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長女與媽媽為何總是相愛又相怨──《長女病》新書分享會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6月09日17:45 • 發布於 05月08日08: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長女與媽媽為何總是相愛又相怨──《長女病》新書分享會

文/洪郁婷

長女病》新書分享會上,作者張慧慈和對談人吳曉樂兩人彷彿失散多年的姊妹掏心對談,細數長女與母親相愛相怨的縷縷心事。現場擠滿各家長女、自稱有長女病的讀者,悉聽過來人的指引,學習辨識出自己的長女病徵,練習放下從小扛在肩上的責任。

付出沒人珍惜,長女何必找苦來吃

從學生時期起,張慧慈就拿獎學金和打工薪水貼補家用。大學四年省吃儉用、累積近百萬,全數用來支付弟弟住院的醫療費,一塊錢也沒留給自己。某次她終於忍不住抱怨,媽媽卻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我又沒叫你拿錢回來。」

「天啊,我真的好氣!」張慧慈說。因為媽媽確實沒開口,是她自己察言觀色、自動把獎學金都拿去貼補家用。

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小孩,張慧慈比弟弟妹妹更明白母親為家庭的犧牲奉獻。從小努力念書就是為了榮耀媽媽,不想讓別人說媽媽是沒有用的人。「我媽媽明明就很厲害。」話語間透露對母親的驕傲和心疼,為母親分憂解勞,早就被她內化為己任。只需要一個眼神,她便會為媽媽的期待赴湯蹈火。

曾經她以自己擅長察言觀色為傲,甚至寫進履歷。但這次經驗讓她開始練習:不那麼善體人意,不再理所當然地為人付出。她在諮商過程領悟一個重要原則──即使對方暗示再明顯,也要等對方明確說出請求,再出手相助。

當她不再反射性地犧牲自己,反而更容易在職場中被看見、得到升遷加薪的機會。她真誠建議長女們多和次女、么女交朋友,長女的人生會變得輕鬆很多,真的不需要每件事都扛。

幾年前張媽媽一度病重,張慧慈突然發現萬一媽媽不在了,自己也失去活著的意義。才在諮商師的協助下,發現長年束縛著自己的長女標籤。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這個社會需要長女,我們才成為長女。」張慧慈舉例,比方說當家裡有人病倒,長女就是最佳的長照保險;在職場裡有長女,就會有人主動解決問題;甚至在親密關係裡,長女也包辦了寵溺另一半的工作。

「長女病其實就是個體化失敗。因為你跟你媽媽人生綁在一起。甚至你媽跟你媽的媽媽的人生,也綁在一起。」對長女病有了病識感之後,家裡開始有了新的對話,包括母女,也包括手足之間。「我妹說他們小時候其實知道姊姊在受苦。但是他們都不會出來維護我。」過去的痛苦被解開以後,現在變成張慧慈拿來揶揄弟弟、妹妹的素材,也讓家人之間更有向心力。

張慧慈提醒,家裡每個人都能為家裡努力,媽媽要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弟弟、妹妹要一起分擔家庭經濟,如此一來,長女身上的擔子就能從100%,變成30%、20%。

長女病》的最後一篇,是張慧慈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我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是要讓我媽知道,她的人生不是在五十歲離婚那年就結束,她也可以活成她想要的樣子。」她正在做的,是以己身實踐對媽媽的愛。沒有誰需要被犧牲,我們都能把自己過得好。

練習為自己而活

對談人吳曉樂也是長女,兩人的成長故事相似到懷疑彼此是失散多年的姊妹。她與張都是藍領家庭出身、考上台大,身上都背負著光耀家族的責任。

吳曉樂的媽媽也是長女,十三歲國小畢業就隻身離開家鄉,一個人從澎湖到高雄工作,賺的錢全部寄回家供弟妹念書。外婆對她說,陳家的命運就靠妳了。畢竟不能讓兒子國小畢業就去做工,只能讓女兒先承擔。

吳媽媽為家人犧牲了學歷與人生,卻與家人關係緊張,家裡的弟弟、妹妹既愛她卻又無法不虧欠她。吳曉樂形容長女就像棒球賽裡的犧牲打,為了把其他孩子送回本壘被打成壞球。張慧慈則幽默補充:「只有扛責任時想到長女,分祖產的時候就不會哦!」

二十六歲那年,吳曉樂鼓起勇氣告訴媽媽:「我想為自己活。」但母親聽不懂,因為她從未為自己活過。這次爆發之後,吳曉樂不再與母親同住,以物理距離換取溝通空間。在一次次激烈溝通之後,重新建立彼此都舒適的母女關係。

長女當太久,要去哪裡找自己?

現場一位讀者在問答時間說,她今年決定開始為自己活,才知道自己想吃什麼。過去她只記得全家人的喜好,卻從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己」這個人彷彿不曾存在。出生以來就活在長女的身分和壓力之下,怎樣才能走出長女框架、找回自己?

吳曉樂分享自己和媽媽相處的經驗。我媽媽知道我每一個嗜好。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喜好,季節到了,我媽就會帶著那樣東西出現。但我連媽媽喜歡吃什麼都不知道。

為了找出媽媽的喜好,她每年都會帶媽媽出遊,在旅行中觀察媽媽對陌生事物的反應,替她記下她的喜歡和不喜歡。不斷對媽媽提問,「妳喜歡什麼?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花了十年,有天吳媽媽突然說要去跳舞,她想找回結婚前在舞池發光的自己。這個回答讓吳曉樂又驚又喜,她知道媽媽開始為自己活了。吳媽媽現在有了明確的人生規劃,去學校讀書把學歷補到國中,六十五歲之後還要拿半價票到處出去玩。

張慧慈接著補充,我們這些子女其實是媽媽有能力活出自己的證明。撐過那麼辛苦的日子,把小孩拉拔長大。看著子女豐富的生活,媽媽也會對自己有信心,最近張慧慈的媽媽還自己決定和朋友出遊。「可惡,我媽要逃脫我的掌控了!」她笑著說。

最後,她祝福這位讀者:「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路程,但恭喜你已經想到要為自己而活,只要踏上這條路,就能開始慢慢前進了。」

長女病: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