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不再只是科技圈的流行語,而是真實滲透進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最新調查,全台已有46%網友曾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其中9%的用戶每天至少使用一次,顯示AI正在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根據《台灣生成式AI行為與意向調查》顯示,生成式AI的使用者比例相較去年成長一成,尤其是18至25歲年輕族群,使用比例高達69%,為各年齡層之冠。資策會指出,隨著企業開始導入AI工具、教育與娛樂內容持續推波助瀾,AI正逐漸走入工作與生活。
MIC分析,從付費行為來看,目前仍有68%使用者未曾付費,但有17%用戶願意自掏腰包,其中26-35歲族群的付費比例最高達23%,可見年輕上班族對AI的實用性與競爭力已有高度認同。在使用頻率上,9%為「重度用戶」每天使用一次以上,另有28%每週使用,最多人落在每月使用一次以上(33%)。這顯示AI工具雖尚未全面滲透日常,但已逐步建立穩定用戶群。
AI用戶在玩什麼? 主要產出文字或圖像
至於使用AI做什麼?根據調查,最多人用來生成文字內容(78%)與圖像(51%),影音與程式碼分別為27%與25%。值得注意的是,18-35歲族群在生成程式碼上的比例超過三成,顯示AI在工程、創作領域的滲透已相當明顯;而46-65歲族群則較常使用AI生成影音內容,可能與長輩族群使用社群媒體或製作影片需求有關。(推薦閱讀)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賴清德不滿意度暴增8.3個百分點 游盈隆示警:這群人空前集結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柳育林分析,目前生成式AI工具仍以內容創作為主力用途,應用高頻者多集中在數位產製等產業。雖然普及率仍在推廣階段,但隨著企業導入、AI終端設備普及,未來勢必更深度融入日常與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