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4編按:陪伴網友9年的「上班不要看」宣告解散!網紅「呱吉」邱威傑在13日於「上班不要看」粉專宣布停播,但其實他曾陷入憂鬱。2022年底卸任台北市議員後,他持續在網路圈耕耘創作,當時卸下高度情緒勞動的政治工作,卻陷入情緒低潮,身心狀況大受影響。在近日雲云科技讓不少新創圈人感嘆「創業難」之際,呱吉又如何在《遠見》專訪中懇談工作帶來的壓力,以及紓解憂鬱的心路歷程?
1975年出生的邱威傑,不論是外表或舉手投足,都難看出已屆齡半百。他早年曾在劇團工作,也曾在知名遊戲公司擔任要職,並以筆名「南宮博士」活躍於遊戲評論。
2015年,他辭去工作,創業成立YouTube頻道「上班不要看」,幽默犀利、自成一格的鮮明特色,吸引不少忠實觀眾。2018年,他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松山、信義區議員,並成功當選,開啟網紅跨足政壇的獨特旅程。
「我家看起來很可怕」卸任身心亮紅燈求醫
2023年初,卸任不久的邱威傑,開始自覺身心狀態不對勁,且不僅是「心情不好」而已。他說,某日夜晚準備入睡之際,突然覺得「家裡看起來很可怕」,明明是再熟悉不過的空間,他竟感到強烈陌生、恐懼,翻來覆去直至凌晨3點,決定到鄰近旅館投宿後,仍掙扎到快天亮才睡著。
折騰一晚醒來後,邱威傑警覺非比尋常,於是赴身心科就醫,隨後也接受心理諮商。他表示,2017年起,投入製作網路直播節目,常有觀眾留言提到受焦慮、失眠所苦,並感謝他的節目陪伴,度過難以入眠的夜晚。
邱威傑說,「現在輪到我了,我以前只能同情他們很辛苦,」現在自己能用另一角度看待,「我沒有要當成談資,或是打算出書,」對他而言,就是一段生命經驗。
四年議員任期,憂喜參半
推估身心出狀況原因,邱威傑認為,不盡然是有什麼不如意,或許,年齡可能是其中因素。他憶起當年父親年近50歲時,全家明顯感覺到爸爸變得奇怪,一個中小企業老闆,一星期不去上班,把自己關在家,也不講任何原因,「現在回想起來,我可能是跟爸爸經歷一樣狀況。」
從事政治工作,幾乎日以繼夜承受高強度情緒勞動。邱威傑表示,他不確定有無因果關係,擔任議員前兩年心情一直不錯,後面兩年則變得有點糟糕,至今也分辨不出「改變的是大環境還是我自己」。
本以為卸任議員職務後,低落心情會稍加緩解,但事實上,卸任後不過一、兩個月,負面情緒幾乎一發不可收拾。
訪談過程中,他飼養的貓咪「寶寶」,時常在直播節目露臉外,採訪之際也「聲控」飼主,主動要求進門後,自動跳坐在邱威傑身旁陪同受訪,期間態度自若「二進二出」,為現場添了一份趣味。
訪談過程,呱吉的愛貓「寶寶」二度聲控要求進門,自動跳坐陪同受訪。周彥妤攝
呱吉有使命感,但自我價值隨之擺盪
邱威傑談到「使命感」對自己的影響。他說,自己30多歲時,父親的公司經營出現困境,又一度中風,當時他兼顧自己的工作之餘,還得利用時間奔波中部,為爸爸處理大小事,「那陣子非常積極,彷彿世界需要我拯救!」
他曾認真思考過,有無可能自己正需要投入做有使命感的事,才會感到快樂,並認為自己有價值。卸任議員一職,或許是使命感消逝後,隨之而來的莫大失落,「聽來像戀棧權力,但對我來說,是更複雜的事。」
情緒紓壓之道:做好一個人的小事
走過情緒低潮兩年,他說醫師未對他的身心狀況,判定具體明確的疾病名稱。不過,他察覺自己的情緒有起伏動盪週期,有時特別不愉快,等到逐漸回穩時,就能好好投入工作,處理不少事務,但過一陣子後,又會再陷入低迷。
遵循醫師指示,他已開始漸進式斷藥,不如想像來得恐懼。克服失眠,除了藥物,他也自有一套心法,一方面要加油,但又不能給自己壓力,就像走鋼索般步步為營。
提到如何紓緩身心,邱威傑藉由完成一件件小事,累積成就感,就能驅動自己付諸行動,完成更大的任務。
他說,每當陷入低潮,時常攤在沙發、床上動彈不得,什麼都不能做。這時,他也不會強迫自己馬上要做什麼,而是允許自己先放空一段時間,再提醒自己要不要做點小事。起身丟掉桌上衛生紙後,再告訴自己,既然都起來了,要不要順便洗碗、倒垃圾或清貓砂,都完成後,乾脆打掃家裡。
見到家中變得乾淨整潔,再自問:「是不是能做點有生產力的工作?」也許不見得能馬上投入,至少心情已有所些許轉變。
「煩躁的時候,就是要去做一個人的小事。」一件件小事成了將邱威傑拉出情緒漩渦的救命稻草。他會外出散步一兩個小時,等著發現沒看過的東西,接受新事物刺激,或是騎腳踏車、摩托車沿途飽覽景色。返家後,心境與視野都會更遼闊。
「煩躁的時候,就是要去做一個人的事。」成為邱威傑迎戰心煩意亂的解方。蘇義傑攝
用餐遇老伯搭話勸再參政,「這是我的淡水阿嬤嗎?」
邱威傑個人風格鮮明,即使卸任至今,這股人格特質,也讓他不易完全抽離政治角色。他提及,不論是網友或輿論,至今仍把他視為「準政治人物」看待。
對於那份如影隨形的「使命感」,他笑說,「如果有一天,我又做政治工作,絕對不是為了治療憂鬱。」那麼,會是為了什麼?他停頓幾秒後說:「我不知道。」
話鋒一轉,那個無厘頭的「呱吉」,頓時重現眼前。他說,有天到水餃店用餐,一位路人老伯認出他,上前跟他搭話,先劈頭問:「你不選了嗎?」後來又熱情同桌一起用餐,東南西北聊起政治,突然對他迸出一句:「如果有天你被(政黨)徵召,要記得是有個老人推了一把!」當場讓他哭笑不得,暗自問:「難道這是我的淡水阿嬤嗎?」(編按:2016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參選總統,他指動力之一是「有位淡水阿嬤鼓勵他參選」。)
實境節目可望今年上線,盼留下歷久彌新之作
提到工作新計畫,邱威傑表示,新媒體標榜速度至上,但當前多數內容,都像快速消費品用過即丟。「我還是希望可以創作那種五年、十年後,還會有人討論的內容!」
他透露,已投入製作實境節目,更為拍攝在堪稱「與世隔絕」之處,足足待了12天,觀眾今年有機會見到成品。
不過,正因該計畫需要長時間醞釀與大量資源挹注,不如過去影片能馬上知道迴響,「時間體感」大不同,令他難免擔心花這麼多力氣,究竟成果如何,「2024年的我,好像有點沉寂,希望2025年能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