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113會考首日考題全解析:作文再次 「不必訂題」; 社會、數學、國文和寫作,真實情境大量入題

翻轉教育

更新於 05月24日04:06 • 發布於 05月24日04:06 • 趙宥寧
113會考首日考題全解析:作文再次 「不必訂題」; 社會、數學、國文和寫作,真實情境大量入題
113會考首日考題全解析:作文再次 「不必訂題」; 社會、數學、國文和寫作,真實情境大量入題

113年國中教育會考(簡稱會考)於今(19)日登場,全台超過19萬名考生應試,會考首日考科依序為社會、數學、國文及寫作測驗。會考考題持續素養導向,作文再次出現沒有標準題目具體命題的分析寫作,各科題目也有很多從生活和真實情境中出發的素養導向題目。譬如數學考健康餐盤的營養攝取計算;國文也從假新聞現象取材;社會科圖表題過半,電動車等新興社會現象都入題。

會考作文「不必訂題」 六則廣告標語、新聞標題該如何判斷?

113會考作文題目再次「不必訂題」,透過提供六個常見「標題」,請考生分析並寫下觀察與想法。截自國中教育會考網站
113會考作文題目再次「不必訂題」,透過提供六個常見「標題」,請考生分析並寫下觀察與想法。截自國中教育會考網站

113會考作文題目再次「不必訂題」,透過提供六個常見「標題」,請考生分析並寫下觀察與想法。截自國中教育會考網站

今年會考作文再次「不用訂題」,寫作任務一共提供了六個產品文案、社群平台內容、媒體中常見的標題,像是「豪華包糕粽套餐,讓你考試高分過!」、「14天減體脂肪10%,實測有效!」、「打趴五星飯店主廚的蛋糕,竟出自國中生之手!」、「前車這樣做,駕駛崩潰險釀禍!」,並請考生簡要說明自己過往經驗曾看過的標題設計,並說明這些標語的設計方式?設計的影響?以及,反映了哪些社會現象?並請考生結合生活經驗,寫下對這些現象的觀察與想法。

嘉義縣東石國中教師李育靜說明,今年寫作命題相當生活化,寫作任務也具有脈絡化,貼近學生的能力,也符合學生生活經驗,以標題設計提供學生寫作訊息,學生可從文案中連結回想自己曾看過的產品特色、事件現象,思考背後透露的訊息,並寫下自己的觀察與想法。

至於怎麼寫才有機會拿高分?李育靜說,今年的命題相當精準,若考生能清楚思考標題生成的原因,以及寫下自己曾看過哪些產品文案,並進一步分析這些文案設計的敘述方式,以及文案設計是受到什麼影響?為何會吸睛?以及標題背後的訴求,「這類型的寫作,可以讓我們共同期待」。

今年的會考作文已不是第一年以「不必訂題」形式出題,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孟君分析利與弊:每個孩子寫作擅長撰寫文類不同,有些擅長議題論述,有些擅長抒情,若不必訂題的作文,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呈現方式,尊重不同孩子的寫作思路;但對考生來說,必須要有足夠的文字閱讀能力,才能讀懂寫作任務,並進一步在文中闡述、歸納自己的想法。
也有國三會考生向《親子天下》記者分享自己的寫作內容。台北市古亭國中劉同學表示,他在文中先分析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業主為了吸引人,才需要訂出一些過於誇大不實的聳動內容。從正面而論,諧音梗標題經常令他會心一笑,而他也舉了反例,一些媒體會下聳動的新聞標題,看到標題點進去文章前充滿期待,點進去的瞬間卻備感失望。

另一位今年考生楊同學則進一步分析「14天減肥實證有效」的文案。他提到,現代社會對「美」的追求都愈來愈嚴苛,商家為了追求商機與流行,才創造出這些產品,並透過吸睛的廣告標語讓消費者搶著購買。但這些標榜有減肥功效的產品,卻也潛藏健康風險,例如有不肖商人用護髮的成分作為產品原料。

