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葉琳喬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美譽,年產值可達6,000億元,然而卻有高達1,300億元的蔬果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因病蟲害或保存不當腐壞報廢。關心糧食議題的科技人柯志諭,希望能在友善環境的前提下,提高作物的良率,因而與團隊研發出天然的碳晶球製劑,幫助農民抑制蔬果病害,又能延長保鮮期,減少浪費。
時光倒回到10幾年前,還在實驗室的柯志諭,怎麼也不會想到,手中研究的碳材料,將引領自己走入農場,為蔬果穿上科技防護衣,一步步打造無農藥智慧農業,影響台灣蔬果業。柯志諭當時就相當關注環保議題,材料研究的方向也與環境友善相關,尤其專精在碳材應用。2018年他創立「恰口科研」,以竹炭吸管為主打,卻因不熟悉市場,銷售未見起色。眼見創業之火就要熄滅之際,一對來自台南楠西的青農夫婦找上他,開啟了碳材與農業相遇的契機。
充分應用碳材特色
開啟農業科技新窗
「農業科技以往大多以硬體設備為主,原來材料研究也可以協助農業創新。」柯志諭說,就如大家熟知活性碳可過濾雜質,碳材具有吸附的特性,於是青農詢問是否可開發保鮮技術,利用碳材吸收會影響水果熟化的乙烯,來協助延長芒果產期。
和之前盲目開發不同,這次柯志諭明確掌握需求,卻在真正進行田野調查之後,才發現農友的痛點並不只是保鮮問題。
「極端氣候導致農作物病害嚴重,農產品良率低,農民不得不使用大量化學農藥,造成了環境與農業生產的負面循環,不但影響自身健康,也讓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若要完全解決痛點,就要雙管齊下,在生長期提供作物防護,在採收期提供保鮮機能。」
柯志諭說,其實農民利用複方植物精油進行病蟲害防治已行之有年,然而精油容易揮發,防治效果受限。因此,他以碳材為基礎,利用微米大小的碳晶球做為複方精油的載體,噴灑於蔬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一方面防止真菌孢子附著,讓精油停留更久以延長殺菌;二來碳晶球的吸附特性,則可以吸收乙烯,延長蔬果保鮮期。
恰口科研使用天然原料及碳晶球專利技術,開發植物保護相關製劑。
PHOTO CREDIT: 恰口科研提供
「目前蔬果保鮮多半依靠冷鏈設備,然而建置費用高昂,不見得每位農民都能負擔,且在轉運時也有冷鏈中斷的情形,無法全程低溫保存。」柯志諭說,相較之下,碳晶球低成本高效率的保鮮方法,讓蔬果能在運輸中保有價值,不會浪費,更重要的是,由於製劑成分天然無毒,所以不須靜置等待藥劑代謝,噴灑後隨時可販售。
3年無償驗證成果
狂寫計畫籌措經費
為了驗證碳晶球的效益,柯志諭與這對農友合作,從3棵芒果樹開始實驗,確認有改善後,再擴大到1分地、1甲地;從2020到2022年,配合芒果1年1收的產期,整整3年才開發完成。期間,楠西果樹產銷班第50班種植芭樂、蜜棗、火龍果等不同種類水果的班員也陸續加入,實驗面積達到近5甲之多。3年期間,碳晶球製劑無償供農友試用,公司沒有任何收入。白天,柯志諭跟著農友進入田間,了解施作狀況;晚上,他則利用手中的數據埋首寫企劃案,想辦法申請政府補助和獎項,甚至投入自己的存款,只為了能有更多經費,讓實驗能持續下去。
「那個過程是很漫長的。」柯志諭說,雖然知道努力的方向是對的,但田間的變數很多,每種農作物的病害也不同,都要花時間尋找最佳的稀釋方式與解決方案,成功與否都是未知數;同樣的,申請補助或獎項也不見得次次如意,所以心裡總是忐忑,也不確定自己能否撐到最後。
柯志諭(右)期望能將碳晶球製劑推廣至全球各地其他市場,為永續農業盡一點心力。
PHOTO CREDIT: 恰口科研提供
口碑效應發酵
期待拓展國外市場
所幸最後確認方法可行,柯志諭將實驗成果提供給農業改良場、其他產銷班與相關研究單位,口碑效應開始發酵,包括台中的高接梨跟水蜜桃、高雄的蜜棗和酪梨等農友都來請益。果農也陸續回饋成效,除了碳晶球製劑成功取代部分化學農藥,還讓農作物良率提升至90%以上,也將運輸過程中的耗損降至5%以下。
恰口科研協助大湖草莓青農抑制不斷蔓延的病害(上),不但救援成功,還大幅延長採收天數(下)。
PHOTO CREDIT: 恰口科研提供
去年,柯志諭更挑戰無毒種植水果中最嬌貴的草莓,從育苗期便使用碳晶球製劑,成功使90%~95%植株避開了萎凋病及蟲害,結出碩大的果實。眼看目標逐漸有了成績,他也開始規劃,拓展國外市場。柯志諭說,比起賺錢,最開心的是聽到「你們的東西很有用」這句話。即便改變農民的耕作習慣不容易,他仍期望將非化學農藥的技術帶到全世界,為無毒智慧永續農業開拓全新的可能。
柯志諭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研究所碩士,長期鑽研碳材應用。2018年創辦「恰口科研」,曾獲「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社會創新實踐平台計畫團體組傑出獎、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IMV科技創新獎金「企業組農林創新類」第一名等肯定。
想閱讀更多:TLife 網站 立即點閱
【延伸閱讀】
>>安平夕照、東大赤門銀杏林,林曼麗將刻畫於腦海的美好原風景,推動藝術與文化,讓台灣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臉
>>「台灣柑橘之父」呂明雄,80歲全台農園走透透,台灣的柑橘是他最牽掛的「孩子」
>>定義「漆作」意義,提升與建立產業價值,陳協建讓台灣的漆作被國際看見
>>為身障者打造夢想出口,潘瑋杰組球隊、組協會、辦比賽,讓人人都可以打棒球!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