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ChatGPT問世3年,AI取代了誰?一表看贏家與輸家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3月11日07:17 • 發布於 03月11日07:17 • 林士蕙

ChatGPT自2022年問世後,全球許多專家曾悲觀預測人工智慧(AI)會取代許多人類的工作與相關產業。其中,光是AI搜尋可以取代傳統的搜尋,就可能讓不少過往事業基礎穩固的平台遇到颱風。到2025年到底最新狀態如何?贏家與輸家有誰?一位流量專家提出觀察。不過,除了答案令人意外,一些看似輸家的企業也已找到轉型方向。

當AI幫你搜尋答案,95%人不再點擊

怎麼看?根據《TollBit State of the Bots Q4 2024》報告的數據,當人們決定改用AI來搜尋資料,相較於他們以前用傳統搜尋引擎查資料為網站帶來的流量,前後減少了95%!也就是說,不論是Perplexity或者ChatGPT的搜尋功能,當答案用AI整理出來以後,就算有帶連結,人們會繼續往下點擊來源網站的比例只剩5%了。

再加上不需要搜尋,聊天機器人本身訓練時就已包含的基本常識,就能即時提供精確答案,許多人愈來愈少看傳統平台。這確實讓許多以前擁有大量網路用戶與社群的平台人氣大幅衰減,影響比外界想像的更大。到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AI來襲後的輸家與贏家

在2025年,一位美國專精於SEO與網站流量分析的專家維爾納(Elena Verna),便使用專業的流量監看工具SEMRush,分析了長達十年的各類型平台流量增減數據,結果得出在AI浪潮下,目前出現的贏家與輸家,如下表一覽。其中不乏令人意外的答案。

十年來流量下降平台 主要業務 WebMD 健康資訊平台 Quora 知識問答平台 Stack Overflow 開發者社群平台 Chegg 學生資源平台 G2 軟體評價平台 CNET 科技新聞與評論網站 十年來流量持平或成長平台 主要業務 Reddit 社群平台 Wikipedia 線上百科全書 Substack 個人電子報平台 時間區間:2015年1月-2025年2月|資料來源:Elena Verna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平台真的都是因為AI流量受影響?理由為何?面臨危機又提出哪些轉型方案?贏家們又靠什麼度過AI挑戰?以下分別解析。

當AI能教你寫程式,沒人需要碼農交流平台?

首先是2008年成立、曾為全球人氣最高的開發者問答平台——Stack Overflow,每月用戶近億,但自2022年後流量就一去不復返。因為ChatGPT與Copilot等工具都能秒提供程式碼與除錯,加上專為開發者設計的AI助理Cursor大受工程師歡迎,寫程式的人很少再上網翻看社群的解答,自然導致該社群活躍度下降25%。

不過,據外媒報導,Stack Overflow正積極嘗試三種轉型新路徑

第一,推出團體訂閱服務,讓企業或機構付費訂閱該平台的內部資料庫來學習程式。

第二,轉型推出人才招募業務,專門幫企業媒合適合的工程師人才。

第三,2024年推出「Overflow AI」,善用AI自動化技術,協助用戶更快尋找答案與導引資訊。

換句話說,他們已逐漸走出用流量換廣告的傳統模式,以降低AI衝擊。儘管Stack Overflow曾於2023年歷經兩波裁員,但至2024年底,團隊人數反而增加4%。2023年該平台曾虧損高達8400萬美元,而至2024年底,虧損縮小至5700萬美元,開始好轉。

Stack Overflow成立於2008年,曾是全球人氣最高的開發者問答平台。擷取自Stack Overflow網頁
Stack Overflow成立於2008年,曾是全球人氣最高的開發者問答平台。擷取自Stack Overflow網頁

Stack Overflow成立於2008年,曾是全球人氣最高的開發者問答平台。擷取自Stack Overflow網頁

WebMD如何面對「ChatGPT當醫生」?

