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句話「歡迎大家來台灣走走」,引發許多國內旅行業者想像與熱議。陸客要回歸了?根據觀光局公布的相關數字,顯示台灣觀光逆差現象逐年加重,且觀光旅館住用率直落,跟全盛年代相比,掉了10%左右,觀光「慘」業一片哀嚎。而中國官方近期宣布將開放上海、福建團客赴台旅遊,這批遊客能否成為台灣觀光業的救星?專家分析誰能賺到商機?為何有人提出不是開不開放,而是怎麼開放?
儘管近年台灣經濟數字表現亮眼,但這樣的亮眼表現,卻並非百工百業雨露均霑,特別是觀光產業,逆差的趨勢逐年加重。
觀光署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前的2019年,台灣人出國人次約1710餘萬,外國人來台人次則約1186餘萬,出國比來台多523餘萬人次。疫後的2024年,台灣人出國人次彈升到疫前水準,約1684萬人次,但原本來台的外國人卻「消失了」,只剩下785餘萬人,兩者相減,出入人次相差竟暴增至899餘萬人。
若換算產值,數字則更讓人觸目驚心,觀光署2023年公布的數字顯示,台灣民眾出國旅遊,每人每次平均消費支出為6萬餘元,而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次消費金額為4.1萬餘元。以這個數字進行推估,台灣民眾出國旅遊總支出約達1兆190億餘元,外國民眾來台消費的總金額則在3267餘億元,產值逆差6922餘億元。
除了觀光逆差外,觀光旅館住用率也直直落。撇除疫情期間的3年(2020-2022),疫前台灣的觀光旅館住用率約都在66.69%以上,在2014年甚至一度飆破70%的門檻,來到72.02%。但疫後的2023、2024年,觀光旅館住用率分別只剩60.76%、60.98%,跟最盛時期相較,等於掉了10%的住用率,讓許多旅宿業者只能勒緊腰帶過日子。
台對中觀光從順差變逆差,觀光慘澹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觀光旅館住用率飆破70%門檻的那一年,正好是兩岸關係較好、陸客大量來台的年份,而中國文旅部於農曆年前宣布將開放上海、福建團客赴台旅遊,兩岸中斷已久的旅遊市場,重現捲土重來的機會,引來旅遊業者的翹首盼望。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指出,過去陸客來台最鼎盛時,一年超過400萬人次,幾乎占據40%以上的境外遊客市場;就算在疫情前一年,一年來台人次也在270萬以上,佔逾1/4的境外遊客市場,「這樣多的人來台灣,能貢獻的經濟產值是破千億的。」
只可惜兩岸的觀光交流自疫情後中斷至今,現階段是台灣人去中國的多,而中國人來台灣的少,2024年台灣人赴中旅遊人次約280萬,而中國人來台旅遊的只有40萬出頭,台灣對中國從觀光順差變逆差,影響觀光產業的經營。
「假日時一位難求,但平日卻又週休5日」,鳳凰旅行社總經理卞傑民點出目前業者的難堪現狀,若陸客重新遊台,就可以補上旅宿業者平日的缺口,讓經濟成長的果實更可雨露均霑。他指出,陸客來台自2008年開放後,逐年增加,至2015年創下巔峰,讓台灣因此成為出境、入境都破千萬人次的觀光大國,人潮就是錢潮,每年這麼多的遊客前來台灣旅遊,就能帶動庶民經濟的繁榮。
兩岸的觀光交流自疫情後中斷至今,現階段是台灣人去中國的多,而中國人來台灣的少。蘇義傑攝
國旅止損,主因日本人
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許冠濱,也舉2021年至2023年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數據為例,說明這三年觀光業者的慘況。2021年,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95.54美元,2022年為95.09美元,直到2023年才來到180.67美元,但仍不及疫前2019年195.91美元的數字。
「今年恢復到180.67美元,是因為多了日本人來台,而日本人吃、住要求的水準較高。」只不過由於日圓匯率低,所以跟疫前相比,這樣的觀光收益仍不能讓觀光業者停止止損。許冠濱說,在2015年、陸客來台最鼎盛的時候,來台陸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與當時來台的日本客差不多,都在222美元左右,現在少了這些人,觀光當然變「慘業」,許多華語導遊在疫後都紛紛轉換跑道跳船。
小兩會協商,業者籲政府「開放」為前提
而當旅遊業者翹首以待的上海、福建團客赴台遊,近期因為「小兩會」協商問題而暫時擱淺,無一不顯露出失望感。許冠濱就說,贊成政府透過「小兩會」協商兩岸重啟觀光,但政府要將政治擺一邊,給與相關權責單位明確的目標,這樣的協商才有意義,「不要談完後說,對不起,你小兩會談的我國安單位不同意,對面的國台辦也不同意,那就是開放之名進行的假開放。」
卞傑民則稱,由於兩岸關係較特殊,觀光署針對兩岸觀光早已設計相當多的配套、監管機制,諸如遊程規劃、團員脫團……等等,都有做一些控管,特別是輿論在意的低團費、零團費問題,事實上觀光署也早有進行制度設計,「整個配套措施,其實是相當嚴密的。」
他強調,陸客來台只是把原先「暫時關閉」的道路打開而已,主管機關、業者對相關作業流程都相當熟悉,這當中,確實有些部分需要與時俱進去調整,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以『開放』為前提進行討論」。
「陸客來台,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怎麼開的問題,」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指出,陸客來台2.0,不論是經濟面還是兩岸互動面,都有正面效益。他認為,兩岸重啟觀光,不僅僅是「人來不來」的問題,還涉及人身安全、旅遊保障、產業衡平,甚至兩岸交流等涉及公權力的問題,因此仍應透過小兩會進行協商。
王智盛說,對於觀光重啟,兩岸雙方當然都會有不同的期待與立場,而根據以往的經驗,中方來的踩線團,其實背後都具有公權力,「不會是一個單純業者的狀況」,建議政府可先讓對岸的踩線團來台,藉此雙方就能針對觀光市場的不確定性、台人赴中的人身安全…… 等問題,好好談一談,以健全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
陸客可能再來台的消息,為疫後陷入窘境的台灣觀光業送來一絲東風,未來相關情勢的發展,除影響人民的荷包外,也牽動兩岸關係、這個全世界最複雜的鄰里關係,能否朝正面的趨勢發展,逐步化解擦槍走火的可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