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社論》由「中國台商」變成「世界台商」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2年09月11日21:29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1日21:30

美中貿易戰與烏俄戰爭引發地緣政治危機之際,中國更蠻橫對台展開「圍島軍演」;台灣如何成功「抗中保台」,扮演民主世界對抗獨裁中國侵略的堅實堡壘,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而台灣能否自我防衛的重要關鍵之一,則在於可否快速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在此,吾人將探討台灣經濟韌性的強化,讓「西進」為主的經貿型態轉化為「東進」、「南進」、「北進」,以多元布局找出台灣的生路。

總結台灣對中國的投資與經貿,不可謂全然沒有好處,然而大體上卻是得不償失。亦即經濟上雖略有所得,卻不及在政治、軍事,尤其國家安全上受到的威脅。換言之,台灣的西進促成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即使中國完全不認帳),卻助長了中國國力的壯大;而這些壯大卻明顯反映在「軍事併吞」與「以商逼政」等邪惡力量之上,讓台灣面臨日愈艱鉅的生存危機。而中國自習近平上台鼓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並強力推動數位獨裁之後,「武統」顯然成為其可能使用的手段,因此,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乃是台灣必要的自保之道。其次,中國歷經四十年的高速發展,如今卻陷入防疫清零、房地產泡沫化、債務違約、極端氣候、限電、限水及失業率劇增的泥淖之中,成長陷入停滯,原本已非企業投資應選之地;尤有甚者,過度自信的習近平認為自由資本主義弊病叢生,不可借鏡,西降而東升,中國已可平視世界,遂退回社會主義的基本教義(美其名「不忘初心」);在經濟上採取「國進民退」,整肅巨型民企,企圖建構一個獨立於資本主義世界之外的內循環系統。此際的中國,台商的生存空間日益萎縮。易言之,即便不談兩岸關係,純粹在商言商,中國亦非台商久留之地,出走中國已是必然選擇。對於台商而言,一條明智之路,就是由「中國的台商」蛻變為「世界的台商」。

其實,任何國家的經貿過度依賴單一國家都會潛藏極大的風險;何況台灣與中國存在不正常關係,更讓台灣重押中國成為愚蠢且致命的錯誤。而台灣西進的高峰係在馬英九執政時期,一四、一五年時台商投資中國每年達到一百億美元以上,一八年美中貿易戰及疫情爆發之後急劇下降。反觀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卻顯著增加,形成強烈對比。據中華徵信所近日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對新南向投資金額二十.六五億美元,首度超越對中國投資金額的十七.九六億美元;又據投審會統計,二○二一年前十一月,台灣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占對全球投資比重超過三十七%,已明顯超過對中國投資的三十四.六%。東協已經取代中國,成為台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市場。更重要的是,中華徵信所也統計,今年第一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新南向轉投資收益高達一六二一.八○億元,較二○二一年同期的五六○.八二億元大幅成長一八七.五八%,反觀對中國轉投資收益僅一○二六.四五億元,年衰退十.六三%。另外,今年上半年國銀新南向海外分支機構獲利達八十七億元,大幅領先中國獲利的二十九.二億元,而且最近五年就有四年贏過中國,差距更持續拉大。西進的降溫更反映在財政部最新統計,至今年前七月,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貿易占比,已經從二○二○年的四十三.九%,降至三十九%。而台灣對東協出口急劇增加,已可抵銷出口中國的減少。這些數據在在證明台灣的分散經貿比重,降低對中依賴確實已有顯著成效。

台灣是海島國家,生存發展的最佳選擇,就是與全球連結,而不是執迷於地理位置的相近性,妄想「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兩岸紅利」;反而應該認清台灣發展之根本在於廣結善緣,保持競爭優勢。尤其,近年全球貿易戰及獨裁國家對外擴張帶來極大風險,讓西方民主國家省悟,安全、可信賴的供應鏈與在地生產的重要性更甚於全球化的布局。

而台灣擁有以半導體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成為美、歐、日爭相拉攏的對象。這讓台灣更有走出中國框架桎梏的空間與實力。川普的美中貿易戰,台灣是重大夥伴;拜登的重建可信賴供應鏈及晶片聯盟,以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主的台灣科技業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在日本方面,經貿關係是垂直合作,台灣的高科技需要日本的設備、材料與精湛的工藝,日本則需要台灣的製造,彼此具有強烈的互補作用。尤有甚者,台灣的新南向雖然備受藍營批判質疑,實際成果卻飛躍成長,加上「東進」、「北進」的穩健進展,台灣經濟將可拋掉「西進」的束縛,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