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就讀私校的高中生遭爆學習歷程造假,被4校醫學系取消錄取資格,引發各界熱議。國家教育研究院表示,學習歷程不只是為升學,也是強化學子反思學習成果、認識自己,不是最後一刻東拼西湊。
日前一名高中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錄取包含陽明交通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多所大學醫學系,而學習歷程檔案提到曾參加高中菁英盃辯論比賽,獲得「最佳辯士」榮譽。但遭網友質疑,這名學生並非當年菁英盃最佳辯士,只是其中一場比賽的「優秀辯士」。上述4所學校均已宣布取消其錄取資格。
國教行動聯盟4日透過新聞稿指出,是制度使學生被迫誇大,呼籲大學檢討學習歷程採計。
國家教育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強調制度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高中三年中,有機會紀錄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心路歷程,透過逐步累積相關資料「認識自己」,升學時準備備審資料,也不再只是最後一刻的東拼西湊。
國教院近年研究顯示,學習歷程讓學生願意花時間去思考「我學到了什麼?」、「學習的方法適合我自己嗎?」、「我怎樣能做得更好?」等問題,清楚自己未來想走的路,進而提早熟悉大學課堂上專題分析所需的問題釐清和資料彙整技巧。
國教院呼籲教育現場人士,應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反思與跨域整合能力。唯有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多元嘗試、從錯誤中反思學習,才能真正成為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