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歐盟外長:不承認台灣國家地位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05月19日02:26 • 發布於 05月19日02:26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歐盟最高外交官波瑞爾呼籲歐洲巡邏台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歐盟最高外交官波瑞爾表示,「我們的既定立場是,我們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樣做。」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520就職典禮前夕,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接受外媒訪問時,被問及對於台海情勢的看法,波瑞爾直言,歐盟一貫立場是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但可與台灣保持友好關係。

波瑞爾於5月12日至16日訪問加州矽谷,期間還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會面,在行程中他也接受了《外交政策》的訪問,談及台灣議題、歐美關係、中歐關係及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波瑞爾在採訪中透露,他不會參加下個月的歐洲議會選舉,意味波瑞爾即將卸任。

在訪問過程中,波瑞爾被問及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時,他回應歐盟必須排除任何軍事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一貫的立場是,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未來也不會這麼做。『一個中國』意味著不會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

但波瑞爾也補充稱,即使在不承認台灣國家地位的情況下,也將會與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關係。「我們也呼籲每個人都明白了解,這個問題(台灣)沒有軍事解決的方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剛結束訪歐行程,而波瑞爾認為習近平此行目的並不單純。他表示,「中國一直試圖在歐盟製造分裂,試圖拉近與歐盟東部的距離。」

他指出,匈牙利和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為了吸引中國投資,與其建立比其它國家更緊密的關係。但是在法國,雖然習近平也受到了很好的接待,但「每個人都知道在電動汽車生產競爭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波瑞爾表示,「在談到中國產能過剩時,我們談論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一個是產能過剩,另一個是中國經濟的內部失衡。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失衡,這使得內部需求相對於生產能力而言很弱,過剩的產能必須被轉移或出口。」他認為,中國正在做的是向世界其它國家輸出其內部失衡。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加徵關稅。

美國總統拜登近來宣布對中國進口新能源等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包括電動車、電池、晶片和醫療產品等7類產品,波瑞爾表示如果歐盟不追隨美國徵收高關稅,那麼這些中國電動汽車會流向歐洲。目前,歐盟如何應對美國大幅提高關稅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波瑞爾表示,在對抗中國威脅方面,歐洲與美國是「同盟」,但雙方有著不同利益。他進一步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互相對抗,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顯然有著不同的利益」,「我們與華盛頓的距離永遠比與北京的距離更近。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在所有問題上都百分之百一致。」。

波瑞爾呼籲美國政府,在制定針對中國的技術和貿易的政策上,應該與歐盟協調一致行動,他指出,美國之前在事先未與歐盟進行任何協商、通告和討論的情況下,提出並通過《降低通膨法》;近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關稅的舉動,也是在沒有與歐盟進行任何協調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他認為在美中歐「這個三角關係中,副作用是重要的,我不認為歐洲人應該成為中美對抗中的犧牲品或妥協的一方。至少,這是我們應該努力避免的」。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