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吃早餐能減重、吃早餐能穩定血糖? 解謎早餐到底要不要吃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8日03:22 • 發布於 06月18日03:2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陳蔚承 圖/ 陳弘璋攝
不吃早餐能減重、吃早餐能穩定血糖? 解謎早餐到底要不要吃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三餐要定時定量、早餐要吃得像皇帝。甚至有研究指出,不吃早餐會使人發胖,而隨著168斷食浪潮,早餐論戰再起、出現另一股聲浪:早餐其實沒那麼重要。

早餐你都怎麼吃?是隨便抓一個三明治蛋餅,還是早起在家吃一個營養均衡的早餐,或因為忙碌乾脆不吃早餐?到底吃不吃早餐有沒有那麼重要呢?

大多數對於吃早餐與否,最常的論戰點是體重控制。2017年刊登在《營養學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早餐吃得最豐盛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比中餐或晚餐吃得豐盛的人低。該研究指出,豐富的早餐可以增加飽足感以防吃更多,進一步減少一天熱量的攝取,且幫助維持血糖控制。

早餐對肥胖風險的影響 研究結果分兩派

早餐對多數人而言,是開啟一天的能量來源,早餐英文「breakfast」從字面上就是「破壞斷食」,也就是早餐是一整個晚上斷食後的第一餐,吃早餐能讓身體獲得能量、更快甦醒,以面對一天的工作。

但有研究結果恰好相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中一份由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營養及肥胖研究中心教授卡莎薩(Krista Casazza)所發表的〈體重控制的迷思〉中,將「吃早餐能減重」當作是一個錯誤觀念,因為她發現,不吃早餐的人不會如早餐擁護者聲稱「會吃進更多熱量」,而是會吃得較少。

也有人認為,不吃早餐會讓午餐吃更多,反而導致熱量取更多,但2013年美國康乃爾大學所做的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該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受試者,雖然中餐會比以往多吃約145卡,但他們早餐平均會吃進625卡,相比之下還減少了480卡。

健康人不吃早餐影響小 糖尿病患不能不吃

近期斷食盛行,「吃不吃早餐是否能幫助斷食」也成了焦點。研究發現,斷食達到16~18小時,讓身體的醣類儲存被消耗完、胰島素降低,就會啟動升糖素,分解脂肪當作能量。這個過程不僅能減重,還能降低胰島素抗性、維持胰島素恆定,所以健康人不吃早餐是幾乎沒有危險性,且能輕而易舉達到168斷食的做法。

早餐反對者也指出,吃早餐會讓體內的可體松升高,來分解、利用食物營養,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甚至糖尿病。

然而有學者認為,早上可體松升高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人體是台機器,那吃早餐是讓人體充電的方式,身體組織要獲得能量,就需要早餐來讓胰島素啟動,」英國牛津大學糖尿病、內分泌暨代謝中心教授卡普(Fredrik Karpe)說。

早餐之戰你來我往,到底哪一種方式才對呢?

可能是因為「早餐很重要」的觀念深植人心,不吃早餐反而變成一種不健康的行為,然而對於執行斷食的人來講,尤其是168間歇性斷食,不吃早餐是比較容易實行的方式。

在進行斷食的減肥專科醫師宋晏仁認為,現代人生活忙碌,好好坐下來吃一頓早餐的機會很低,尤其一忙根本沒時間吃早餐,「以我為例,我大部分時間都只吃午、晚兩餐。」

食物選擇才是重點 豐富蛋白質助熱量控制

營養師傑內達提爾(Adda Bjarnadottir)也指出,目前早餐對體重控制和新陳代謝是否有正面影響,莫衷一是,早餐也沒有想像中特別,如果早上起來餓了,那就吃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如果不餓或沒時間吃,那就不要吃,不用覺得有壓力或罪惡感。

吃不吃早餐,也看需求而定。若早上起來覺得一整天的工作繁重,需要有更多能量來維持體力,那麼可以選擇吃早餐;若習慣早上運動,那麼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研究發現,早上先運動再進食,能燃燒更多脂肪。

營養師郭環棻則認為,如果另外兩餐都能注重飲食內容、營養均衡攝取,那麼少吃早餐其實沒什麼影響,「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早餐食物的搭配或沒時間就亂吃充飢,那不如跳過。」

若一定要吃早餐,應該慎選內容。燕麥、穀類、堅果、水果、生菜沙拉、雞蛋、無糖豆漿等都對健康有益,而澳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也指出,吃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對一整天的熱量控制很有效,可以降低食物的渴求,乳酪、牛奶、蛋都是很好的選擇。

郭環棻自己最常吃蔬菜蛋餅配豬排和豆漿,或豆漿店的豆芽菜豬排抓餅。她也推薦夾鮪魚或蛋的飯糰,不建議加油條,以免油脂攝取過多。她也指出,最NG的就是高油高鈉的薯餅、火腿、香腸、卡啦雞,不僅造成心血管負擔,若又缺乏運動,很容易產生三高問題。

