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小時候沒過敏,長大後卻突長蕁麻疹、狂打噴嚏?醫揭4大關鍵原因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8日03:42 • 發布於 06月18日03:4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梅緣緣 圖/ Pexels
小時候沒過敏,長大後卻突長蕁麻疹、狂打噴嚏?醫揭4大關鍵原因

最近幾年,不少人的過敏變得更嚴重,甚至部分原本不會過敏的人,也突然長出蕁麻疹。為什麼最近過敏問題愈變愈嚴重?有什麼方法可降低過敏機率?

根據健保資料分析,2017年因過敏性疾病就醫的民眾為341萬人,2019年則增加至355萬人,2年間成長了4.1個百分比。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到了2050年,全球每2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過敏性疾病,過敏盛行率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

為什麼過敏變得愈來愈常見且嚴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李向嚴表示,過敏確實愈來愈常見,除了兒童及青少年外,成人也不例外。他指出,導致過敏問題變常見和變嚴重的因素很多,像都市化、環境污染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降低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1.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

衛生假說認為,幼兒時期若能接觸來自土壤、寵物等外界多樣化微生物,可幫助免疫系統學習分辨無害及有害物質,減少過度反應產生過敏。不過,現在社會都市化程度高,戶外活動減少,再加上過度清潔,讓環境變得「太乾淨」,導致免疫系統容易對外在刺激反應過激。

2.環境污染

都市化讓生活看似變乾淨,但各式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及PM2.5,都可能讓人體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此外,現代人大半時間都待在室內活動,更有可能受到塵蟎、蟑螂排泄物、黴菌等過敏原影響出現過敏症狀。

3.腸道菌失衡

腸道中微生物除了協助消化,也對人體免疫系統有不可或缺的影響。當飲食營養且均衡,腸道中好菌較多,不只可以抑制壞菌,也能平衡免疫系統。不過,如果飲食不均衡、食用過多超加工食品等,導致腸道中壞菌多,就有可能增加發炎及過敏反應。

4.極端氣候

全球暖化情況加劇,氣溫變高可能造成植物生長期拉長、花粉季提早出現,且持續時間更久;連日暴雨等災害可能導致空氣濕度上升,有利黴菌生長等。

以前明明不會過敏,為何突然「夯起來」?醫師這樣看

近來,沒有過敏問題的人也開始有「怎麼突然長蕁麻疹了,以前都不會這樣」的情況。李向嚴解釋,門診常遇到患者過去明明沒事,最近卻開始出現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其實與「量變引起質變」概念雷同。身體一開始面對過敏原時,少量短時間接觸,似乎還不會誘發過敏反應,等到累積接觸的量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發作。

有些人在成人時期過敏發作,可能覺得忍一忍就過,但這樣其實對健康有害。例如患有過敏性鼻炎卻不治療,長期鼻塞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進而造成白天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生活,嚴重還可能發展成氣喘,以及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風險。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常發作,搔抓則容易增加皮膚感染,及色素沈澱的機率。

過敏原因人而異,該如何檢測及對抗過敏?

無論是狂打噴嚏還是皮膚癢,若有過敏症狀,建議可至家醫診所,或醫院耳鼻喉科、皮膚科、風濕免疫科等科別看診。經醫師專業判斷後給藥,幫助有效控制過敏。

不過,過敏原百百種,既可能是食物,也可能是環境或特殊過敏,要怎麼知道自己對什麼物質過敏?李向嚴表示,若非自費,健保也有涵蓋過敏原測試,但患者需先看診確認過敏症狀,第二次看診才能進行測試,無法第一次看診就測。

常見過敏原檢測方法:

1.過敏原血液檢測

· 方法:抽取數毫升血液後,檢測血液對特定過敏原IgE的濃度,判斷是對哪一種過敏原過敏。

· 優點:無需空腹、有服藥也可測,可檢測多種過敏原,適合所有年齡層。

· 缺點:自費費用高,檢驗結果須等待數天。

2.敷貼測試(Patch Test)

· 方法:將多種過敏原貼片直接貼於皮膚,觀察48~72小時後的延遲反應進行判斷。

· 優點:可檢測出部分血液檢測無法測得的過敏原,適合測量接觸性皮膚炎過敏原。

· 缺點:耗時長、僅限延遲型過敏,且貼片使用時間長,恐引起局部不適。

3.皮膚點刺(Prick Test)

· 方法:將過敏原滴於皮膚並輕刺,等待15~20分鐘,觀察患者是否有過敏反應。

· 優點:快速、高敏感性。

· 缺點:可能受患者服用藥物影響、不適合皮膚病患者。

李向嚴指出,過敏屬於慢性疾病難以短期改善,服用醫師開立的抗組織胺,或一般藥局販售的過敏藥,皆可改善症狀。但若要從根源治療過敏,「減敏治療」還是最有效的選項。他表示,透過舌下過敏原藥片,讓患者接觸少量特定過敏原,調節免疫系統反應,降低對過敏原的敏感性,約1~2年就可有效改善。

