邊的兩個選項中,點擊上面的「建立系統映像」,並準備一個夠大的外接硬碟。
3.在左邊的兩個選項中,點擊上面的「建立系統映像」,並準備一個夠大的外接硬碟。

▲ 3.在左邊的兩個選項中,點擊上面的「建立系統映像」,並準備一個夠大的外接硬碟。

4.在跳出來的視窗中,選擇「硬碟上」並從下拉式選單中,找到外接式硬碟,或者容量夠大的隨身碟,再按下一步。
4.在跳出來的視窗中,選擇「硬碟上」並從下拉式選單中,找到外接式硬碟,或者容量夠大的隨身碟,再按下一步。

▲ 4.在跳出來的視窗中,選擇「硬碟上」並從下拉式選單中,找到外接式硬碟,或者容量夠大的隨身碟,再按下一步。

5.過程中可選擇需要受到備份的磁碟,再次確認所需要的備份容量後,點「開始備份」就會製作映像檔,未來要還原時就得靠它。
5.過程中可選擇需要受到備份的磁碟,再次確認所需要的備份容量後,點「開始備份」就會製作映像檔,未來要還原時就得靠它。

▲ 5.過程中可選擇需要受到備份的磁碟,再次確認所需要的備份容量後,點「開始備份」就會製作映像檔,未來要還原時就得靠它。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旅遊達人自己做】App篇:解決旅行大小事必備工具
【旅遊達人自己做】App篇:解決旅行大小事必備工具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