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北港剪黏工藝師蘇木山 獲雲縣無形文化資產

台灣生活新聞

更新於 2021年09月16日10:26 • 發布於 2021年09月16日12:00

北港鎮剪黏工藝師蘇木山,自初中畢業就向他的師父石蓮池學習廟宇剪黏技術,到現在有60餘年經驗,所創作的廟宇剪粘人物遍布全台,而這項技藝今年更被雲林縣政府登入為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工藝「剪黏工藝」保存者,希望這項技術能被長久保存。

▲北港鎮剪黏工藝師蘇木山,有60餘年經驗,今年被雲林縣政府登入為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工藝「剪黏工藝」保存者。記者 丁桂慈/攝

一刀一刀剪出想要剪的形狀,這位是北港鎮剪黏工藝師蘇木山,他初中畢業,就向他的師父石蓮池學習廟宇剪黏技術,到現在有60餘年經驗,今年被雲林縣政府登入為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工藝「剪黏工藝」保存者。

傳統剪黏技藝,主要是將玻璃或瓷剪出形狀,黏在泥土的表面,並結合繪畫和造型工藝,是廟宇當中重要的一種藝術表現,而且蘇木山老師表示,他所創作的人物每一尊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模樣。

以前的剪黏工藝,是用瓷來去剪出各種形狀,塑造出人物或建築的模樣,後來演變用玻璃材質,現在因為較現代化,所以有做現成的材料可以來使用。

蘇木山老師早期就已經跟著父親來從事廟宇基本的工程,後來拜師學藝後訓練剪黏工藝,並且自己學畫廟宇設計圖,實在不簡單,期望未來這項技術能繼續被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