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重啟核四公投QA】爭議超過20年,核四當初蓋到哪了?沒有它台灣會缺電嗎?

關鍵評論網

發布於 2021年12月15日08:55 • Abby Huang

年底公投即將登場,本次一共有4個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進行投票。其中第17案「重啟核四公投」,涉及在台爭議超過20年的核四電廠能否重啟,是討論度最高的提案之一。在投票之前,我們從核四蓋不蓋對台灣用電的影響、核四重啟到底安不安全、以及重啟預估需要的時間金額,來認識這個公投議題。

這個公投要投什麼?如果通過,會怎麼執行?

主文: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核四廠在1999年3月取得建廠執照,中途歷經停建、復工,2014年因為福島核災後民眾對核安的疑慮,核四進入資產維護管理階段,目前是封存狀態。

核四公投屬於「政策性公投」,如通過,根據《公投法》規定,有關重大政策者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如果公投結果同意多於不同意、並且投票數達門檻,核四必須重啟。

核四蓋起來,台灣是不是就不需要火力發電了?

台灣目前的電力來源,核能發電(不包括核四)佔整體發電量11%,主要電力仍然是燃煤和天然氣。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就算核四重啟運轉,發電量差不多是台灣整體供電7%(全台2020年發電量為2801億度,核四發電量預估是210億度),無法補足台灣80%的火力發電。

如果沒有重啟核四,我們是不是會缺電?

台灣缺不缺電,我們需要從用來衡量每年之供電充裕度的「備用容量率」來看。備用容量率是指,各機組可提供的最大發電量跟每年最高小時用電量的差額,學者認為備用容量率在10%以上就不會缺電,我國的法定備用容量率為15%。

過去2年,台灣的備用容量率都超過16%,主要是大型的天然氣機組陸續上線,以及太陽光電裝置量的成長。根據經濟部公布的長期電源規劃,台灣未來到2027年,每年的備用容量率都規劃在15%以上,主要的電力來源將會是天然氣發電(佔比50%),其次靠燃煤(30%)和再生能源(20%)補強。

核四本來就不在未來的能源規劃版圖裡,沒有重啟核四,台灣還是有其他能源選項。不過,當天然氣占到能源配比的50%,台灣不產天然氣、都是靠進口,這樣的能源安全是否穩定?另外,天然氣雖然碳排比燃煤少一半,但仍然屬於火力發電,擔心空汙等問題,也是許多人支持核四重啟的原因。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台灣就是因為核電不夠,之前才會一直停電?

台灣近年發生的2次全國性大停電,都是人為操作錯誤引發:2017年815中油大停電,中油公司承包商操作氣閥失誤,導致供應大潭電廠的天然氣供應中斷,6部機組全數跳機;2021年發生在高雄興達電廠的513大停電,是台電員工開錯隔離開關,造成超高壓變電所線路故障,電力系統的電壓驟降,興達電廠4部機組無法正常送出電力。

值得注意的是,815大停電當天,電力指標「備轉容量率」是供電警戒3%,不過4年後的513大停電當天備轉容量率已經是供電充裕的10%,但還是可以看到,遇到突發事故還是會停限電。

這2次事故的教訓應該是檢討如何防止人為失誤,還有分散式的電網管理,不然未來就算蓋再多大電廠,也不能保證未來就不會又有人誤按開關或其他機組故障,電廠跳脫仍然可能造成全台停電。

核四蓋完了嗎?

公投提案方聲稱,核四廠宣布封存前,1號機已完工並通過安檢,整體工程進度約95.9%;2號機已完成大部分設備安裝,整體進度約91.5%。由於機組設備貯存環境溫溼度均有嚴密監控,配合妥善維護保養,設備貯存狀況良好,只要依法規完成後續的啟動測試,經法規管制單位認可,即可商轉。

不過,核電廠的主管機關原能會指出,核電廠從完工到商轉前必須經過3階段測試,核四廠1號機至封存前,僅通過第一階段的「施工後測試」,在第二階段「試運轉測試」(系統功能測試/冷機測試)時,在187份安全相關測試報告中,有32份未審查通過,還未執行第三階段裝填燃料的「起動測試」(機組保證測試/熱機測試)。

