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公布令人咋舌的對等關稅政策,隨即又與個別國家展開貿易談判,暫時沖淡市場悲觀情緒。法人認為,目前不確定性因素仍未消除,關稅已對亞洲經濟構成影響,區內經濟及投資趨勢正在重塑,其中中國、日本市場有望憑藉內需,一舉成為亞洲區內贏家。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王陶沙指出,無論各國關稅政策談判結果如何,關稅政策預期將全球劃分為冷熱兩區。在熱的一端,美國政府向全球實施關稅,關稅對於通膨的影響仍然未明;基於美國的貿易赤字及財政赤字合計共占GDP約11%的情況下,貨幣將成為主要解決工具,但要削弱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相信仍需要一段長時間。
至於美國以外地區則為冷的一端,因為關稅抑制需求,使得歐洲及亞洲出口商面臨產能過剩疑慮,進而出現通縮,同時要面對美國製造業回流等長期風險,從美元投資者角度來看,美元弱勢及通膨壓力,將不利風險性資產。
中國股市仍有上升空間
與此同時,產業關稅和區域關稅的差異,將對亞洲經濟產生不同影響。王陶沙表示,企業正在適應新關稅制度,以致亞洲區內供應鏈出現更廣泛的重組,而且亞洲多國已經逐步將經濟重心轉向內需,投資資金也開始流向可受惠於內需的個別亞洲市場及企業,反映關稅正重塑亞洲經濟及投資趨勢。
其中,中國今年經濟前景很大程度取決於刺激經濟政策力道,穩定經濟成長政策持續出台,有助提振內需,使中國經濟踏上復甦軌道,部分企業獲利已見改善,帶動中概股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
王陶沙指出,中國股市與內地消費市場緊密連結,與出口相關度較低,因此受到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影響程度也相對較低,未來有望受惠更多刺激措施,股市仍有上升空間。
日本出口商難免關稅影響 但也有機會受惠
日本方面,受惠於企業薪資調漲可望帶動內需,日本市場同樣越見吸引。儘管日本屬於出口型經濟體,受到關稅影響無可避免,但近年日本出現數十年來首次資薪上升,正促使日本消費者改變長期消費習慣。
王陶沙分析,在重塑消費的影響下,有望嘉惠收入主要來自當地的日本中型股及銀行股。然而,日本出口股也不容忽視,因為部分中國廠商轉向內需,為日本等地出口商帶來機會,一旦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溫,日本出口股的市占也有機會增加。
亞洲市場不同的投資機遇
整體而言,王陶沙認為產業關稅及區域關稅將對整個亞洲區產生不對稱的影響,而且在外部關稅因素和內部內需消費因素互為影響下,為亞洲市場帶來不同的投資機遇。(推薦閱讀)中東戰火恐將打亂聯準會政策步調,川普疾呼的降息何時才能實現?
王陶沙說,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稅差異,促使不少生產商採取「中國+1」政策,致使供應鏈多元化與再次重組,進一步將能重塑亞洲經濟。隨著內需消費成為亞洲區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受惠內需增長的中國及日本兩大市場,更有望成為今年亞洲市場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