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近來一連串的動作,讓烏克蘭與歐洲各國人心惶惶。而華盛頓對烏克蘭和談態度的轉變,引起各界討論,究竟,遠在歐洲大陸另一頭的台灣與印太局勢,是否將走向「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又或者華盛頓減少對歐援助,其實正是重心轉往印太地區的信號。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對於歐洲、烏克蘭的策略轉向,令國際大為震驚。
美俄高層外交人員於18日單獨會談烏克蘭停戰,各方擔憂這可能成為「魔鬼交易」的第一步棋,恐威脅烏克蘭、乃至於歐洲的權益與安危。
《路透社》20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拒絕共同起草一份聯合國決議案,內容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要求俄羅斯撤軍。另外,華盛頓也反對在G7預計2月底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加入譴責俄羅斯的言論。
經濟學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對此,《經濟學人》一篇〈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Will it be Ukraine today, Taiwan tomorrow?) 報導,指出川普對歐政策的轉變,猶如投下震撼彈,當前印太地區雖表面波瀾不驚,但潛在的擔憂依然存在,更多是因為亞洲各國不希望激怒川普,期待美國持續保障他們的安危。
川普此舉,像是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令印太地區人人自危。首先,台灣擔憂淪為中美博弈中,被遺棄的棋子;日本則對川普漠視國際政治秩序、破壞對美國信任表示擔憂,也擔憂美日韓同盟會受到影響,讓虎視眈眈的平壤有機可趁。
東南亞諸國對美國的態度尤為矛盾,在地緣上傾向中國,卻也對川普的交易主義感到滿意。至於崛起中的印度,可能將烏克蘭和解帶動的不穩定視為機會,趁機進口更多石油、拉攏俄羅斯,掌握更多國際談判桌上的權力。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資深中國研究專家楊紫(Zi Yang)在《外交家》投書指出,美國撤回對烏克蘭和北約盟友的支持,以及日益孤立主義的政策,給北京留下一扇「機會之窗」。
畢竟,台灣不像烏克蘭,地理位置上與歐洲盟友唇齒相依,對中國的威懾主要依靠美國的承諾。然而,川普政府在烏克蘭議題上的退讓,以及對台灣晶片產業的關稅威脅,都削弱了華府對支持台灣的信譽。
「總而言之,美國放棄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的努力,可能會誘使中國尋求武統台灣。 」楊紫分析,不過,北京也意識到,相對於中國,川普政府自2016年以來,對克里姆林的態度便相對友善。
針對這位狂人總統突如其來的政策轉向,美國內部的各自解讀也不相同。《經濟學人》指出,對中鷹派中,有些人認為,如果華府在歐洲失去作為盟友的信譽,也將失去亞洲的信任。也有一派說法認為,對歐洲減少投入,將有利於美國加大對亞洲的投入。另一些人則擔心,美國正走向孤立主義,恐同步縮減國際的維護力道。
美國撤回對烏克蘭和北約盟友的支持,以及日益孤立主義的政策,給北京留下一扇「機會之窗」。取自Unsplash
美國重心轉向印太?評估價值成川普優先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種種跡象顯示,川普政府的軍事重心有意逐漸轉向印太地區。
《經濟學人》指出,雖說川普已對中國祭出調高10%關稅的策略,但若與歐洲、中東、北美洲相比,目前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尚未燒到印太地區,也讓外界難以判斷他的態度。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川普對印太地區漠不關心,自上任以來,川普已先後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印度總理莫迪會談,顯現關注並未減少。例如,川普與石破茂在華盛頓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以更強硬的措辭提到台海穩定,「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美國國務院官網近來更新台美關係,刪除了一行「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引起北京強烈不滿。
12日登場的第一屆「檀香山防衛論壇」(Honolulu Defense Forum)中,台海穩定也成關鍵議題之一。《金融時報》指出,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帕帕羅(Adm. Samuel Paparo)也在演說中提及,「北京在台灣周邊咄咄逼人的行動,並非他們所稱的演練,而是預演。為了以武力將台灣統一的預演。」
「我們的彈藥庫存不足。」帕帕羅也對美國在印太的軍備提出擔憂,「關鍵的空軍、飛彈、海軍和太空設備的軍事平台都在老化,比我們的更新速度更快,我們的容錯空間愈來愈小。」
雖說考慮到武器類型不同,美國對烏克蘭戰局與印太威脅的支援,未必完全是「零和遊戲」。但部分戰略家仍認為,援歐可能將影響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力道。「如果一百年前要選擇,世界(軍事)重心會在中東歐的某處。如今,它正落在印太地區。」帕帕羅說。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帕帕羅。來源:Marine Corps Cpl. Migel Reynosa
不過,說到底,川普是注重「交易的藝術」的商人,難以典型政治人物的標準來預測、評判。
《衛報》分析,從川普提及要併吞加拿大、格陵蘭,到控制加薩地區,重建為觀光勝地,顯現自由、民主價值,已不是川普政府外交政策考量的優先項目。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中國調查與分析主管艾倫(Bethany Allen)指出,川普有可能「毫無預警地打破美國幾十年來,對華政策上的兩黨共識」。
亞洲社會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常務董事丹尼爾斯(Rorry Daniels)補充,「當前有兩個不確定因素——第一,在任何特定情況下,川普將如何評估台灣對美國的價值;第二,對於如何支持台灣的看法,其他政府部門是否能影響川普。」
距離川普上任才剛滿一個月,從關稅、加薩停戰、烏克蘭和談,已令世界多國雞飛狗跳。無論川普的下一個目標將對準何方,都將持續牽動全球神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