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不止台南有地獄展,新加坡還有地獄博物館!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10月12日07:52 • 發布於 2022年09月29日10:20 • LIN TSAI LIN/文旅觀察
不止台南有地獄展,新加坡還有地獄博物館!
不止台南有地獄展,新加坡還有地獄博物館!

華人信仰中的「鬼月」前腳結束,西方的「鬼節」萬聖活動已後腳跟上,蓄勢待發。文旅業者以習俗與傳統、未知與禁忌做為「商機」,早已行之多年。

今天要為讀者介紹的新加坡文旅景點,同樣聚焦「死後」,充滿忌諱話題的 B 面。特別的是,它不是訴諸感官、虛張聲勢的鬼屋企劃,反而是以知識為探照燈,一步一步、循序漸進,讓你逼近過往不敢直視的世界,實際走完一遭,「後勁」更強,成為源自日常卻最不尋常的沉浸體驗。

它就是新加坡首創,世界第一個聚焦「死後」主題的「地獄博物館」。

(提醒:下方圖片可能有些人會感到忌諱)

2021 年 10 月開幕的「地獄博物館」,受疫情影響,有大半年的時間無法接納國外觀光客,直到今(2022)年 4 月新加坡邊境全面開放,漸漸受到注目,至今已在 Google 評論上默默累積 500 多筆評論,並達到 4.9(滿分 5)的高評價。

說「地獄博物館」是全新景點,並不完全正確。座落在本地知名地標、自 1937 年就存在的「虎豹別墅」(Haw Par Villa)內,「地獄博物館」整合了既有景點如十殿閻羅、佛道教雕像、因果報應鏡等,加上全新打造的四大室內展區,組成十站式內容。

為了讓遊客更全面掌握展覽精髓,還提供一日三場次的免費導覽,由專人帶您理解地獄。報團參觀還有個好處,就是人多好壯膽(這不純粹是筆者的玩笑話,往下閱讀您就會明白……)

15 年限制」:你的墳墓不是你的墳墓?

導覽的首站,是藉由一支 8 分鐘的影片,將世界各大宗教分成「線性時間觀」與「輪迴時間觀」兩大陣營;文字展覽的部分,則因應這兩大觀點,以左右兩面牆各自闡述不同的時間觀,如何衍生出各自對死後世界的理解與想像。

高格局的視野作為開篇後,緊接著,隨展覽動線一個轉彎,映入眼簾的是華人社會中,再熟悉不過的畫面——中元節普渡拜拜的供桌;也由此揭開這個展區的核心主旨:透過復刻來自日常的經驗、集體回憶,了解生者如何與亡者互動?我們如何與死亡一起生活?

在中元節供桌的旁邊,還有墨西哥亡靈節的祭祀台,導覽員讓大家比較一下兩者有何異同。

墨西哥亡靈節的祭祀台(左)與華人中元節時的供桌(右),異中有同,皆有鮮花、水果和薰香。圖/Haw Par Villa 臉書專頁

在進入下一個房間時,大夥兒的腳步忽然停了下來,原來,不大的展區內,地板正中間位置的玻璃櫥窗下,是一具實際大小的棺材。即使導覽人員解釋這是展示用、空空如也的棺木,大家還是出於本能地站得遠遠的。

透過這個棺木櫥窗,帶出的是關於新加坡本地的殯葬方式。土地資源稀缺的新加坡,從1988 年開始實行新的土葬管理規範,所有墳墓之埋葬期限僅有15 年,超過15 年者將強制起掘,並且,這項規定溯及既往!

「空出來的位子,會立刻住進新『住客』嗎?」「信奉伊斯蘭教、只能接受土葬的亡者,被挖掘出來之後能去哪?」平常沒去想或不敢想的疑問,此時終於有機會一吐而出。

透過導覽員的回答與牆面上的圖文說明,了解到起掘後之空墓位,須停休 3 年才能再接受下葬。起掘後,因信仰緣故需要繼續土葬的骨骸,將統一移到新加坡目前最大也是唯一的國營墓地「蔡厝港墳場」,受限於土地資源稀缺,這次的再葬,有主者須 8 具骨骸葬於同一墓穴,無主者則 16 具同葬一穴。

Void Deck社區公共空間,同時也是靈堂?

