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上銀(2049)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首季稅後淨利4.83億元,季增46%,年增22%,每股盈餘1.36元。董事長卓文恒指出,4月2日前對今年正向看待,但因關稅及匯率、俄烏戰爭及印巴衝突,外在環境變化下,今年成長性難以預估,但以4月接單來看算不錯是正向,整體訂單能見度2-2.5個月,因上銀新產品上有斬獲,盼這塊能讓上銀今年營收比去年更好。卓文恒指出,對等關稅和匯率等因素多變,外在大環境變化快速,未來變數較多,對等關稅暫緩後變化待觀察。但以今年前4月接單狀況來看正向,訂單能見度在2-2.5個月,客戶對於庫存相對保守,有需求才會下單,上銀持續加班彈性應變,去化既有訂單。
針對關稅部分,卓文恒指出,北美市場業績占上銀整體業績比重僅5%,關稅變數對集團直接影響有限,但因機械產業銷往美國受到影響,零組件也會衝擊到,目前看來沒發生、但未來是否出現有待觀察。
針對匯率部分,卓文恒指出,上銀長期以來的原料採購來源非常多元,除台灣本地,還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地,也採用多種幣別進行交易。例如對韓國的原料採購與出口多數以美元計價;歐洲市場以歐元交易,日本則使用日圓,這種「幣別對應採購」的方式,讓上銀在出口與進口之間形成匯率價差的對沖機制,可以有效降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卓文恒表示,當台幣升值時,上銀會增加使用外幣計價的原料採購,相對成本較低,提升競爭力;若台幣貶值,則可優先採購台灣本地原料,達到靈活調整、風險分散的目的。
法人提出上銀在機器人佈局上,卓文恒指出,晶圓機器人和移載系統等占比已從去年第四季的7%提升至今年第一季的9%,半導體晶圓廠在全球布局,帶動上銀相關晶圓機器人和移載系統等半導體設備應用需求,今年可望成長,而交叉滾柱軸承等新產品則表現佳。
卓文恒進一步表示,在物流產業用人工智慧(AI)專業機器人部分,合作的物流產業廠商5月有來拜訪,預估今年底可小批量訂單,上銀集團持續布局焊接、農用等AI專用型機器人市場,未來3年AI專用型機器人實際量產進度會逐步顯現。
在人形機器人關鍵模組,卓文恒說,產品送樣測試中,下一階段依據客戶開出的實際需要,預期2026年有機會呈現倍增,主要是後端汽車廠及工廠需求。
卓文恒指出,今年資本支出預估較過去幾年少些,上銀一年資本支出約30億元,累計近3年達100億元,除日本場外,台灣工業區兩個廠房今年使用執照會完成,準備搬遷至雲林、大埔美,至於義大利今年10月才會完成。
針對中國競爭對手在線性滑軌和滾珠螺桿布局,卓文恒分析,中國廠商從7-8年前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對價格敏感度高,但上銀集團還是在這塊的第一品牌,表示產品不管品質或開發上都很有競爭力。
上銀第一季營收58.39億元,季減8%,因春節假期影響,年增6%,毛利率29.8%,季增0.3個百分點,年增10個百分比,營業利益4.19億元,季增32%,年增5%,業外收入1.81億元,其中匯兌收益達1.74億元挹注,致使稅前淨利6億元,季增111%,年增24%,稅後淨利4.83億元,季增46%,年增22%,每股盈餘1.36元,較上季及去年同期0.93元及1.12元成長。
第一季地區來看,亞洲佔比57%,歐洲29%,台灣與美洲各為7%,其中亞洲較上季減少9%,歐洲及台灣佔比提升。亞洲佔比減少主因中國春節假期關係導致。
產品別來看,滾珠螺桿19%,線性滑軌62%,機器人9%,其他10%。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