會考國文科解析:白話題逾半 命題生活化、多篇網路文章入題

今年國文科共有42題,其中白話文佔30題、文言文佔12題,題型分布又以測驗學科能力的試題佔過半,素養運用題次之,測驗常用字的形音義、基本語文常識等語文知識試題最少。國文科解題教師表示,整份試卷難易度適中,試題設計以基礎、核心及重要的概念為測驗重點,考生無論使用哪一版本教科書,皆足以因應試題。

有考生一出考場就大嘆「文言文好難!」,甚至反覆閱讀多遍仍讀不懂。高雄市旗山國中國文教師丁美雪表示,雖然今年文言文較去年減少一題、句段也不長,但是採用「斷句」的考法,考生若想得分,得先找到主詞,並透過虛字掌握句型才能順利判讀。

今年國文也出現「互文對讀」題型,新北市江翠國中國文教師陳恬玲說明,題組第38、39題取材自呂祖謙《東萊集》和《左宗棠全集》,談及讀書的方法,考生要判斷甲文是「讀書不會用,等於沒有讀」;乙文則是「讀書需要將自己帶入其中,思考如何運用」,討論如何讀書與活用;另也在題組中出現張惠菁〈冬城〉散文、鍾肇政〈魯冰花〉小說,考驗學生對句段篇章與賞析的學科能力。

國文考題也能很素養、很生活。丁美雪表示,像是第1題以橫式海報「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秋刀魚還是加薪」的圖表,也許考生答題當下會覺得疑惑,但圖文「秋刀魚新售價每條50元」已給足線索,透過這樣的方式包裝秋刀魚漲價的事實,藉以評量學生解讀、轉譯圖文的能力。

或是結合重大議題,例如第29、30題改寫自「地球超載日」網站,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以及如何使地球超載日延後的文本;第33至35題改寫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台灣團隊研究辨識Deep Fake影片深偽技術的正邪之戰開打〉的文章,該題以圖表呈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三者關係,以及「偽造影像的生成」與「偽造影響的辨識」兩者之間的競爭,並請學生判讀正確敘述。

會考數學科解析:「大魔王」出現在非選題 健康餐盤入考題

數學科題數與去年相同,難易度適中且循序漸進。其中,選擇題共25題、非選擇題2題,台北市北投國中數學教師林柏嘉分析,前12題以單一數學知識概念為主,計算量低,多數學生一看就可知道如何切入解題。從第11題開始出現生活情境題,像是第13題考螢幕解析度,當現在螢幕畫素是「1920*1080」,要如何調整才會有相同的長寬比例,考驗學生對相似形的觀念理解。

今年也出現環境議題,例如第14題取材自碳排放,題幹描述搭飛機一趟會有800公斤碳排放量,某人為了要降低碳排放量而改變通勤工具,測驗不等式的觀念;第16題考全球氣溫趨勢,考驗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另也出現多道圖表題,例如第9題測驗不同癌症的存活率、第24、25題組討論成人的理想體重。

不少考生完成數學試題後,紛紛表示「第20題以後難度突然增加」,尤其非選題的題幹敘述長、資訊量大。林柏嘉表示,第20題以後的題目確實相當有挑戰性,他以非選擇題為例,第一題取材於健康飲食餐盤,在題幹敘述中以健康標語說明穀物、蛋白質、蔬菜、水果的份量關係,並配合繪製飲食餐盤圖型大小。第一小題讓學生比較每日應攝取水果與蛋白質份量的大小關係;第二小題則針對若要將健康飲食餐盤設計成長16公分、寬10公分的舉行,其中兩個舉行區塊邊長數字的可能性探討。

第二大題非選題,則取材自同心圓多功能桌,題幹給了一張多功能桌的上視圖,說明此桌子的形狀結構,且可根據空間運用的需求,排列成兩種拼接方式。第一小題具體計算接縫線斷的長度,第二小題則是數學推理,學生需要運用已習得的知識,來判斷這兩種拼接方式的長度關係。