這32項未通過審查的項目,包括高壓爐心灌水系統、緊要交流電力系統、緊急柴油發電機系統、同時發生冷卻水流失事故和全部安全相關匯流排喪失電源測試、消防系統等重要項目。

沒有通過審查的原因是什麼?根據報告,除了部分項目因為封存期間無法測試,有些項目則是因為無法取得原設計廠家技術支援或資訊。

而核四廠2號機大部份儀電設備則未安裝,有1777件零件設備移給1號機使用,目前是還未完工的狀態。

可是,經濟部不是有發布安檢報告,說核四試運轉測試完成了嗎?

2014年,經濟部曾發佈一份「龍門(第四)核能發電廠1號機試運轉測試再驗證安檢成果摘要報告」,聲稱核四1號機已完成安檢,驗證符合安全設計規範要求。這也是本次公投,公投提案方提供的有力證據。

不過經濟部日前說明,當年安檢小組的成立,是因為福島核災後國內對於核四續建有疑慮,2013年立法院朝野協商決議要求「核四在公民投票(2013年公投是否停止興建核四)有結果前,不辦理追加預算,除已發包及安全檢測工作外暫停施工」,但核四確實面臨需要追加預算才能持續施工的情況,因此當年行政院才責由經濟部籌設「強化安全檢測小組」。

當年的安檢小組雖然作出相關報告,但核安主管機關原能會當年也正式表達,這是當時經濟部及台電公司的「自主強化機制」,無法取代原能會的審查,沒有實質法律效力。

台電核電發展處長許永輝(曾任核四廠模擬訓練中心主任)則證實,核四「試運轉測試」從2007年做到2014年,第一份試運轉報告在2010年就交付原能會審查,做了7年但仍未通過(核一二三廠通過試運轉測試的時間為1.5年)。

核四重啟,要花幾年的時間?多少錢?

公投提案方指出,核四重啟絕非難事,端賴政府決心與相關單位協助支持方能成功,1號機3-4年內邁入啟動測試階段系統開始運轉發電,投資金額初步預估約180億元;二號機續建期程約需5.5年,投資金額初步預估約320億元;合計約500億元。

不過台電與原能會都聲稱,核四重啟有許多無法掌握的外在因素,導致核四重啟的時程為未知數N年。

為什麼公投提案方所提的時間和官方差這麼多?原能會表示,核四要重啟不是馬上裝填燃料就可以商轉,核四的建廠執照已在去(2020)年12月31日到期,若要原地續建,台電需要重新向原能會提出建廠執照申請,申請前的作業流程,以及拿到建廠執照後重新採購以及工程補強所需要的時間,經濟部聲稱無法掌握。

  • 重做核四環評(最快3年)
  • 重提初期安全分析報告:核四當初核發建照是在1996年,要申請建照必須依新的核能法規和工業標準,逐項核對用25年前(即1996年)的法規所安裝的設備,是否能符合標準,並經原能會審查確認符合法規要求、核發建照後,才能進行興建
  • 福島核災後的安全性補強:2011年福島核災後,台灣對核電廠的管制加嚴,必須考量廠址所在地地質環境與歷史曾發生最嚴重的地震、海嘯,分析最低耐震與防海嘯要求,並考量不準度對安全餘裕之需求,以設計核能電廠結構與設備。
  • 重做地質調查(4年以上):2019年,中央地調所根據台電提供的調查數據,將廠區內一條長約2公里、寬約6-8公尺的破碎帶正名為「S斷層」,也發現核四外海有93.9公里活動斷層的新事證,核四原有的耐震程度恐怕不足,原能會已將這2個新事證列為管制案,要求進行地質調查,大概需要4年以上的時間。
  • 零組件重新採購:目前核四1號機和2號機都有缺料,需要重新採購,因為是20年前的設計,很多料件供應商已經倒閉或停產,零組件買不到。而原廠奇異公司負責核四的團隊已經解散,若要重啟,也需要針對合約重新談判,奇異所需的時間和費用,經濟部目前無法掌握。
  • 完成試運轉功能測試、起動測試:核四必須完成之前未審核通過的測試,經原能會審查通過後方能正式運轉。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核四在安全、地質等等所要克服的問題,還要花11年以上的時間,比蓋新電廠還的時間還要久,還要貴。目前官方仍未有詳細的評估數字,不過都堅稱比公投提案方說的5年500億還要多。

