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2023第七屆「銅鐘藝術賞」揭曉!藝術家致穎獲殊榮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3年01月16日12:32 • 發布於 2023年01月15日16:00 • 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銅鐘藝術賞」,乃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個人贊助之獎項,2015年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創立之初即贊助華語文學創作,2018年起,承繼洪建全基金會的開創精神,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遴選具獨特視野的藝術家,基於其創作理念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實踐,設立以來廣受青睞引發各界共鳴。

疫情、戰爭和虛擬世界,將全球流動性的議題推至眼前,2023年延續對世界變動環節的關注,第七屆銅鐘藝術賞決定頒予長期考察技術和媒體關係的藝術家致穎,獲得獎金100萬元。

▲2023第七屆「銅鐘藝術賞」得主致穎. 左起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洪裕鈞, 藝術家致穎, 榮譽董事長簡靜惠, 執行長張淑征. 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發展,圖像和影像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不僅主宰了訊息流通的途徑,更形塑了人們認知社會的方式。致穎長年往來於歐洲、亞洲和非洲,進行跨區域、跨文化的繁複考察,他仔細檢視移民、貨幣和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全球化流動下的圖像、物件,包括這一套生產系統與背後技術發展的關聯;作品形式多元且不斷發展,涉及錄像、裝置、聲音、演出、AI生成等,以富含創造性與幽默的藝術語言,積極挑戰那些已被固化的與生產和建構相關的概念。

▲西非的電子廢棄物場隨處可見都市採礦後所剩餘的廢棄物件. 圖/致穎提供

致穎的創作多與跨領域的藝術研究行動相結合,從2021年發表的作品《打光》中與台灣工程師和西非的影像工作者合作,藉由非洲最暢銷的中國製造手機,討論其後的演算法與龐大的文化結構;到持續至今的關於西非洲電子廢棄物(E-waste)的田野調查,致穎拆解運輸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空間的同時,也揭示一個不被公眾所熟知的殖民經濟網絡。

▲藝術家致穎作品《打光》, 2021. 圖/致穎提供

在致穎看來,殖民經濟與資本主義共同鋪造了歷史進程,體現在當代技術應用和知識系統架構中。他將目光對準隱藏在文化流動中不可見,卻實際影響著文化成像的混濁介質,例如偏見、數據、演算法、博物館的展示方法等等,並透過影像加以探討和釐清。

2023年第七屆銅鐘藝術賞期待透過致穎的創作帶領觀眾思索藝術生產的諸多面向,深入複雜議題的同時展現藝術創作的開闊性,以及回應當代迫切議題的可能。

「洪建全基金會」Hong Foundation

洪建全基金會五十年來對教育和文化的支持,既是一個家族的精神財富,也等同於台灣社會文化的資產。

1953年,礦工之子洪建全先生創立了「國際牌」這個家電品牌,1962年,洪建全與松下幸之助合資成立「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的1971年,洪先生很有遠見地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致力於提倡教育和文化。

七〇年代,洪建全基金會以《書評書目》雜誌開啟了文學評論的先聲;並首開當時台灣新局,以台灣收藏最豐的音樂黑膠唱片和電影資料,帶起了台灣民俗音樂的復興;在台灣經濟成長指數激增的八〇年代,基金會以「文經學苑」開創了人文與企業合一的先河;九〇年代以「敏隆講堂」為名設立的現代學堂,人人在此學習文史哲藝課程與深度閱讀;到了2000年後期,透過委託及直接贊助,支持跨越各學科領域、當代藝術家的「覓計畫」,正式啟動。在基金會多元經營又不斷開展的精神裡,始終有個核心價值是:藉著支持當代創作者來激發「創作文化」;創作者以作品來表達他們持續求新求變的典範。

過去五十年來,基金會影響了各領域的作家、音樂家、電影製片人、編舞家、藝術家helliphellip,自初期的陳達、雲門舞集、楊弦,到黃翊、許家維、鬼丘鬼鏟等等,持續不斷地支持台灣傑出的藝術創作者。。

延續洪建全基金會之開創性傳承至下一個五十年,我們決心擴展並整合不同概念的多元發展,透過多面向的贊助,為當代深耕創作者的生態系統,深入培育「創作文化」的核心目標。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追求並擁護整體性、跨學科、未來創造者和創造未來者的理念所驅動的社會。因為,沒有創造者,就沒有文化,也就沒有未來。

洪建全基金會網址:https://hongfoundation.org.tw/

「銅鐘藝術賞」Tung Chung Prize

銅鐘藝術賞是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因文學、藝術與電影養分豐富生命而設立,每年捐贈100萬元,2015年開始以文學獎勵傑出文學家,2018年起延伸為藝術賞,延續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播種」精神,由副董事長張淑征負責策劃,以文化創投的前瞻概念出發,遴選一位具獨特視野及國際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基於對藝術家創作理念的信任,在概念階段即給予肯定,並支持其藝術的實踐。2018年得主為長期關注亞洲冷戰時期歷史、擅長記憶敘事的藝術家許家維;2019年則為專注於思考當代科技、人類行為與人性情感矛盾的藝術家鄭先喻;2020年則為將藝術結合生物科學,探索人類與病毒疆界的藝術家林沛瑩。

銅鐘藝術賞網站:https://projectseek.hongfoundation.org.tw/tung-chung-prize

2018年「銅鐘藝術賞」許家維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Giant Panda, Deer, Malayan Tapir and East India Company」影片 https://reurl.cc/odaKmj

2019年「銅鐘藝術賞」鄭先喻

「{同化者Assimilator}」影片 https://reurl.cc/MdlMDk

2020年「銅鐘藝術賞」林沛瑩

「互生Inter-(Being) mdash 林沛瑩個展」影片https://reurl.cc/EXbVVm

▍ 2023年「銅鐘藝術賞」致穎

致穎居住和工作於臺北及柏林。他擅長運用聲音及影像等媒材進行創作,以探討全球資本化時代人類生存語境與環境體系之關聯,並多方關注全球南方當代社會之主體性研究與探查。作品曾於法國龐畢度中心、比利時WIELS美術館、德國柏林攝影博物館,韓國善宰藝術中心、上海PSA當代美術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國際性機構展出。

致穎個人網站:https://musquiqui.blogspot.com/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