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台積電股票可以買嗎?我該在季報出爐前入場買股,等待獲利嗎?讓華爾街傳奇分析師教你如何《精準選股》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2022年06月07日10:53 • 發布於 2022年06月07日07:18 • 馬克.馬哈尼


圖片來源:pexels

這些年來,我最不喜歡投資人提出的問題是:「我該在季報出爐前買某某股票嗎?」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問題,尤其是對以科技股為主的基金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要想辦法對基金的投資組合做最好的波動和風險管理。而且對於想要完整布局一檔股票,但又不想一次買足,或是以理想的價值估計為基準來尋找進場點的基金經理人來說,這些是很合理的問題。

但我往往發現這個問題真正的意思是:「我該在季報公布前買進某某股票,等它上漲,然後馬上獲利了結嗎?」我不喜歡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在季報公布前後進出並獲利,通常是根據預期,而不是根據基本面所做的判斷。

你必須合理而且正確預估季報的結果會低於、符合或是超越華爾街的預測;另外你還要合理而且正確的判斷分析師對那一季的獲利預期是什麼,「超越」預期是否足以讓股價上漲。

第二,短期股價波動很少和公司基本面的實質改變有關。

就算股價是在公司實質基本面改變的時候波動,例如當季每股盈餘改變,股價通常也會和基本面脫鉤。即使季報顯示基本面疲弱,股價也可能會上漲,季報顯示基本面強勁,股價也可能下跌。因此,把重點放在這些事情上,你可能會看不到大局,而且錯失重大的投資機會。

第三,尤其是對散戶來說,當你押注在單季的財報結果上,你是在用比別人少的數據在下注。

專業的機構投資基金公司通常會花錢取得諸如信用卡資料、協力廠商網站流量資料、用戶調查以及專家網路等資源,而這些都是散戶幾乎永遠負擔不起的資源。基金公司會比散戶更清楚某些公司的財報結果,以及市場的期望。

第四,「預測季報公布後股價的漲跌」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

我還記得我認識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避險基金分析師說:「就算你事先告訴我財報和財測結果,我還是不會知道股價對財報產生什麼反應。」基於以上的原因,我要給散戶一個簡單的建議:不要在季報公布前後殺進殺出。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因為股價短期劇烈的波動而分心。

我非常了解「根據季報預測而交易」是多麼誘人的一件事。正確猜測蘋果、特斯拉或派樂騰公布季報後的表現,並且在24小時內獲利10%,能讓人立即得到財務滿足感,但也有可能造成立即的損失。同樣的,這麼做也可能會錯失重大的投資機會。

那麼季報重要嗎?當然重要。

我知道一年四次的季報和一次的年報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就是100%的相關性。但光是一季的財報很少能完全證實或反駁某個投資觀點。

身為給予某一檔股票「買進」建議的分析師,我希望一年四次季報中有三次能證實我的「多頭」觀點。我希望這三次季報中,顧客指標、營收和獲利表現,至少會和我以及華爾街的預期一致。而對於預測錯誤、不如預期,或是令人失望的財報結果,我的工作是評估這次財報是暫時的情況,還是會永遠改變我的「長期持有」觀點。

公司的營收不如預期,是因為產品延後一季推出(以Adobe或Snap這樣的軟體或應用程式公司來說),還是因為假期(例如復活節)旅行的行程,導致計算營收的期間改變,但華爾街的分析師並沒有考量到這一點?以我追蹤將近25年Priceline和Expedia等網路旅行社來說,後者發生的次數非常頻繁。

長期下來,我發現雖然季報公布前的波動性通常偏高,但幾乎總是高於公司財務展望裡基本面的改變。就算公司因為獲利不如預期而重挫10%,長期的預期也不會減少10%。股價的波動幾乎總是比基本面波動來得大,這就創造「被錯殺的優質股」(dislocated high-quality, DHQ)進場機會。

這個教訓的重點是:季報很難預測,跟著季報起舞可能會被誤導。專注於長期、別管短期的股價波動。很多很好的理財書籍都會建議你不要殺進殺出,要長期投資,這也是我的建議。我只是把這個建議變得更有畫面、更容易記住,而且說實話,更有助於採取行動,因為我很清楚這種跟著季報殺進殺出的需求有多強。

【書籍資訊】
《精準選股》


出版日期:2022.05.31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