核四興建20多年,還沒蓋完但已投入2833億元的費用,是不是還要投注金錢去蓋?對此你可能會想,完成得差不多了,採購是行政技術問題,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你也可能會想,停止核四,把金額投注在其他能源、新電廠等其他選項,這就是一個選擇。

是不是有了核四就不用蓋三接、犧牲藻礁?

今年的公投有2個能源相關的提案,除了重啟核四,還有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爭議,三接興建是為了提供天然氣給附近的大潭電廠的天然氣機組使用,但接收站選址在生態敏感區,蓋了恐怕會衝擊當地生態,但三接不蓋、機組無氣可發電,估計會少掉137億度。

有人認為,核四有2台機組,裝置容量2700MW,年發電量預估210億度。如果有了核四,是不是能補不蓋三接會少掉的137億度電?

不過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三接預計2024年蓋好,2025年可以發電,就算不能蓋在觀塘、遷址到台北港,預期最晚2030年可以把接收站蓋好。不過核四從重做環評、申請建照到採購零組件,要多久可以發電,實在不能肯定。如果想用核四去彌補三接,時間上是沒辦法救急的。

核能發電不是很省?核四重啟CP值高嗎?

公投提案方指出,核四5年500億就能商轉,每年提供200億度乾淨電力;再考慮跟再生能源價差,每年可省600億元替代成本,商轉5年就能賺回建廠成本。

根據台電公告各種發電方式的發電成本,目前已在運轉的核電廠,發電成本居中(1.95元/度),低於太陽光電的3.03元/度,不過仍比風力發電的1.43元/度,燃煤1.32元/度高,和燃氣1.91元/度差不多。

雖然台電表示,核能的發電成本有涵蓋核廢料處理以及除役時的經費,不過根據台電資料,核能發電成本在2014年每度還不到1元,增加到現在每度快2元,就是花在核廢料的處置上。如果核廢料一直找不到安置方式,核能發電成本未來不無可能再增加。

核廢料很安全,可以放我家?

用過的燃料棒剛從反應爐取出時,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和熱量,必須先貯存場內的燃料池,放置數年才能進入乾式貯存。乾式貯存是將燃料棒放入由鋼桶、混凝土互相、外加屏蔽三層結構組成的貯存桶,再集中放到貯存場做「中期貯存」,期限約40年,之後再放到最終處置場,貯存10萬年以上的時間。

公投領銜人聲稱,核廢料乾貯過程很嚴謹,「直接抱著乾貯桶都不是問題」,不過台灣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乾貯場一直無法使用。

目前台灣核一到核三廠的燃料棒,都貯存在廠內。因為擔心中期貯存變成最終處置場,核一廠的乾式貯存場目前都還拿不到新北市府的水土保持完工證明,無法啟用。而核二廠的乾式貯存場也因新北市政府尚未核發相關證照,無法開工。

沒有室外乾貯可放,燃料棒將繼續放在反應爐,核二1號機就是因為因為燃料池飽和,用過的燃料束無法取出、新的燃料束裝不進去,沒辦法運轉到建照使用期限12月27日,在今(2021)年7月1日提早停機。

另外,燃料棒不拿出來持續放在反應爐裡,反應爐即使不發電,仍需維持一定溫度、壓力,所有冷卻水系統、緊急電力系統、安全系統都要維持,根據經濟部估算,無法取出爐心的核廢料,每年需增加7億元的維修費用,每延後一年除役,將增加除役費用約19億元。

至於乾式貯存場之後的最終處置場的選址,更加嚴格,台灣目前尚未確定場址。根據原能會評估,本島及離島合起來僅有約448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1/8)為候選場址建議的調查區域。

台灣處於地震帶上,選擇最終處置場必須排除如火山、斷層、泥貫作用及岩體抬升/沉陷的地質,也需要避開高人口密度的行政地區、水庫集水區、地下水管制區等依法不得開發地區,並不是舉手說我願意,就可以真的核廢料放家裡。

這麼重大的題目拿來公投適合嗎?