走向戶外展區。首先看到高度還原的新加坡閩南式傳統墳墓,導覽員一一解說小至墓碑文字,大至墳墓的朝向方位,其中具有的寓意。接著,又是一處新加坡生活經驗的共鳴場景:新加坡組屋樓下常見的靈堂佈置。

在新加坡,超過 8 成的民眾住在政府規劃的組屋(HDB),而組屋一樓的部分,通常會做成一個四面無牆的公共空間,當地人稱為 Void Deck。Void Deck 其實一點都不Void(意即空的、閒置的),這裡既是民眾白天聊天、晚上跳廣場舞的好去處,也是辦喪事設靈堂的地方——這種複合功能、輪番交替的使用方式,對在中國、臺灣都住過的筆者來說,一開始頗為衝擊,但在新加坡住久了,越來越覺得有其智慧。

一來可以高效率地利用空間,二來是方便慰問喪家,因為組屋的位置通常比私人公寓更靠近地鐵,方便可達,同時配有對外開放的停車場。此外,筆者觀察到,喪事結束後的隔天,鄰居們隨即恢復平日習慣,在此跳舞的跳舞、聊天的聊天,似乎正是因為日常與死亡如此近距離的存在,讓更多人用平常心看待終將到來的生命風景。

「地獄博物館」室外展區。靈堂用的頭像為多位人物的電腦合成影像。圖/Haw Par Villa 臉書專頁

「地獄博物館」的最後一區,讓許多在場的新加坡中年人記憶猶新——原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景點都是免費開放的,所以不少人小時候曾跟著父母到過這裡,邊參觀邊被恐嚇:要是生前做某某壞事,死後就會遭受在這裡看到的某某懲罰。

但這裡不只是警示教化的功能而已,仔細閱讀導覽文字,將更明白這裡反映的是華人社會中,佛、道、印度教、儒家思想幾世紀來的相互交融,如何共建出一個豐富、具有層次的死後世界。

承擔古蹟活化任務,努力吸引非華人遊客

作為世界第一個聚焦死亡與死後世界主題的常設博物館,「地獄博物館」成功之處,是盡可能從日常視角切入,既不裝神弄鬼,也非輕描淡寫,而是透過還原真實場景、紮根詳細文化考證,並提供梳理清晰的文字/現場專人解說,讓參觀者能深度掌握知識性的內容,同時帶走具有衝擊感的體驗。

除了博物館的身份,更須留意的是,「地獄博物館」還承擔了另一個重要功能:它位處至今有 85 年歷史的「虎豹別墅」,是「虎豹別墅」古蹟活化三部曲的第一炮!

相較「虎豹別墅」濃厚的中華文化色彩、極度強調因果報應、道德教化,「地獄博物館」必須提供一個讓非華人也會想來的切口,於是乎,展覽一開場的定調,即拔高到世界各大宗教的時間觀;展覽中,也經由對比手法,一探墨西哥亡靈節與華人中元節。

帶有強烈中華文化色彩、重視道德教化與倫理思想的虎豹別墅。圖/作者 攝影

從許多小地方,還可見其深入年輕市場的野心:所有導覽的書面文字、現場解說皆以英語優先,符合本地華族年輕人實際的語言習慣,同時網羅國際觀光客。宣傳物的美學品味上,既延續「虎豹別墅」過去年代特有的濃墨重彩,又轉化為時下流行的惡趣味加小清新。

當然,即將滿周歲的「地獄博物館」,仍有可強化之處,如二銷部分,目前專屬的 IP 產品只有馬克杯、貼紙、鑰匙環等品項,設計感不強,話題性也不高,購買人群並不多。而展覽空間受限,雖藉由場次登記控管入場人數,確保參觀品質,但未來如何在規模與品質中取得平衡,值得研議。

【延伸閱讀】

●你的歡笑聲,是牠們的地獄──四面環海的台灣,水族館從來不是「必要之惡」
●留學英國、貢獻金門,博物館館長郭怡汝:「美的事物過目即忘,黑暗歷史卻能帶來思想衝撞」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