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陳光立 Derral Chen旅美專欄】從台灣飛美國:汽車媒體人的所見所聞

CarStuff人車事

更新於 2021年10月26日08:29 • 發布於 2021年10月26日08:29 • Bear

Written by: Bear

很感謝人車事Carstuff讓我任性,盡寫一些非主流題目。有鑑於在台灣是汽車媒體出身,移居美國又編輯過北美新浪網汽車版,擔任洛杉磯的汽車雜誌公關窗口、編過汽車專刊,有機會參與多場汽車活動,也感受到臺、美兩地的差異,在此撰稿分享心得。

我記得以前在台灣跑活動,實在是相當方便!車廠代表提供電子版公關稿、高解析照片,還有豐富餐點招待與紀念品當伴手禮,媒體人真是備受禮遇。這讓我誤以為美國會比照辦理,最終明白是另外一回事。赴美後有一次,前往舊金山市區跑活動,抵達目的地向櫃臺要Press Release,對方竟說沒有!這讓我大感意外。

10951902306_e274083a23_o.jpg
10951902306_e274083a23_o.jpg

汽車媒體文化衝擊首波 研討會無公關稿自由提問

最慘的那是一場汽車主題研討會,討論公路系統與都會發展的裙帶關係。當年,英語能力有限的我,足足兩小時是鴨子聽雷,一想到回公司沒稿交差,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好。萬念俱灰之際,現場巧遇一位華語人員,立刻上前求救,對方即整理重點幫我交差。從此之後,我養成行前做功課的習慣,務必把活動題目、主講人背景摸清楚,慢慢習慣美國媒體的運作模式。

應該這麼說,美國廠商尊重專業,在大型官方活動確實會準備Press Release,但一般研討會都讓媒體自由發揮,包括會前的Networking、會後的一對一專訪是既定慣例。相對地,廠商對出來的報導充滿期待,無論是報導深度、版面美感及專題,若無法以具公信力的筆觸打響招牌,很快就會遭到淘汰。

tahoe.jpg
tahoe.jpg

車廠的公辦試車會,安排原廠人員與媒體代表同車,途中持續蒐集所有訊息並於晚上開會檢討,相當的嚴謹。

新車發表彙整媒體心得 會後展開檢討

幾年前,Ford邀我飛底特律參加Fusion新車發表會,活動結束原廠代表找媒體攀談。坐在後座體驗空間的我,也被問了很多問題,包括頭部壓迫感、肩部是否感到侷促?你可以感受對方認真在聆聽,而非建立公關的敷衍性攀談。之後一場Cadillac的試車會,我反映冬天可加溫的方向盤無法調熱度,讓人感到不適,技術人員立刻上前拍照、寫報告。

類似經驗不算少,有一回飛亞利桑納州試駕Chevrolet Tahoe,每輛車載一位原廠人員配三位媒體代表,當我抱怨衛星導航的觸控螢幕位置太低時,同車的代表便記下來。當天晚間,內裝工程小組召開會議,把所有媒體心得彙整逐一檢討,可以看出是真的試駕活動,跟台灣融洽的車商、媒體交誼氣氛大不同。

lexusevent.jpg
lexusevent.jpg

辦試駕之前,車廠主管都會慎重其事舉行一場座談會,針對產品各項細節一一解說。

申請試駕車為期一周 路線方法由你決定

申請試駕車這件事,車廠亦是慎重其事。我記得第一次是跟Mitsubishi借車,對方問不少問題,包括我的電話和住址,當下不以為意,沒想到第二天傍晚試駕車送到家門口。簽收的單據寫著:試駕為期一周,只要不出國境就沒有里程與用途限制,所以我開著試駕車闖入沙漠、鑽進森林是家常便飯。

