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許多研究都指出,在可見光譜與視野等許多條件差異下,動物眼中的世界與人類相當不同,但究竟有何種差異?倫敦設計工作室 Marshmallow Laser Feast(MLF)虛擬實境應用項目協助下,或許我們都能稍微體會到那種感覺。
上週舉行的 TNW 大會,MLF 創意總監 Ersinhan Ersin 先後展示了一系列 LOGO 與幾種不同的樹葉照片,並詢問觀眾是否能說出名稱,結果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一系列 LOGO,但在樹葉圖,只有少數人能分辨不同。
儘管近年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人們經常將「拯救地球」掛在嘴邊,但除了代表的「保存人類舒適生活條件」以外,拯救自然環境代表什麼意義、自然環境究竟又是什麼,似乎無人知曉。
為了拉近現今人們與大自然的疏離,MLF 團隊希望透過 VR 技術著手改變這種情況──雖然這聽起來有些矛盾,畢竟正是科技進步讓人們漸漸遠離自然環境,但該團隊推出的項目證實,科技對於讓人們更了解自然,還是能有所助益。
這個項目稱為「動物的眼中」(In the Eyes of the Animal,ITEOTA),是團隊在英國湖區(Lake District)受到感動產生從動物角度展示森林的想法,透過對森林環境的 360 度光達掃描(Lidar scanning)製作出數位風景影像,接著再透過後製模擬從動物觀點出發,對周遭環境的不同感受。
MLF 團隊希望藉由體會從動物的眼睛看森林環境,讓人們重新與大自然建立連繫。為此,他們非常清楚在這個項目中「感覺」的重要性,團隊舉辦的體驗會中,除了 VR 頭盔,團隊還運用不同技術帶來各種層面的感官衝擊,像是腳下的森林地面、潮濕土壤的氣味、沙沙作響的樹葉聲,這些細節都讓體驗者更身臨其境,提升整體體驗感受。
不僅如此,透過穿戴模仿聲波的背包,體驗者從昆蟲視野觀看時,也能感受到像拍打翅膀的震動感,這些都是我們平常觀看照片或影片感覺不到的。
TNW 大會的展示,結合 VR 與藝術的概念收到熱烈的迴響,認為 ITEOTA 確實對人們與自然聯繫產生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雖然我們無法親身體驗,但如果你也曾好奇雌蚊如何「看見」二氧化碳,蜻蜓在全光譜下看見的森林是如何,ITEOTA 網站也提供四種生物模擬情境,透過滑鼠拖拉可稍微體會身為動物的感受。
(首圖來源:MARSHMALLOW LASER F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