根據近年民調,贊成使用核電的比例逐年上升,反對的比例則相對逐年下,擁核、反核團體不約而同的都指出,空汙、缺電、還有距離越來越遠的福島核災,成了讓大家翻轉核電認知的3支箭。

加上近年全世界都在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台灣也在今年正式將這個目標入法,不過台灣目前的能源規劃只到2025年,除了非核以外,看不出來未來50%的天然氣,如何逐年下降?加上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台灣天然氣未來配比50%風險是不是太高?也成為許多人擔憂未來缺電的可能。

綜合因素,讓許多人重新思索核能的可能,如果核四不蓋,是不是核三要評估延役,或者要蓋核五和核六?

不過另一方面,核四不像核一二三廠,從興建以來爭議、弊案不斷,未來如要重啟,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錢、能否重啟商轉尚未可知,另外台灣核廢料的貯存場址,在台灣還未有共識(核二、核三未能延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核廢料沒地方放),核四如果重啟,台灣將更急迫需要解決核廢料的存放問題。

能源的選擇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也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沒有風險,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公投這道題上,做出屬於你的選擇。

更多關鍵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

  • 鄧棨中
    不打掉也不重啟,還要繼續燒錢嗎? 台灣真的錢淹腳嗎?
    2021年12月15日11:30
  • 綠渣是吃電米蟲怪獸,228沙不乾淨,日本狗一大堆
    2021年12月15日12:20
  • 楊樹國
    堅持四個同意,人民更有力!人民是主人不是細漢ㄟ!不屈不撓! 民主意識在人民心中,不在綠共黨口中! 一直以來,綠共把民主當口號,把人民當墊腳石,就只能綠共說的算,人民只有被迫屈服、順從,這是不對的!民主是主權在民,是執政者聽人民的,不是人民聽執政者的!如今,該是我們自己捍衛民主之時,人民挺自己,堅持選賢與能,罷大小綠共立委,推翻綠共黨,不再讓執政黨繼續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人民如果連執政黨都對抗不了,就不要妄稱是民主國家!
    2021年12月15日16:37
  • 湯士偉
    塔綠班綠共集團忙公投護政權~ 綠共與中共搞分化都如出一徹~ 美豬不等於萊豬,反萊不等於反美~ 公投通過以核養綠,綠共卻不去執行,使台灣🇹🇼喪失用最新核四取代舊核電;讓台灣多二十年發展替代能源的契機⋯⋯ 台灣不需要下一位萊豬總統候選人 民進黨台獨不行;但毒台還蠻行嘛? 🐷🐷🐷🐷🐷🐂🐂🐂🐂🐂 有沒有看錯?未來台灣🇹🇼的學生、軍人、受刑人、老人院⋯都禁吃萊豬🐷?是政府帶頭在反美嗎? 同樣的話只能民進黨說? 同樣的事只能民進黨做? 同樣的標準都是我們錯? 萊劑若沒毒,學生為什麼不能吃? 萊劑若沒毒,當初為何抗爭禁止? 只要有萊劑,是牛🐂豬🐷都反? 沒有標成份,我要如何分辨選擇? 台灣🇹🇼豬🐷: 連我都想釋憲,為什麼台灣豬🐷不能吃的萊劑,台灣🇹🇼人卻能吃?歧視我們台灣豬嗎? 台灣豬價格變貴是誰倒霉?
    2021年12月15日15:01
  • 簡單啊 核四交給國民黨經驗 請國民黨黨員啟動
    2021年12月15日09:0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