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山大學迷你潛艇 首載2人下水成功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2年07月25日21:29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5日21:30
中山大學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新設空調,首載2人下水成功。(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新設空調,首載2人下水成功。(中山大學提供)

新設空調優化舒適系統 艙內不再像「蒸氣室」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中山大學開發的「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繼完成水下維生系統後,新設空調優化舒適系統,除維持艙內正常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之外,也讓艙內維持人體舒適的溫濕度,並首次由二名操作員入艙,於高雄港下水實測成功。

中山大學智慧操控水下載具平台技術研發學研中心表示,這次與台灣造船合作的實測為期兩天,第一天由操作員入艙,校準航姿後與潛水員共同下潛至高雄港內最深約十米處,定點測試舒適系統。

操作員回憶,去年未增設空調系統前下水實測四十分鐘,艙內溫度最高達卅二度,濕度最高近九十%,「很像在三溫暖的蒸氣室」。這次透過建置空調系統,溫度控制在廿七度,濕度降到約六十%,在水下停留超過一小時也不覺悶熱,大幅改善舒適度。

中山大學水下載具學研中心主任王朝欽強調,這次實測證實維生系統、舒適系統可不間斷運轉。操作員每隔五分鐘就以無線電回報狀況,確保人員安全,並且詳實記錄艙內氧氣、二氧化碳、溫度、濕度、壓力,帶回大量數據,作為日後系統精進的參考。濕度下降也避免觀景窗水氣凝結,更利於水下拍攝記錄和觀察。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所長陳信宏表示,潛艇開發進程設定了各項設計的順序,以推進操縱與運動控制系統為第一優先。而去年確保密閉空間內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循環正常之後,接著著手設計艙內空調系統,透過艙內溫濕度的調控,讓操作人員更舒適。

外接式冷氣打入艙體

中山大學海下所教授、現任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說明,高緯度海域的科研人員入艙下水要預備冬衣禦寒,南台灣位處熱帶海域,雖然海水愈深溫度愈低,潛水到五百米深,水溫會降低到十幾度。這次任務則停留在水深廿米的淺水域活動,球艙內較潮濕悶熱,解決方法就是下水前預先在甲板上以「外接式冷氣」將冷風打入艙體,待人員入艙後再啟動球艙內的空調,以節省船載電源。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