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工具機產業陷入低迷,產值與出口大幅下降,且面臨新台幣貶值與中國競爭壓力。業界預測,2025年初可能仍持續低谷。工具機大展今天(3日)開幕,吸引國內外廠商參展,聚焦AI與機器人等新興議題,期望帶動業績回升;同時,業者正密切關注三大重點,企圖跟上第一波景氣回溫。
2024年,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整體產值約27億美元、出口降到22億美元,和2014年的高峰相比,整整掉了2/3。其實,近年來,由於新台幣匯率貶輸日圓及韓元,中國工具機產業迎頭趕上,導致產業出口競爭力下滑。
業界普遍認為,2025年第一季,可能還會持續探底。
小心「荷蘭病」!工具機大展拚出口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月前談及產業展望,工具機公會名譽理事長、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就直言,台灣政府不該只注重半導體和AI人工智慧應用,「不該讓工具機放牛吃草」;工具機公會創會理事長、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當時也罕見發言,強調政府若過度偏重半導體業,可能染上加速去工業化的「荷蘭病」,降低出口競爭力。
雖然工具機產業陷入低潮,「2025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大展」的規模卻再創新高,3月3日至8日的展覽,國內、外參展廠商高達1030家,聚焦「AI與機器人」「未來智造」及「節能永續」等三大主題,業者磨刀霍霍,企圖搶單。
但,光靠展覽就想迎來春燕,恐怕力有未逮。綜整業界分析,工具機產業想在2025年力爭上游,有三大關注重點。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開幕,業者展示各項最新技術,積極搶單。經濟部提供
重點一》川普的關稅制裁與製造業回流
美國總統川普力推製造業回流,人力卻遠遠不足以支撐產業。許文憲和百德總經理謝天昕都認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供應鏈伙伴,政府要想辦法和美國談判,取得更好的關稅條件或合作,試圖在製造業回流的浪潮中找到出路。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上週也在媒體春酒中提到,「川普2.0」的重點就是高關稅和美國製造優先,若美國的高關稅引發各國政府反制,勢必帶來新一輪的貿易戰,影響全球景氣發展,台灣機械相關產品多少受到影響,程度仍待觀察。
「我們當然期待美國加大在地製造的力度,但過去歐巴馬時代就高喊過這個政策,實際狀況還要看看。」莊大立坦言,「景氣不確定」比景氣不好還糟,川普若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至少產業還能研擬因應對策。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郭逸攝
重點二》俄烏戰爭停火的重建商機
另一方面,雖然川普日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商討停戰協議時,雙方不歡而散,許多產業依然巴望著俄烏戰火止息,因為龐大的停戰商機就等在眼前。工具機產業亦同,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認為,俄烏戰爭結束,對產業出口、產值都有助益。
莊大立也說,俄烏戰爭落幕,還會帶動歐洲市場復甦,整體景氣可望回溫,也有利業者在工具機大展爭取訂單,預期今年機械業景氣在第二季末、第三季回升,全年出口、產值可望年增5~10%,如果輸俄禁令也能解決,產業有機會更好。
由於俄羅斯、東歐、中歐及土耳其,都是台灣工具機主要的外銷市場,因為俄烏戰爭,台灣禁止攜往這些國家或地區,業績普遍下滑,業界判斷,俄烏若能停火,預計今年第三季將迎來一波訂單。
重點三》低碳營運與綠色轉型
說到歐洲市場,就不得不提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原訂2026年正式上路,卻因複雜性過高,且為了降低財務風險,傳出延後一年上路。環境部長彭啟明對此表示,國內產業將有喘息空間,但仍得做好準備。
尤其,台灣機械、工具機產業,有九成是中小企業,抑制碳排的能力有限,這時候,就得靠供應鏈攜手努力。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2月底舉辦「Greenmorrow 亞太金屬綠色供應鏈論壇暨特展」,聚焦「綠色供應鏈」,從供應鏈上游的原料、鑄造,到中油的零件供應商,以及下游的整機製造,紛紛致力於「減碳、增效、創能」,邁向低碳轉型。
LCIA理事長黃獻毅說,愈來愈多企業做到低碳轉型,就能促成更多產業供應鏈的對話和合作,「低碳肯定是台灣中小企業的一支雷神錘,對企業經營非常重要。」陳伯佳也在活動中提到,供應鏈減碳必須團體作戰,台灣企業未來才能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2月底舉辦「Greenmorrow 亞太金屬綠色供應鏈論壇暨特展」,聚焦「綠色供應鏈」。郭逸攝
除了川普新政、地緣政治、低碳營運等因素,也因為台灣將AI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項目,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都點名AI機器人是產業未來重點,今年的工具機展也首度將「AI與機器人」列入核心主題,搶進全球機器人供應鏈。
工具機產業持續落底,業者們緊盯國際政經情勢與主要大國的一舉一動,希望跟上第一波景氣回溫,蓄勢待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