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能吃就是福,但絕對不能過量;而且適時清腸很重要,快來吃這些食物

常春月刊

更新於 03月18日08:07 • 發布於 03月22日01:05

俗話說:「能吃就是福」,吃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只是也不能因為沉醉於吃美食,而影響身體健康,必須量出為入,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與負擔。不想宿便堆積體內而滋生細菌,就要養成每天排便的好習慣,但有些人卻可能有便祕的狀況,無法通體舒暢的解決腸胃道所產出的垃圾,除了疾病引起的併發症或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外,纖維攝取量不足,更是導致便祕的一大主因。

食物被小腸吸收後剩下的殘渣進入大腸,必須藉由纖維質來刺激腸道排放,一旦纖維質不足,大腸消化功能就不健全,使得殘渣堆積在腸道中。衛福部建議每天纖維攝取量為25--35公克,但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發現,國人攝取量大幅偏低,平均每日僅有14公克左右的攝取量,且以19--30歲的年輕人為多。

膳食纖維普遍存在於全穀類及蔬菜、水果中,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建議,每天至少吃進3種蔬菜及2份水果(即衛生署強調的「天天5蔬果」),三餐主食至少有一餐,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白米,才能補充足夠的纖維素。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不過想要順利排出已成為殘渣的糞便,還要有大量水分來配合。由於纖維會吸附水分,若體內水分不足,糞便將會變得又硬又臭,而容易堆積體內,形成宿便與便祕的現象,有充分的水分才能軟化糞便,輕鬆排便。

蕭敦仁提醒,每人每天飲水量應盡量達到2000c.c.,但這僅單純以「開水」為主,像是咖啡、紅茶等帶有利尿效果的飲料並不包含在內,這些飲料反而會加速水分流失,不利清腸作用。

腸胃道中含有數以億計的細菌,好菌與壞菌互相牽制平衡,只是隨著年齡增長,益菌數下降、壞菌變多,就會導致腸胃道功能不健康。再加上不當的飲食習慣,多肉少蔬果,膳食纖維嚴重不足下,又加速了腸胃道每況愈下的情形。要維持腸胃道良好的消化、排泄功能,就必須擁有一個好菌多、壞菌少的腸道環境,因此,可藉由適量的補充益菌,來增加益菌數。

常見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含量

根據衛生署食品成分表中膳食纖維營養成分,挑選出國人較常食用之主食類、蔬菜類與水果類的含量,以供讀者參考。

以主食類來說,全麥吐司的清腸效果比白吐司優,又因白米膳食纖維含量最少,應該多吃全穀類的燕麥片、麥片等食物。

主食類(每100克)

名稱膳食纖維含量(g)

黑芝麻 16.8

即食燕麥片 8.9

大麥片 8.5

玉米 4.6

蒟蒻 4.4

蕎麥 3.5

糙米 3.3

全麥吐司 3.2

地瓜 2.4

芋頭 2.3

白吐司 2.2

麥片 2.1

馬鈴薯 1.5

穀類早餐 1.3

白米 0.4

蔬菜類(每100克)

名稱膳食纖維含量(g)

髮菜 20.4

紫菜 11.7

梅乾菜 8.4

牛蒡 6.7

木耳 6.5

香菇 3.9

青蒜 3.4

九層塔 3.4

韭菜 2.4

地瓜葉 3.1

紅鳳菜 3.1

海帶 3.0

金針菇 2.9

青花菜 2.7

胡蘿蔔 2.6

紅莧菜 2.6

菠菜 2.4

竹筍 2.3

茄子 2.3

花椰菜 2.2

筊白筍 2.1

空心菜 2.1

龍鬚菜 1.9

高麗菜 1.3

水果類(每100克)

名稱膳食纖維含量(g)

百香果 5.3

土芭樂 5

柿子 4.7

石榴 4.6

榴槤 4.4

金棗 3.7

芭蕉 3.3

芭樂 3.0

香吉士 3.0

奇異果 2.4

柳丁 2.3

柑橘 1.7

水梨 1.6

蘋果 1.6

香蕉 1.6

櫻桃 1.5

鳳梨 1.4

葡萄柚 1.2

蓮霧 1.0

文旦 1.0

芒果 0.8

葡萄 0.6

枇杷 0.4

甘蔗 0.3

西瓜 0.3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減重168斷食太難? 研究「改這時間內進食」飢餓感變低,還能提振精神
.
量身訂做排掉毒素,也可以吃日料,小火鍋也行,斷食計畫3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