另一個遭受AI考驗的,是1998年成立的老牌醫療健康資訊網站——WebMD。點進官網,你會發現從「減肥如何計算卡路里」這類基本常識,到專業藥品與保健食品知識,這個網站的內容無所不包,且兼具淺白與專業性。

可惜,流量專家伊蓮娜·維爾納(Elena Verna)分析近十年數據發現,健康資訊平台WebMD的流量近年大幅下降,似乎與ChatGPT等AI模型發表的時間點相符。原來,當AI興起後,許多人傾向直接向ChatGPT詢問養生保健資訊,不再查閱傳統健康資訊平台。

不過,WebMD也已籌劃轉型新策略,從單純的資訊提供者,變身為「服務精準客群的健康教育平台」。
2024年,WebMD收購了非營利健康機構Healthwise,該機構專門為健康保險公司、護理管理公司及醫院開發健康內容與患者教育內容。透過這次收購,WebMD順利接收Healthwise的原有業務,涵蓋美國50%以上的醫院。

同年,WebMD成立新業務部門——「WebMD Ignite」,並於10月推出「Coach方案」。根據官方新聞稿,這項方案提供客製化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互動資訊與多媒體視訊,專門針對個別病人設計。這不僅可幫助護理人員、健康教練減少逐一叮嚀病人的負擔,還可能提升健康管理的成效。

不過,這項轉型方案的成效仍需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WebMD的新方向已明確鎖定「利基市場」,流量將不再像以往那麼重要。

WebMD是1998年成立的老牌醫療健康資訊網站。擷取自WebMD網頁
WebMD是1998年成立的老牌醫療健康資訊網站。擷取自WebMD網頁

WebMD是1998年成立的老牌醫療健康資訊網站。擷取自WebMD網頁

AI生成內容氾濫,Substack反勝出

在AI浪潮下,表現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電子報平台——Substack。這個成立於2017年的平台,讓獨立寫作者不需架設網站,只需5分鐘就能發行自己的電子報,且可設定付費訂閱功能,讓內容有價。

近年來,該平台吸引了一群美國權威媒體人與知識網紅進駐,例如普立茲獎得主葛林沃德(Glenn Greenwald)、美國歷史學家理查森(Heather Cox Richardson)、美食作家羅曼(Alison Roman)等。根據《Forbes》報導,截至2021年8月,Substack擁有超過25萬名付費用戶,其中前10名創作者的年收入合計高達700萬美元。

那麼,在ChatGPT問世、AI生成免費內容氾濫後,Substack是否受到衝擊?根據維爾納提供的流量數據,2025年2月,Substack的流量來到創立以來的新高,僅次於2023年1月的高峰!

這似乎顯示,生成式AI興起後,反而讓人們更想要閱讀高品質、甚至需付費的電子報。對於想獨立創作的內容創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正向訊號——因為Substack的創作者提供個人觀點與深度分析,這正是AI難以取代的價值。

電子報平台Substack讓獨立寫作者不需架設網站,只需5分鐘就能發行自己的電子報。擷取自Substack網頁
電子報平台Substack讓獨立寫作者不需架設網站,只需5分鐘就能發行自己的電子報。擷取自Substack網頁

電子報平台Substack讓獨立寫作者不需架設網站,只需5分鐘就能發行自己的電子報。擷取自Substack網頁

Reddit與維基百科不受ChatGPT衝擊

此外,其他的贏家還包括美國版「PTT」——Reddit,多元蓬勃的社群內容與高黏度的用戶,可能是讓它勝出的關鍵。另外,維基百科(Wikipedia)雖無明顯成長,但流量持平,未受影響。

許多專家已指出,OpenAI、Grok與Perplexity等AI模型,使人們減少拜訪網站,對傳統網站的流量與變現模式造成衝擊。然而,挑戰與機遇並存,如何適應這場變革?或許,以上這些案例能提供值得參考的轉型方向。

美國版「PTT」Reddit擁有多元蓬勃的社群內容與高黏度的用戶。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美國版「PTT」Reddit擁有多元蓬勃的社群內容與高黏度的用戶。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美國版「PTT」Reddit擁有多元蓬勃的社群內容與高黏度的用戶。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