會考社會科解析:圖表題過半 考驗學生圖表轉譯的能力

社會的考試在54道題目中,文字題佔25題,圖表題佔比逾50%達29題,考驗考生資料解讀與圖表轉譯的能力。高雄市路竹高中公民教師師秀玲以第23題為例,該題以2022年8月前四大外籍移工來源的部分資料為素材,學生須根據表中的國籍、性別、產業移工、社福移工與總人口比例等數據,判斷我國外籍移工存在何種現象。

為了完整鋪陳情境符合素養命題,雖然整份試卷文字量與往年相當,但部分題幹稍長,取材也與生活連結。像是第24題以高速公路回數票為素材,即使學生未經歷回數票的年代,但仍可透過甲、乙網友的對話訊息,判斷高速公路回數票的說明與收費方式的變革。

社會科試題也與時事新聞連結,著重學科知識的實用性。例如第46至48題,以去年政府修法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爲「微型電動二輪車」、管理車牌、強制納保等措施,需要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判斷民眾喜愛電動二輪車的原因,以及違法時的法律責任為何。試題也結合對社會公共議題與永續環境的關懷,例如第26題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素材,請學生運用水文概念判讀圖表。

另也出現地理、歷史、公民三科跨學科題組,像是第51題以美國眾議院從2000年、2010年、2020年各州席次變化的資料為素材,說明台灣現行立法委員選舉也採用類似的方式,學生需要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判斷台灣各行政區的人口分布狀況與立委席次分配的關係為何。

整體而言,社會科試題難易度編排由淺至深,測驗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成果。至於全卷的「難題」?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教師陳莉婷認為是第43題。她說,該題提供台灣四個主要港口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之間,每十年的輸出額總和,學生需要先掌握時間軸,釐清是日治時代,並判斷圖表中四個港口對外國、日本的輸出金額變化,推論當時各個港口的輸出額比重及變化,且需要比較不同港口的時代背景,可能是受到什麼政策影響,頗具鑑別度。

宮廟活動、街頭陳抗集中週末 教育部:已與地方政府溝通「考生權益優先」

今天第一天考試,據全國試務會統計,今日違規行為以提早翻閱試題、隨身攜帶非應試用品、非應試用品鈴響為最大宗。而在考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名考生以「手痛」為由提早離開試場,後續將以經制止後強行出場的違規條款進行處置;考國文途中,有考生多次注視監考教師,事後該名教師發現考生疑似窺視前方同學的答案卡,後續將送至全國試務會中查證處理。

明天(19日)是國中會考最後一天,依序考自然、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近來各縣市週末偶有宮廟活動,也有民眾上街陳抗,就怕活動過程中的聲響干擾考生作答思緒。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目前掌握共有七縣市有類似活動,近日已與地方政府溝通,宮廟活動會以考生權益為優先,將盡力克服聲響,包含不放鞭炮。另經了解,陳抗路徑未經過考場,地方政府也都有所掌握。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則呼籲,民主社會有集會遊行的基本權利,但仍呼籲主辦單位應考慮考生權益,務必降低考場周邊的所有干擾,維護考試的公平性。

(責任編輯:秦嘉彌)

113會考重要日期(含成績公布及放榜日期):

113會考重要時程 113年05月22日 各就學區優先免試入學開始辦理 113年06月07日 寄發會考成績單並開放網路查詢 113年06月18日 各就學區優先免試入學放榜、報到截止日 113年06月19日 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學科測驗報名 113年06月21日 各就學區免試入學公告實際招生名額、個人志願選填 113年06月23日 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學科測驗 113年06月27日 各就學區個人序位查詢、 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志願選填截止 113年07月02日 各就學區高中免試入學、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報名截止 113年07月09日 各就學區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放榜 詳情請見: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及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與專科學校五年制適性入學重要日程表

加入翻轉教育LINE好友看好文

延伸閱讀:

113會考落幕!6月7日公布成績,英語科重文圖轉換,讀懂反諷才能拿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Cliff夏
    升個學搞的那麼複雜哈?給教育部送個花圈“脫褲子放屁”!
    05月29日14: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