查看原始文章

「三伏貼」是什麼?三伏貼效果、禁忌和三伏天日期解析

康健雜誌

照護本質就像「陪跑」!他給出生命馬拉松最後一哩路的啟示

康健雜誌

張翰為女兒學「編織」!不僅療癒自己,也為人生下半場翻開新篇章

康健雜誌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焦頭爛額時的自救練習 5步驟找回清晰與掌控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揀錯時間食碳水恐變脂肪增磅!醫生揭1大最佳時間有助減肥

am730

沒抽菸卻得肺癌?醫親解真相: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健檢正常,還是頭暈又脹氣?別瞎猜「查不出病因」的不適!醫曝恐是 1 問題作祟

Heho 健康(台灣)

不是背痛那麼簡單! 醫揭「主動脈剝離」年輕化警訊與搶救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長照需求看這!「住宿式機構補助」開放申請「最高 12 萬」

Heho 健康(台灣)

長者跌倒的原因|可能是中樞能力低?4個預防須知

am730

吃得很少仍變胖?營養師:身體以為陷入「飢荒」 低代謝狀態讓人難瘦

am730

太極功效│慢慢耍保持力量與平衡感 堅持3個月見好處

am730

幼童適度咀嚼有益身心健康! 助預防肥胖、活躍腦功能

NOW健康(TW)

【家居意外】1歲女嬰洗澡後滑倒 跌坐串珠玩具 遭金屬配件刺入肛門、直腸

MamiDaily

瞓唔好關肝事?捱夜易傷肝?全港1/4成年人肝出事 4招自救逆轉肝危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脖子腫塊超過2週沒消?「4種狀況」恐是癌細胞轉移

中天新聞網

30歲以下女性躁鬱症患者自殺率高達76.8 倍! 醫揭防治重點

台灣健康醫療網

50歲後膝關節炎好發!中醫:BMI與發病率成正比

中天新聞網

不菸不酒也中鏢!肺癌腦轉移用 1 藥物救命與控制

Heho 健康(台灣)

生產、老化、慢性病都是誘因!女性長輩常見的 5 大尿失禁警訊

Heho 健康(台灣)

台灣安進藥品公司培養優秀行銷人才 獲頒榮譽MR認證

台灣健康醫療網

長期吃1類保健品致全家便秘 醫生教5大習慣通便回復健康

am730

每天一根香腸!研究揭糖尿病風險增11% 大腸癌機率上升7%

中天新聞網

半月軟骨嚴重耗損走路都成折磨 「這項手術」讓膝蓋重獲新生

台灣健康醫療網

補腎壯陽靠天然!營養師推10大食材 蝦子、西瓜都上榜

中天新聞網

不只是斷捨離! 研究:丟棄舊情人物品有助釋懷與原諒

NOW健康(TW)

大腸癌年輕化!台大研究證實:「提早10年篩檢」發生、死亡率雙雙下降

am730

母親過世兩年後,和家人看電影時、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它,但哭不停:它讓我回到媽媽還健康的時候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照顧者悲歌|33歲男疑不堪照顧壓力,偕智障姊劏房燒炭亡!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孩子遊戲沉迷怎麼辦? 精神科醫師曝背後原因與有效對策

台灣健康醫療網

新北勇消救溺奪2命!義消曹雙全命危搶救中 瞳孔稍微回縮

中天新聞網

拿手機的方式要注意!「這種姿勢」可能導致手腕發炎

康健雜誌

想預防記憶力退化?每天1顆綜合維他命 專家:3個前提下有益

康健雜誌

魷魚增抵抗力又延緩老化!烹調方式是關鍵 油炸最NG

中天新聞網

薑黃抗老防失智?營養師:配黑胡椒、堅果一起吃效果翻倍

中天新聞網

夏天總是睡不好?中醫推「玫瑰花茶」疏肝解鬱、安神助眠

中天新聞網

生髮靠「黑」 12種養毛囊黑色食物 重拾濃密秀髮話咁易

am730

《神奇寶貝》小智配音員動脈瘤破裂!醫:死亡率逾五成

中天新聞網

吃辣讓人得痔瘡?醫4點破解常見迷思 揭預防關鍵所在

台灣健康醫療網

急急腳有好處 走路快年輕16歲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婦腹痛2週吃胃藥也沒用…檢查揪罕見「印戒細胞型」胃癌

中天新聞網

活到百歲不臥床,關鍵是「現在」!25~98歲三代人都來得及的「優雅老去」,活出不後悔的樣子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結合X光快速輔助判讀骨密度!台灣AI技術勇奪國際醫療展肯定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