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為強化民眾防詐意識,提升政府打擊詐欺犯罪的透明度,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165打詐儀錶板」專網(https://165dashboard.tw/)公開各類型案件統計,最新統計顯示「假投資假投資」最多,警方解析四階段手法與詐騙話術,提醒民眾留意。
刑事局「165打詐儀錶板」專網統計詐騙手法中,以「假投資假投資」最多,警方解析「引誘、信任建立、情緒操控、持續圈套」等四階段手法與詐騙話術。
在「引誘」階段,經常在臉書或IG等社群平臺發布廣告,內容描述某個專業投資顧問團隊,成功帶領數百人以小額資金創造財富奇蹟,強調「穩定高回報」、「每日可見利潤」等字眼,並附上多張盈利截圖。而話術包括聲稱「穩賺不賠」,免費領取投資秘笈或進群學習;強調已有眾多受益人,讓受害人誤以為是可行的途徑。
在「信任建立」階段,當受害者點閱廣告後,立即跳轉至專業投資平臺或LINE群組,接收到一名假冒投資專家的私訊,該專家擁有名片與投資資格證書,還自稱曾任職知名金融機構。而話術包括假冒投資專家以「專業分析」的角色,指出受害者的投資盲點;提供「內線消息」,聲稱掌握獨家市場趨勢。
到了「情緒操控」階段,當受害者進一步加碼投資時,假投資平臺設計一則虛假公告,例如「市場將迎來重要利多好消息,某支股票將暴漲,但投資窗口僅限48小時,錯過將無法再參與」。而話術包括誇大收益,放大「高回報」的吸引力,促使受害者急於投入更多錢;提醒受害者「錯過即是損失」,誘使其不加思索投入更多錢。
至於「持續圈套」階段,就是受害者要求提款時,宣稱須支付「手續費」、「稅金」或「保證金」,否則無法完成交易。而話術包括強調受害者已投資大量金額,若此時放棄,將全盤皆輸;提款須符合「附加條件」,逐步榨取受害者資金,直至其發現被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