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災難醫療隊戰術腰包 醫護空出雙手加速救護

大愛新聞

發布於 06月19日11:21

2018年0206地震,是所有花蓮人難忘的記憶,這一年花蓮縣衛生局成立災難醫療隊DMAT,這是台灣第二支隸屬公部門的災難醫療隊,甚至地方衛生所都納入成員,希望在地形狹長的花蓮,萬一發生災害時,用最快速度搶救生命。 7年多來,團隊經歷大小災難以及持續的演習訓練,今年參加2025WADEM世界災難與緊急醫療年會,以急救科技與精實管理為題,發表11篇論文海報,其中戰術腰包,能夠讓醫護人員空出雙手救人,還能迅速補給前線醫材需求,獲得國際肯定,拿下榮譽獎,為台灣爭光。

「酒精 紗布 好,還有東西有少 。」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副護理長蕭琦諭,正在清點醫療備品。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副護理長 蕭琦諭:「因為大家都不喜歡,我要去處理病人的時候, 結果我沒有東西可以用, 其實在緊急狀況下 ,沒有東西用 大家很急 ,情緒就來 就會亂喊, 對 所以事前準備其實滿重要的。」

蕭琦諭是花蓮災難醫療隊的成員,2018年0206花蓮地震後,她義無反顧投入熱情所在的領域。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副護理長 蕭琦諭:「覺得說 終於有一個好像可以,讓我可以去展現熱情, 又好像說可以有組織(地),學習到東西的地方。」

921大地震是敲醒全台對無常災難的警鐘,0206花蓮地震則是讓花蓮人決定自救救人的起點,2018年花蓮災難醫療隊 正式成立。

花蓮縣衛生局長 朱家祥:「花蓮是以衛生局主導, 把全縣內的所有的,急救責任醫院整合在一起, 在最近這幾年 把衛生所加進來, 任何地方發生災難的時候, 衛生所可以成為快速地先遣部隊。」

以往的急救醫材放在行李箱裡,醫護人員進行檢傷分類、初步治療、轉診等程序時,尋找相關工具費時不方便。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副護理長 蕭琦諭:「不可能所有病人都圍在你旁邊, 所以你一定是要跑過去,那個行李箱 拿你需要的東西,過來做處理 或者是再跑去那裡,拿什麼東西過來, 光是我們自己在演練的時候, 這樣就會覺得說 滿耗費時間, 而且我找不到東西。」

團隊自行設計 戰術腰包,把不同任務需要的醫材,做成可替換的腰包。

花蓮災難醫療隊顧問 賴佩芳:「如果我是在治療病人那一區, 那我可能身上就會背著這些 ,然後從裡面去拿出 ,我所需要的這些 ,其他東西都很多 但我沒有彈繃了, 我不會回頭去跟他說再給我彈繃, 不會 我會整包拿給他, 他就換一個完整的給我, (一個完整的新的包包) 對。」

7年多來,花蓮歷經不少災難,大家痛定思痛,面對問題,打破習慣,改變思維模式。

花蓮災難醫療隊顧問 賴佩芳:「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但這些絕對都是來自於,我們在(災難)現場, 跟在演習的過程裡面 發現的問題, 然後想出來的辦法。」

花蓮災難醫療隊第一次出國比賽,參加日本東京2025WADEM 世界災難與緊急醫療年會, 以急救科技與精實管理為題,發表論文海報,獲得國際肯定,是台灣唯一得獎的隊伍。

花蓮災難醫療隊顧問 賴佩芳:「這次得獎的這一篇,講的 正好是後勤的部分, 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人,(救護員)在後勤這一塊, 應該都有相同的困擾, 充滿了各種溝通上的障礙, 然後還有費時費力。」

衛福部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組長 黃詠評:「第一次投稿 然後就得獎, 對我們說一定都滿開心的, 有這個榮耀在。」

針對各個面向,團隊發表了11篇論文,希望對世界有所幫助。

衛福部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總召 張齡方:「我也不是一個很會念書的人, 但現在就是你看, 我被帶去WADEM投稿, 我開始去準備講課, 對我來說 是滿讓我想不到的, 然後我對這些事情原來是有興趣的。」

氣候變遷,災難頻繁,不少國外學者來花蓮參訪取經。

花蓮縣衛生局長 朱家祥:「我是非常支持他們,所有的想法跟創新的作為, 如果做成功拍拍手 做不成沒關係, 檢討一下為何不成, 說不定又是下一次成功的,那一個過程。」

沒有人希望災難發生,但做好準備,讓受災的鄉親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是災難醫療隊時時放在心上的使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