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寧燒盡不願銹壞 越野機車賽先鋒林道奇

中時新聞網

更新於 2019年09月25日12:21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5日12:21 • 郭吉銓

民國8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原本只當作代步、載貨的摩托車,逐漸延伸為休閒、競技車種,各車廠競速車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擁有穩定工作與消費能力的年輕人購買各車廠性能車,興起一波街頭競速風潮,不少年輕人在夜晚、下班後,於筆直的新建道路上競速,付出生命的慘痛苦果,也讓尚未萌芽的賽車運動隨即背負競速、飆車的原罪。

當時一頭熱墮入越野賽車運動的林道奇(阿威),想辦比賽讓更多人來參與,卻受到法規、環境等桎梏,承受不少打擊與挫折,連想借用公有地辦比賽都遭遇許多困難,實地按照正當流程去申請,卻遭受圈內協會冷處理,他只好自己硬著頭皮到地方單位、派出所斡旋。這場台灣第一次的林道賽辦在南澳金洋村金洋林道,意外地盛況空前,20公里的林道越野賽擠滿上百台越野車,阿威認為各界都需要有人能秉持熱血去做這樣的事情,但環境及法令上卻沒有這麼友善,在傳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心態推砌下,舉辦賽事必須越過重重阻力。直至中華賽車會催生國內第一個專用之賽車場TIS,獲行政院體委會認可,取得國內合法之依據後,賽車活動的合法性才逐漸獲得承認,自此台灣的業餘賽車,以各地車行為基礎,開始蓬勃發展。

20年過去,看似環境變好,硬體變好,經網路上傳播,開始有人知道台灣有G2級別的賽車場了,但賽車手的培育卻沒有跟上來,賽車文化依舊沒變。

阿威認為賽車無法更進一步推廣的關鍵,在於社會大眾不認為賽車是運動,假日休閒時間不願來觀看比賽,當少數業餘賽車隊只能燒自己的錢來維持,僅能用興趣與志同道合的人來湊成車隊,自然難以為繼。

雖然一直致力於降低賽車門檻,但深感個人能力有限,阿威認為由車行作為媒介來負責推廣賽車,是緣木求魚,改裝車行畢竟要生活、要知名度,需要的是有經驗的老車手來扛招牌,最不需要的就是培育新人,這部分其實是與賽車手利益是相抵觸的,所以在台灣業餘賽車界能看到的永遠是那幾個熟面孔,但如果連業餘賽車都沒有新人願意進來,產業也只會邁向老化。

曾舉辦台灣第一場林道賽,身兼教練、車手、車店老闆多重身份的阿威,在二行程賽車還是主流的90年代,以改裝四行程機車FZR勇敢挑戰二行程賽道王者NSR,跌破眾人眼鏡站上頒獎台,本著微叛逆的個性,追求速度的本能與決心,在年輕的阿威心中沒有任何事不可能,而如今已屆知命,仍舊想以「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心情推廣賽車運動,戮力降低門檻,讓更多新人參與,只因為一顆熱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