面對過敏,民眾可在花粉季配戴口罩;飲食均衡,多攝取魚類等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益生菌等食物;多運動及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平時在家中也應定時打掃,清除塵蟎、黴菌等可能過敏原。

空氣清淨機能否改善過敏?李向嚴點出,空氣清淨機可過濾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但如果是卡在寢具上的塵蟎或蟑螂排泄物等,沒有懸浮在空氣中,使用空氣清淨機的效果就會打折。

(本文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李向嚴)

查看原始文章

「三伏貼」是什麼?三伏貼效果、禁忌和三伏天日期解析

康健雜誌

照護本質就像「陪跑」!他給出生命馬拉松最後一哩路的啟示

康健雜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康健雜誌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這款「老藥」不只壯陽,研究發現還能護心、防失智!醫界熱議:能成保健品新主力?

康健雜誌

防猝死!新1代血管外心臟去顫器 免穿血管、併發症少

NOW健康(TW)

甲狀腺疾病治療頸部必留傷口?射頻消融術可微創「無疤」

Heho 健康(台灣)

最高補助「每戶每人2萬」如何申報?租屋、泡水車也能申請?颱風受災救助金一次看

康健雜誌

花椰菜抗癌關鍵在「蘿蔔硫素」 微波加熱可保留4倍營養

中天新聞網

懷孕初期噁心想吐?營養師推「少量多餐」緩解不適

中天新聞網

想擺脫痘疤、細紋,卻又怕雷射帶來疼痛、紅腫?一文讀懂去疤除皺新選項「冷纖雷射」

Heho 健康(台灣)

壓力大就狂吃?營養師:腎上腺皮質醇是「壓力胖」元兇

中天新聞網

大腸癌年輕化! 台大研究證實:「提早10年篩檢」發生、死亡率雙雙下降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右下腹痛警號 闌尾炎延誤治療恐致命

am730

睡太多也會傷腦?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中天新聞網

長新冠引致狂咳乏力睡不好?醫生教4招改善症狀

am730

34歲義消曹雙全仍在搶救! 台北慈濟醫憂:缺氧時間過長

中天新聞網

第2名勇消殉職!台北慈濟:缺氧太久、腦部嚴重受損

中天新聞網

一變天就鼻塞?中醫師:三伏貼改善鼻炎有幫助 但這些人要慎用

台灣健康醫療網

魚刺卡喉怎麼辦?吞飯、喝醋卡愈深 迷思、急救方式與就醫時機一次看

Heho 健康(台灣)

女性心臟治療受限?醫生:技術已不受性別區別!

am730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NOW健康(TW)

頭皮長腫塊!男肺部驚見「滿天星」竟肺癌末期轉移頭骨

中天新聞網

百歲爺戰勝主動脈剝離!北醫刷新全台最高齡手術成功紀錄

中天新聞網

凍飲卡路里|營養師拆解凍檸茶/紅豆冰/珍珠奶茶等8款熱量及糖份!(附低卡推介)

am730

嬰幼兒患腸病毒重症風險仍高 疾管署籲:務必落實衛生防護

台灣健康醫療網

薏米水做法|生熟功效不同 宜同煲減寒涼 懷孕初期忌飲免損胎

am730

超慢跑新手必看!復健醫親身經驗:赤腳害足底筋膜炎

中天新聞網

三伏貼改善鼻敏感有解!中醫師提醒:這3天記得貼滿

am730

52歲男沒症狀「健檢胰臟癌指標異常」 竟揪出肺腺癌

中天新聞網

吃得很少仍變胖?營養師:身體以為陷入「飢荒」 低代謝狀態讓人難瘦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明昏厥別輕忽 心律異常長期監測是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追求100分健康,不如好好生活!北醫教授抗癌17年給建言:給自己「八分健康、兩分開心」的空間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小酌怡情? 醫:每週不超4天、飲酒總量低於這個單位

NOW健康(TW)

腰痠背痛是警訊!三個影響脊椎狀況 別讓小痛變大病

台灣健康醫療網

【西瓜】夏天降溫還在吃雪糕?以健康又低卡的西瓜代替吧!

高燒 Gofever

【夏日水果】夏日水果消暑解渴?食用不當小心中毒!

高燒 Gofever

想增肌只靠運動還不夠?運動營養專家強調:運動後營養補充時機是關鍵!

Heho 健康(台灣)

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肺癌學會:樂觀其成引領治療與時俱進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只賺錢! 教你掌握讓人生真正豐盛的「這5種財富」

台灣健康醫療網

食太甜恐致癌?胰臟癌死亡風險增3倍 醫生教2招預防

am730

失眠怎麼辦?台灣一年消耗逾11億顆安眠藥!醫曝解方

台灣健康醫療網

腸病毒流行恐至 8 月 疾管署頒哺乳等 4 項新生兒建議

Heho 健康(台灣)

看TikTok尋心理健康問題解方?衛報調查:前百熱門影片過半數含錯誤資訊

台灣健康醫療網