聽聞地處加州、內華達州邊境的死亡谷環境嚴苛,我就跟Lexus寫封信要求試駕車。果不其然,翌日一輛嶄新的RX 400h送到門口,當天下午就一路狂奔400哩衝進沙漠,在充滿塵土、礫石的越野路鑽進鑽出達四天時間。一周後,原廠人員來拿車整輛車覆蓋沙土,他們卻老神在在,估計我不是唯一的試車狂人。不單於此,若試車期間有事故,原廠也照單全收,有一回我試駕Honda Odyssey倒車不慎刮到車身,去電Honda即刻送第二輛車來,把受損的車子帶走,有幾分受寵若驚。

mpg3.jpg
mpg3.jpg

Motor Press Guild是加州一支以汽車媒體人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每年舉辦大型Track Day讓會員下場駕馭平時難接觸的超級跑車。

mpg2.jpg
mpg2.jpg

汽車媒體人非營利組織 與車廠對話最佳管道

加州有家非營利的汽車媒體人協會Motor Press Guild,等於是車廠和媒體人的對話窗口。該組織每個月固定舉辦聚會,邀請不同的車廠代表與眾人餐敘,會中報告研發的導向、市場脈動,也有針對特定主題的研討,有一回剛好提到「中國經濟崛起對世界車壇的影響」,唯一華人背景的我硬被拉上去,足足聊了一個小時,講了什麼都忘記,只記得自己緊張到不行。

每一年,Motor Press Guild都辦一場Track Day,讓成員試駕各個車廠即將面市的作品。既然是Track賽道,可下場的都不是普通車種。幾乎我們腦海閃過的名車品牌如Ferrari、Lamborghini、Porsche、Lotus、Aston Martin等,最少都派一輛車與會。在車廠立場,與其冒險讓你開到馬路,不如在封閉賽道測試,所以每次參加活動完都虛脫,原來開車開到手軟是這種感覺。

volvo v50 icyroad3.jpg
volvo v50 icyroad3.jpg

車廠有時會發揮創意,讓媒體代表有被整的感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被Volvo送到加拿大的魁北克,於零下低溫在結冰的湖面飆車。Volvo之所以選在魁北克辦活動,是因為時任北美的女總裁為加拿大魁北克出身。她認為家鄉的環境,是最適合展現Volvo車系表現的場所。

volvo v50 icyroad2.jpg
volvo v50 icyroad2.jpg

在結冰的湖面開車,充分體驗到踩煞車無用的沮喪感覺,你會察覺原來讓車直行不倒退或側滑,竟是如此困難的事。

出國試車也是有趣橋段,車廠別出心裁的創意令人拍案叫絕!Volvo發表V50,竟把媒體帶到魁北克的冰湖試車,攝氏零下25度氣溫、結冰的湖水毫無抓地力,原廠卻選在那裡辦繞圈賽。對我來說,那趟旅行最滿意的是車內暖氣,因為外面冷到不行,能躲車內最幸福。Camp Jeep亦是把媒體當超人,逼所有人開Jeep Wrangler穿過顛簸崎嶇的路到山另一端參加記者會,結果一群人被卡在森林裡,那一天我短短幾哩的路開了好幾個小時。

campjeep1.jpg
campjeep1.jpg

Jeep在賓夕凡尼亞州辦記者會,故意將媒體放到山的另一端,要所有人駕駛Wrangler翻山越嶺到目的地參加記者會。

campjeep3.jpg
campjeep3.jpg
campjeep2.jpg
campjeep2.jpg

建立組織培養專業人才 創造車廠媒體雙贏局面

美國這端的車廠與媒體互動,是基於取得客觀性評鑑為出發點。換句話說,只要專業度獲得認可,往後取材與採訪配合是暢行無阻,高層對受邀者均給予信任與誠懇態度,這讓我更加珍惜羽毛,謹慎應對每一回邀約。

台灣目前試車環境如何,老實說離線多年的我不清楚,若以將近20年前環境,主要還是公關活動。若真的要培養一批專業汽車媒體人,最好還是從組織下手,透過群體的力量發聲,與車廠良性互動或可共創雙贏,相對地亦能培養出一批菁英,為愛車人士提供更多有美感、有深度的報導。

mpg4.jpg
mpg4.jpg

幾年前美國警方選用Dodge的Charger當作警車,原廠特別邀請媒體試駕,而我也因此這備子頭一次在賽道飆警車。

volvosweden.jpg
volvosweden.jpg

車廠經常邀媒體飛往世界各地參與活動,我也因為Volvo的邀請,得以人生第一次前往北歐瑞典感受地方風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